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年老板越“孵”越多
华声报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档案局工作了10年的赵水云,如今却成了一家办公设备厂的厂长、办公档案用品商行的经理。 2001年,在团衢州市委的支持下,赵水云在经济开发区征用了8亩土地,建起厂房,创办了生产办公用品的工厂,到2004年年底,企业年销售已达300万元,上缴税金30万元,还解决了50多人的就业。 企业创办时,团衢州市委为赵水云争取了8万元无息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他说:“是团委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和鼓励,我才能顺利创业。” 近年来,浙江团组织积极探索有浙江特色的扶持青年创业之路,促进农村青年、下岗青年、大中学生和海外归国人员创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在团组织的帮扶下,全省共涌现出像赵水云这样的青年小老板3.2万多名。 在青年创业启蒙教育方面,浙江团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仅今年以来,各级团组织组织的“青春创业大家谈”、“大学生创业形势报告会”等各类讲座、论坛就有1426个,参加人数超过10万。许多青年的创业火花就此被引燃。 浙江团组织还积极引入了国际劳工组织培训体系。据悉,仅杭州、宁波两地实施的“玫琳凯下岗失业青年技能发展项目”,才几期,就让其中60%的学员自行开办了美容机构,当上了“小老板”,走上了“创业路”。 资金匮乏一直是制约青年创业的一个瓶颈。为缓解这个问题,浙江团组织为有潜力的青年创业项目设立专项经费,每个项目给予8万元的贷款支持,并可以有50%-100%的贴息,衢州市仅2004年就发放贷款200万元。 据了解,目前,在全省各地设立的“青年基金项目”、“青年创业信用卡”、“青年创业风险金”等创业基金,已经累计资助项目1000余个,资金金额1.32亿元。迄今为止,团浙江省委为青年创业者争取、提供各类创业扶持资金或优惠贷款达2.82亿元。 近年来,浙江团组织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创业计划大赛,吸引社会投资。2004年6月在宁波举办的一次创业计划大赛上,4个创业项目的获奖者就与多家海外公司签订了投资协议。 此外,浙江各级团组织还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建立创业孵化园。目前,全省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部分省级经济开发区,均设立了规模大小不一的青年创业孵化园。全省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温州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不仅为大学生创业实体争取了不少优惠政策,还为他们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创业扶助。 浙江团组织还推广实施了“1+1”素质提升计划(即1个创业导师帮扶1个创业中的青年小老板),成立专业人士组成的浙江省企业青年人力资源开发讲师团,借助共青团、青联、青企协中的人才资源,着力加强对创业企业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团浙江省委书记赵一德说,团组织虽然相对缺乏财力、物力,但通过发挥组织优势,遵循市场规律,就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创业创造条件。(董碧水)
|
|
公共页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