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投资创业


同济科技园区推动一流科研成果产业化

2005年9月8日

    
    华声报讯:据上海市政府网站报道,“你能看出这个是玉米加工成的吗?”一个外观时尚的橙色塑料杯子,拿在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杰手上,“不仅是杯子,餐盘、光碟,连笔记本电脑外壳,都能用玉米造!”
    
    玉米塑料技术全球领先
    
    玉米当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变出了玉米塑料。手握这个全球领先的新技术,“同杰良”已经成为上海杨浦区同济科技园区的“金娃娃”。任杰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导,为研发“玉米变塑料”,他带领的团队潜心研究了七八年。
    
    目前全球石油紧缺,而玉米产量却过剩。每年中国玉米库存量就有3000万-5000万吨。如果用这些库存玉米为原料,可以制造1000万吨塑料,足以满足全国塑料市场一年的需求,相当于20多个金山石化一年的塑料产量。玉米塑料让人们看到了能源替代的希望。这个项目已成为上海市首批“科教兴市”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
    
    高校实验室“变身”公司
    
    玉米塑料是在实验室一点点做出来的,但一流的科研成果应该走出实验室。
    
    今年上半年,依托同济科技园区搭建的平台,“玉米造”实验室变成了公司,尝试产业化运作。目前,全球可降解塑料包装市场处于“饥渴状态”,而玉米塑料由于低成本、低污染、可降解,可广泛应用于包装、日用、农用、医疗、纺织等各领域。因此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台湾、日本的投资考察团,产品的市场需求已超过万吨。今年下半年,将会形成百吨级产能。
    
    校园文化交融企业文化
    
    “玉米造”的成功在于产学研的成功结合。同济科技园区本身就是杨浦区“环同济产业带”的一部分。2004年,“环同济产业带”产值已达25亿元,今年预期可以达到26亿元。
    
    目前,同济大学科技园注册企业有500余家,入驻企业有300余家,其中95%的创业者为同济教师,80%入驻企业用的是“同济技术”。依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等优势学科,充分推动了园区内企业的孵化发展。
    
    任杰坦言,创业的过程,就是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成功融合的过程——大学培养的是发散性思维;而办企业就像下棋一样,得下一步,看一步,想一步。目前,同济科技园的模式总体很成功,它解决了教学中研究成果延伸的问题,让学生获得实践的机会,又能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公共页右边
 
·中国在地区、国际经济事务中不可或缺 (10-14)
·世界银行将对中国近200个城市进行排名 (10-14)
·联合国开始推广中国青年就业模式 (10-14)
·周小川:鼓励内需是减少顺差最佳途径 (10-14)
·中国商业地产开发进入新规则时代 (10-14)
 
 
·巴拿马华侨积极捐资北京奥运会游泳馆 (10-12)
·葡萄牙侨团捐资125万共建北京奥运场馆 (10-11)
·湖州市侨资企业商会举行第二次会员大会 (10-9)
·泰国侨商李昌钝捐资20万建海师图书馆 (10-9)
·浙江乐清市举办侨属企业安全员培训会 (10-9)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tz@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