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投资创业


济南拟采取七项措施构筑“人才高地”

2005年9月2日

    
    华声报讯:山东济南市完成了《“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规划》预计,到2010年,山东济南地区人才资源总量将达到108万人,年均增长5.41%,每万人口拥有人才资源量将达到1674人。
    
    据新华网报道,为此,“十一五”期间,济南将采取七项措施构筑“人才高地”。
    
    第一,树立和坚持“四个转变”的人才观。即由单纯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到重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重视有形资源到重视无形资源(人力资源)的转变;“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的转变;单一开发到整体开发、全面推进的转变。正确把握人才成长流动规律,确立全新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理念。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大人才观,既注重使用,又注重培养;既注重引才,又注重引智。
    
    第二,完善人才评价、选用、激励、引进、配置机制。在人才评价方面,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常性考察和任期考核,作为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则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要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在人才选用方面,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落实和完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为公务员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阶梯,推行公务员职位聘任制;采取内部竞聘、公开招聘、市场选聘等方式,择优选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现经营管理人才由“组织配置”为主导向“市场配置”为主导的转变。在人才激励方面,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强化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基本工资制度;制定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实现形式和办法。在人才引进方面,对不改变户籍和国籍来济南市创业或工作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实行工作居住证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国内外人才和智力,或在国内外人才密集城市设立研发机构,依托新产品开发和新工艺推广等项目招标揽才。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统一的人才基础信息库,扶持专业人才市场,有序开放境外人才中介机构在济南市开展人才中介服务活动。
    
    第三,实施五大人才工程。一是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党政人才科学判断形势能力、宏观决策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总揽全局能力,大规模开展教育培训。力争到2010年党政人才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超过60%和10%;二是企业家培养工程,重点抓好100名市属企业主要领导、200名一把手后备人选和500名优秀年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探索企业家培养的国际化合作渠道;三是以“泉城学者”为重点的系列人才开发工程。今后5至10年的时间,重点培养50名左右在国内有关学科、行业具有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300名左右在省内有关学科、行业具有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5000名左右在市内各行各业成绩显著的专业技术骨干;四是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在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加快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每年重点选拔一批30岁左右的高级技工进行集中培训,培养6000名高级技工,三年培养技师、高级技师5000人,企业职工年培训人数不少于职工总数的20%。五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力争每年万名“绿色证书”培训、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教育、五年内对50万名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定向和引导性培训。
    
    第四,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选拔一批高素质人才进入党政群机关,聘用一批富有企业家精神的经营管理人才进入企业或领导企业,吸引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各个领域。落实人才引进的各项优惠政策,采用产业聚才、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才和核心人才带动引才等多种政策措施,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抓好高新技术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管理。畅通留学人才来济发展和服务的渠道,在国外留学人才集中的城市设招聘网点和窗口,定期组团到国外引进留学人才。
    
    第五,发挥区位优势,加大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力度。打破地域归属、体制隶属、行业系统的限制,依靠政府推动、市场驱动、需求拉动,促进区域内人才资源开发的合作。建立市政府和大学、高校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打破高校、科研机构游离于城市发展之外的局面。利用“银发资源”,在重大立项、重要政策制定等方面开展决策咨询时,积极组织离退休专家参与咨询论证。
    
    第六,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修订和出台人才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办法。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鼓励学术上的探索、讨论与争鸣,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
    
    第七,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处理好党管人才与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调动用人单位积极性的关系,理顺工作体制,完善运行机制。把人才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领导及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引进专门人才开展系统的人才研究工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页右边
 
·中国在地区、国际经济事务中不可或缺 (10-14)
·世界银行将对中国近200个城市进行排名 (10-14)
·联合国开始推广中国青年就业模式 (10-14)
·周小川:鼓励内需是减少顺差最佳途径 (10-14)
·中国商业地产开发进入新规则时代 (10-14)
 
 
·巴拿马华侨积极捐资北京奥运会游泳馆 (10-12)
·葡萄牙侨团捐资125万共建北京奥运场馆 (10-11)
·湖州市侨资企业商会举行第二次会员大会 (10-9)
·泰国侨商李昌钝捐资20万建海师图书馆 (10-9)
·浙江乐清市举办侨属企业安全员培训会 (10-9)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tz@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