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投资创业


土地奇缺成广州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瓶颈

2005年8月30日

    
    华声报讯:广州开发区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世界上“500强”企业有91户在这里设立了工厂。然而,在新的一轮发展中,广州开发区却遇到发展瓶颈,61平方公里的区内面积可供开发的不足10平方公里。为此,广州开发区通过土地换购、盘活闲置土地、设立投资密度标准等方式,合理解决了土地稀缺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今年上半年,广州开发区每平方公里出让土地实现的税收高达2.78亿元,居全国49个国家级开发区之首。
    
    据央视国际报道,广州开发区位于广州市东郊。经过20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为具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永和经济区、科学城四个经济功能区的新兴城区。
    
    在广州开发区有三个城中村,占地51公顷。经过开发区的统一协调,村民用老宅换购了经济功能区外的新房。这些村民搬迁后新住宅区占地仅18公顷,节约土地64.7%。现在,三个行政村95%以上的村民都搬进了新居。村民们改善了居住环境,开发区则获得了新的可供开发的土地。
    
    为了集约土地,广州开发区设计了一把“尺子”,就是企业最低的注册资本要达到300万美元;企业注册金除以项目用地面积得到的数值叫做投资密度,只有投资密度达到规定标准,企业才能进入开发区。同时,广州开发区还通过统一规划绿地、员工楼、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让企业用地产生更大的效益。
    
    广州开发区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方式,加大盘活闲置土地的力度。过去四年中,共计收回闲置土地75公顷,改造停建工程13栋,调整低效用地8公顷。通过挖掘土地的潜力,为地区经济跨越提供了新的动力。
    
    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吸引了世界500强中的91家企业聚集,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去年出让的每平方米土地交给国家的税收就达556元,在4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前茅。这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就是1984年建立的广州开发区。广州开发区的总面积有61平方公里,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可供开发的土地只剩下10多平方公里,土地资源的稀缺,已经成为这里经济发展的最大的贫瘠。
    

 

公共页右边
 
·中国在地区、国际经济事务中不可或缺 (10-14)
·世界银行将对中国近200个城市进行排名 (10-14)
·联合国开始推广中国青年就业模式 (10-14)
·周小川:鼓励内需是减少顺差最佳途径 (10-14)
·中国商业地产开发进入新规则时代 (10-14)
 
 
·巴拿马华侨积极捐资北京奥运会游泳馆 (10-12)
·葡萄牙侨团捐资125万共建北京奥运场馆 (10-11)
·湖州市侨资企业商会举行第二次会员大会 (10-9)
·泰国侨商李昌钝捐资20万建海师图书馆 (10-9)
·浙江乐清市举办侨属企业安全员培训会 (10-9)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tz@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