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开发区西区开发形成新型发展模式
华声报讯:天津开发区西区自200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设以来,充分运用开发区多年形成的坚实基础和成功经验,广泛借鉴国内外区域发展的现代理念和先进做法,正在形成一个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为特色的新区域。 据中广网报道,天津开发区西区开发遵循节约型、集约型、生态型模式首先表现为广泛吸取了国内外先进经验,努力实现较高的投入产出水平。按照目前国内领先水平及开发区东区的成功经验,西区科学制定了1:2.8的投入产出比指标。根据测算,西区开发总体投资约为220亿元左右,开发完成后GDP预计可达到630亿元,实现工业产值2200亿元。开发规模和经济增长具体分为三个阶段:2004年到2007年为起步阶段,预计2007年实现GDP80亿元;2007年到2010年为快速增长阶段,预计实现GDP2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GDP和工业总产值占当期天津开发区的15%;2010年到2018年为持续稳定增长阶段,到2018年,西区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用1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的经济总量将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泰达,达到国内领先的投入产出比目标。 其次,西区科学筹划编排,集约利用建设土地。西区在开发建设中,把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提升到战略高度。在保证投资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采取了种种举措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是坚持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不搞大规模的生活区和其他占用土地项目,充分依托开发区东区、市区和塘沽、东丽等周边地区,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二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根据不同行业需求标准,制定合理的入区用地和投资“门槛”,对企业提出的用地量进行核定,并对企业预留用地做了严格限制。目前已经入区的企业土地使用密度平均在60%以上;三是在规划实施上,处处体现用地的精打细算。以公共绿化和生产防护绿化为主,充分利用边角地、交通、水系、高压走廊等不可摆放项目的区域进行集中绿化,对企业用地的绿地率不做硬性规定。针对工业区特点,将部分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并,行政机构、能源抢修基地归并集中。 第三、高效利用各种资源,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围绕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西区除了在对资源利用合理、产业布局有序、招商选资等方面进行了统筹安排外,还特别注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减少对外部资源的需求和降低各类排放为目的,采取循环利用、梯级利用等方法,科学制定规划、依靠先进技术,实现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一是,建设技术先进的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及加强水的梯级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二是,在地表建设由沟、渠、湖构成的水系,将区内的雨水排水管网与水系连接,最大限度地留住雨水并形成排沥为主兼顾景观的排水渠道;三是,以公共绿化和生态防护绿化(口道、高速、快速路、铁路、高压线走廊、水系等)为主,营造绿化大环境。充分重视对原有地貌的合理利用,将地表原有的沟渠、湿地尽量保留并纳入公共绿化体系,充分保护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四是,集中规划工业蒸汽项目区域,其他区域尽量利用清洁能源,在蓝领公寓建设中应用地下热能采暖先进技术。 截至8月1日,天津开发区西区确定投资项目累计31个,协议总投资10.345亿美元。其中23个项目已完成注册,投资总额5.03亿美元,注册资本1.96亿美元。(赵凯、张秀凤)
|
|
公共页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