您的位置:首页>>投资创业


林晨:福建籍海归的杭州创业情结

2005年9月19日

    
    9月16日上午,杭州庆春路神田川拉面馆,林晨带着一名年轻人来到店内。林晨是神田川的老总,而这名年轻人是林晨刚招聘过来的一名店长。按照林晨的设想,做神田川的店长之前,必须在店内做三天最基本的工作,比如洗碗、打扫厕所、端盘子、擦桌子等等。但是,这名年轻人拒绝了林晨。在反复劝说未果的情况下,这名年轻人还没有上岗就“下岗”了。
    
    人才观:必须是实干家
    
    “这是一名很有经验和见地的小伙子。”这是林晨给刚被他解雇的员工的评价。在与这名年轻人首次接触后,他的能言善语很快打动了林晨。但林晨之所以这么快就决定解雇他的原因是:对方不是一名实干家。除了神田川拉面馆的总经理之外,林晨目前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日本一桥大学在读的经济学博士生。神田川拉面馆从2001年第一家店开始,发展到目前具有4家连锁店的饮食公司,用林晨的话说:“除了实干还是实干。”也许,这与林晨创业之前的9年旅日生涯有关。在这9年中,林晨和大多海外学子一样,一边求学一边打工。
    
    从最初给饮食店洗碟子、锯鱼头、给肉店送肉,到料理店的服务生、移动电话生产厂的零件工……林晨在日本干过的零工竟然达到了15份,而这些都是留日9年里给他最大的一笔财富。
    
    旅日:大学生+打工皇帝
    
    刚到日本时,林晨对日语一窍不通。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清洁工是惟一的选择,只要有力气,不停地拖、洗就行了,所以刚开始林晨从饭店的洗碟工、医院的清洁工做起,获得一些生活费。稍会几句日常对话后,林晨开始注意起一些薪水比较高的工作,比如到鱼市场帮锯金枪鱼的工人拿工具,这已经算是档次比较高的工作了。
    
    1994年12月,林晨找到了在一家叫中华料理店的餐饮店当帮厨的工作,这是林晨真正开始接触餐饮业,也是在那里,他认识了眼下的合伙人钱峰。1995年3月,林晨考进了高崎经济大学的经营学专业读本科。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到了北の宿餐饮店打工,这段餐饮店的打工经历对林晨现在创业有着很大的影响。
    
    林晨从一名拖地板的清洁工一直做到了管理着几个日本人的店长,店里的财务、人员安排都由他负责,那时真有一种“打工皇帝”的感觉。1999年初,当他接到一桥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的入学书时,他选择零工的自由度也大了许多,可以干一些技术活了,像到移动电话生产厂当零件工,后来自己买了车,就更方便了,他曾经开着车到高尔夫球场做捡球工,还做了几个月的商务公司翻译。
    
    要给客人一种平衡感
    
    在打工期间,给林晨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名叫北の宿餐饮店的女老板。老板很有钱,每天来的时候都是珠光宝气的,可等到开门迎客时,她就把这些珍珠项链、钻石戒指统统拿了下来,开始林晨还以为是女老板怕露富。有一次,老板在和员工聊天时,一位员工开玩笑问到这个问题,女老板的解释是:她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客人有一种平衡感,让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是个连快餐店老板娘都赶不上的穷光蛋,这样才能吃得尽兴。
    
    在北の宿餐饮店,林晨一做就是四年,那也是他做得最长的一份零工。那时他已经有了回国开家餐饮店的念头,希望把日本餐饮业的这种为顾客服务的观念带回国内。
    
    要把日本面文化带到杭州
    
    在回国前,林晨还在立川面吉店打工。“我好像跟面店特别有缘,在日本9年里,打的大部分工都是在面店。”林晨后来回忆说,在打工的过程中,日本的面文化给了他很深的印象。在日本那样的弹丸之地,1亿多的人口,1999年一年就消耗了40亿份面食,在当地的电视、杂志上经常会看到关于面的介绍。于是在打工时,他便开始留意面店的手工技艺和管理流程,想如果有机会回到国内也试试面店生意。
    
    2001年4月,入读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的林晨并不安分,在读书时便和朋友合伙做起了中介。一个月以后,林晨又以研究生论文写得太累为由,自己给自己放假,向学校提出休学一年,转身却出现在杭州,用所有的积蓄下了一次赌注……“写研究生论文那段时间太累了,所以拿到博士入学通知书后,我就决定休息一年,同时也想趁机出来实现自己开面馆的打算。”林晨找到钱峰商量,两个人决定分工合作:钱峰留在日本偷师,他则回国考察市场。
    
    考察:杭州商务套餐市场潜力大
    
    “当时杭州的餐饮业已经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大型酒楼、特色小饭馆每天都是满堂红的样子。”林晨是福建人,但有个亲戚在杭州,曾经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他考察的第一站便定在杭州。
    
    2001年6月,林晨在酒店住了一个月,花钱把杭州大大小小的餐饮店吃了个遍。最后,林晨发现了杭州餐饮的空白点:缺少有情调的中小型饭店,缺少提供商务套餐的饭店,少数几家日式饭店价格昂贵,动辄上百元;九佰碗的成功案例,更增加了林晨做日式拉面的信心。“巧的是当时杭州人正好兴起了吃面的风,我拿着当地的报纸,照着上面介绍的面店,一家家地去吃,慧娟、大不同、高汤面馆……”林晨说,那时,他几乎每家都是从上午坐到晚上,除了品尝他们的面,还记录下每天的人流量,寻思着自己的面店要怎样才能有别于他们。
    
    偷师:在5家面馆学过
    
    而在日本,钱峰则是玩命地学拉面技术,他先后在5家拉面店打工,多的一个月,少的几个星期,有些还不要工钱,就是学那些厨师怎样熬汤,怎样让面更有特色。但当林晨把开面馆的想法告诉其他朋友以及父母后,立刻听到了他们的异议:从一桥大学毕业出去的学生,都是到松下、索尼等大公司工作,就算是自己出来开公司,也没有一个像他这样从面馆起步的。大家怎么也不能将经济学博士和面馆老板想到一块儿。
    
    可林晨始终觉得真正赚大钱的就是自己出来干的人,那些大公司的上班族即使做到了金领,每个月最多三五万元的月薪也就封顶了。林晨和钱峰很希望能通过面馆完成原始积累,再发展一个更大的事业——进行绿色食品投资,为此他们在杭州注册了神田川日式拉面餐饮公司。
    
    选址:先把样板店建起来
    
    林晨对店面的选址是近乎苛刻的:“我们日式拉面馆定位的主要消费人群是商务休闲人士,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并且思想开放,能够接受外来的各种文化包括饮食文化。所以我当初考虑的店址必须具备人流量大、商业氛围浓、周边写字楼多的特点。”为了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林晨在杭州跑了一个多月,拜访了杭州多家大型超市的地产专员,最后在每日商报18创富的帮助下,最终把第一家店的店址确定在紧靠西湖的湖滨路。
    
    对此,林晨的看法是,与其为降低风险选择差一点的地段,租一个便宜点的店面,慢慢把店熬热,还不如在最好的地段试着打响品牌。所以在事先已经知道湖滨路改建规划的情况下,林晨和钱峰还是决定租下知味观旁边的店面,这时离湖滨路改造拆迁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给自己订出的计划就是:用一年时间,靠西湖的人气,靠周边一系列餐饮店的名气,来打出自己的牌子。”事实上,他们做到了,神田川湖滨店开张8个月就因道路改造关门了,但神田川如潮的人流让他们坚信:他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管理:避免家族化经营
    
    “其实别看我的面店和别人一样做的是吃吃喝喝的生意,但我们一开始就已经计划好了一条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毕竟我们成立的是‘餐饮公司’。”林晨说,店开出两个月后,公司就配齐了配送中心、专门开发产品的技术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100多平方米的神田川具备了所有小型公司应有的部门,“这就是经济学博士生开的面馆和小学生开的面馆最大的不同。”
    
    现在,林晨是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工作和人事的管理;钱峰是运营总监,负责产品开发和质量监督。在对经济学的研究中,林晨发现“用人唯亲”的做法是许多国内中小型企业不能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他和其他几个合伙人都提出了避免家族化经营。“曾经我也心软过,让一个合伙人正在待业的女朋友来店里帮帮忙,可合伙人自己坚决拒绝了:女朋友没经过培训,不能在店里工作。”正因为这些管理,面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公司已经有了4家连锁店。现在已经有温州人、台湾人提出想买神田川,还有些人愿意出资加盟,但都被林晨拒绝了。不过林晨给自己定的目标更大,那就是做华东地区最大的日式连锁餐饮企业。(来源/每日商报,作者/陈勇)
    

 

公共页右边
 
·中国在地区、国际经济事务中不可或缺 (10-14)
·世界银行将对中国近200个城市进行排名 (10-14)
·联合国开始推广中国青年就业模式 (10-14)
·周小川:鼓励内需是减少顺差最佳途径 (10-14)
·中国商业地产开发进入新规则时代 (10-14)
 
 
·巴拿马华侨积极捐资北京奥运会游泳馆 (10-12)
·葡萄牙侨团捐资125万共建北京奥运场馆 (10-11)
·湖州市侨资企业商会举行第二次会员大会 (10-9)
·泰国侨商李昌钝捐资20万建海师图书馆 (10-9)
·浙江乐清市举办侨属企业安全员培训会 (10-9)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tz@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