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转化自主创新 天津开发区两张王牌
华声报讯:据天津滨海新区网报道,蔚蓝的天空下,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简称“华立达”)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天津开发区百旗广场。成就这种实力和荣誉的,其雄厚的技术研发转化能力功不可没。 在华立达,研发——生产——市场已形成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型结构。通过技术创新,华立达生产的基因工程药不仅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也引起了国际药业巨头的关注,加大对其的投入,从而为华立达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艾亚民的眼中,雄厚的技术研发转化能力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也是一个区域长期保持竞争力的强劲支撑。他说:“只有汇聚了一大批有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的现代企业,一个区域才能保持持久竞争力,因为他们是经济发展的脊梁。” 吸引跨国技术转移 对于招商引资,天津开发区的目光从来都是无比敏锐的。就在向研发转化基地目标前进的途中,天津开发区再一次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 作为一个外向型的经济区域,20年来,全球500强公司有40余家在开发区投资了90多个项目,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机械和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群。就在西方跨国公司进军中国制造业同时,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科研市场,纷纷把技术研发功能向中国转移。根据这种动向,天津开发区有效发挥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聚集的效应,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成功引进了飞思卡尔强芯、霍尼韦尔、斯坦雷、松下汽车电子、富士通天、罗姆电子等一批外资企业研发中心,成为跨国公司转移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研发中心的重要承接基地。 而随着一个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也必将促进其招商引资质量的提高。因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将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无疑将提高外商投资的层次。 自主创新是立区之根本 积极吸引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但对其重视却不迷信。 让天津开发区有着如此清醒认识且态度明确的原因源于,虽然跨国公司正在把技术向中国转移,但这种转移却存在着梯度现象:其核心关键技术仍然留在母国。“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区域自主科技创新,不能过于倚重和迷信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最终还要依靠自主创新能力。”艾亚民说。 那么开发区自主创新的重点方向是什么?艾亚民做了这样的描述: 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国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比较小,而且生物技术产业所需要的投入不像电子信息产业那么巨大,因此开发区在生物技术领域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意义重大,中国电动车技术起步早,拥有世界领先的原创技术,并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前途十分看好。 要充分吸收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促进技术转移。通过合作开发项目共建实验室、承接跨国公司订单、购买国外先进开发平台等方式,对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从而迅速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开发区的生物芯片公司、强芯公司、清源电动车公司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 据了解,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强大的自主科技创新群体,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张泓)
|
|
公共页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