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华侨回沪投资的心路历程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海外的华人华侨更加关注中国、关注上海,上海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数量迅速增加。分别从1985年的38万人和34万人上升到73万人和68万人。加拿大籍华侨郑成城先生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 再次回沪,把握商机 郑成城是1981年移民去的加拿大,一晃25年了。虽然1989年曾探亲回国,但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的初期的上海,并没有给他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当时,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只能从当地媒体获得极少有关上海的信息,而且报道褒贬不一,很难使华人华侨对自己故乡的现状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九十年代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最为突出的就是上海,真所为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华人华侨在海外的地位也得到提升。 回上海投资,是郑先生的心愿,并一直触动着他敏感的神经。他的一些朋友回到加拿大都要向他说起上海的发展,他们的描述让郑先生十分好奇和向往。2005年1月,他带着疑问、好奇、和向往来到上海,并且一待三天。他说:“虽然只有短短的的三天时间,但是我感觉到上海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无限魅力的城市。无论你是阔别已久的游子,还是初来乍到的客人,只要你目睹一下这座城市的新貌姣容,都感受到极大的震撼。”既然故乡的投资环境这么好,为什么不回来投资发展自己的事业呢?15天后,他做出了在上海投资的决定。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上海,是一座经济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富庶丰饶的土地物产、相对发达的经济商贸、较早开埠的历史渊源,这一切,都成为上海这座城市得以广纳、宽涵海内外一切文化,并融合、改造成为体现这座城市品格的标志性特色文化的优越条件。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背景为郑先生后来投资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上海的饮食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但荟萃了展示域内川、粤、京、鲁、江浙、淮扬等地特色菜系、传统名点和茶酒文化的馆堂楼肆,而且汇聚起散发着欧美情调、各国风味的西餐馆、咖啡厅。 郑先生在加拿大的时候经营了两家日本料理店,生意兴隆。回上海后,把准备原本开在加拿大第三家的日本料理连锁店放在黄浦区中福世福会大酒店,将其取名为福井日本料理。依托紧邻外滩的黄金地段和他多年的经营理念,他的投资十分成功。3个月后,他决定在上海开第二家分店。 东方之珠的无限魅力 郑先生表示,改革开放的中国拥有无限的商机,而处于飞速发展中、并具有良好投资环境的上海就是这块“大磁铁”中最吸引人的一端。他表示,许多海外华侨在国外已经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现在大都希望回国投资,“在华侨看来,海外发展再好,毕竟也是在别人屋檐下求生,哪有回国投资这样踏实,况且上海市政府对于海外华人华侨回沪投资也相当支持,在办事效率方面更是特别的高。”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已经吸引了海内外不少的华人华侨回国投资,其前景将是无可限量。(来源/中新上海网,作者/程隽)
|
|
公共页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