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投资创业


创意型的设计人才市场有需求

2005年9月20日

    
    华声报讯:据中华建筑报报道,随着创意产业的崛起,市场对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软件设计等原创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看涨,职业设计师作为创意产业的“灵魂人物”,正成为职场上的新宠。其中房地产设计类人才缺口较大。
    
    成熟型人才储量不足
    
    与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相比,不少行业的设计人才捉襟见肘,成熟型人才明显储量不足,而现有人才无论在设计理念还是技术水平上与市场需求也存在差距。
    
    以家具设计师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3万多家家具企业,拥有的设计师却不到3000人。即平均每10家家具企业只有一个设计师。除了数量上的缺口之外,为数不多的设计师水平也参差不齐,大多数只能从事简单模仿、图纸绘制工作,能够进行原创设计的成熟设计师凤毛麟角。深圳曾出现20万元年薪难觅一家具设计师的现状。
    
    各类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通常来说,符合企业需求的设计师一般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熟练使用各类设计工具,专业技术知识扎实,并有较为丰富的设计工作经验;二是富有创意,有独特的设计理念;三是要熟悉所在行业,了解市场。上述要求尽管并不十分苛刻,但企业在招募中却常常是一将难求,能集技术、创意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十分紧缺。
    
    景观设计师薪资看涨
    
    2004年12月2日,景观设计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认定为中国的新职业之一。北京申奥成功、上海申博成功、房地产业升温等一系列利好消息,让道桥景观、建筑景观、大地景观的概念逐渐成熟,景观房型、景观住宅等居住理念也家喻户晓,这些为景观建设设计师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目前已有上万计的设计人员从事景观设计工作。但是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景观设计的需求是不断扩大的,具有高度的生命力。需求旺盛加上专业本身的含金量,景观设计师将跻身高薪一族,薪酬还会随着年资的增长迅速升高。据中国景观建筑人才网负责人透露,刚毕业的初级设计师月薪2000元至3000元,工作3年以上的设计师,月薪升至6000元,而工作在8至10年以上又有大型设计项目负责经验的,年薪则能轻松突破30万元。
    
    建筑设计师身价飙升
    
    建筑设计师作为“凝固的音乐”的灵魂,它的含知量和含金量一直都受人景仰。目前,全国已注册的一级建筑师有8300人左右,二级建筑师3万人,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为其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有证书人的身价便扶摇直上。
    
    在建筑工程中,无论是图纸设计、技术服务还是经济核算都离不开注册建筑师的介入。一个大型房产企业一般需要六七名建筑师,相当于一个小型设计院。作为房产开发商的建筑师,主要职责首先是理解老板的意图和公司的发展战略,然后形成方案。在房产开发商将方案递交设计院后,建筑师要在其中进行协调沟通,以使双方满意与一致。在施工期间,建筑师还要把好技术关,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和细化。除此之外,建筑师在建筑工程的前期策划、经济核算、技术服务、选材和用材等方面都要充分发挥作用。通常情况下,建筑师的年薪在12万元至30万元;个别单位甚至开出年薪百万元的高价。
    
    室内装饰设计师紧缺
    
    有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室内装饰工程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室内设计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大到一幢大厦的内部格局,小至一个家庭的内部装饰,都体现了设计者的理念和品位。然而现在从事室内装饰的设计人员中,经过专业训练的科班出身人员并不多,国内各高等院校开设类似的相关专业又起步较晚,所以目前室内设计人才的培养还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室内设计师是一个创造美的职业,同时又是一个实现美的职业。设计师不仅要拿得出一张美观的设计图,更要了解实现美的手段,将创意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劳动力市场上,室内设计师的身价高的可以达到数十万元的年薪。
    

 

公共页右边
 
·中国在地区、国际经济事务中不可或缺 (10-14)
·世界银行将对中国近200个城市进行排名 (10-14)
·联合国开始推广中国青年就业模式 (10-14)
·周小川:鼓励内需是减少顺差最佳途径 (10-14)
·中国商业地产开发进入新规则时代 (10-14)
 
 
·巴拿马华侨积极捐资北京奥运会游泳馆 (10-12)
·葡萄牙侨团捐资125万共建北京奥运场馆 (10-11)
·湖州市侨资企业商会举行第二次会员大会 (10-9)
·泰国侨商李昌钝捐资20万建海师图书馆 (10-9)
·浙江乐清市举办侨属企业安全员培训会 (10-9)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tz@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