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投资创业


苏浙粤“包揽”中国最富十强县

2005年9月19日

    
    华声报讯:“郡县治,则天下治。”9月17日,2005中国最发达县域经济论坛在浙江省绍兴县开幕。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公布中国十强县最新排名,并指出最富百强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力量。论坛期间,全国百强县共同发表题为《全国百强县争创“和谐先锋”》的“柯桥宣言”,倡导县域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邱晓华透露,根据2004年统计数据,中国经济最发达十强县(市)已排定座次,分别是:江苏省昆山市、广东顺德区、江苏江阴市、江苏张家港市、江苏常熟市、广东南海区、浙江萧山区、江苏武进区、浙江绍兴县、江苏太仓市。与去年相比有两大变化:江苏昆山市取代连续四年稳居榜首的广东顺德区,摘得冠军;江苏太仓市取代江苏吴江市,进入十强。
    
    数据显示,2004年十强县以全国0.1%的国土面积和0.7%的人口,创造出全国3.6%的GDP,平均GDP超过全国大部分地级市,共实现GDP5000亿元、财政收入606亿元、上交税收349亿元。另外,2004年十强县共给本县域以外地区提供超过500万个就业岗位,出口总额39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6%,平均实际利用外资4.2亿美元。
    
    邱晓华称,十强县已经成为县域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的排头兵,2004年十强县平均GDP增速18%,平均财政收入增速21%,“全国走一步,十强县走两步”。
    
    针对“地荒”、“电荒”和“民工荒”现象,邱晓华建议,十强县要精心规划土地,逐步转移土地附加值低的产业,加大投入,增加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实现社会、经济和人的协调发展。
    
    “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中国农村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对于城市仍处弱势。”邱晓华认为,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应构筑起政府主导的新格局,对农村给予更多的关爱。国家应将金融、国债以及社会公共资源中的很大部分投入农村,加强农村在环境、道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设施。
    
    论坛期间,全国十强县代表分别介绍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绍兴市委常委、绍兴县委书记徐纪平在交流发言时说,绍兴县在2004年的全县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28.96亿元,人均GDP达5750美元,居浙江省首位。绍兴县已经从一个农业大县、资源小县,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强县和第一纺织大县,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时代特征和绍兴特点的发展之路。在2004年全国民营企业五百强中,绍兴县占有20席。
    
    来自国家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百强县代表300余人参加论坛,并就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差异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公共页右边
 
·中国在地区、国际经济事务中不可或缺 (10-14)
·世界银行将对中国近200个城市进行排名 (10-14)
·联合国开始推广中国青年就业模式 (10-14)
·周小川:鼓励内需是减少顺差最佳途径 (10-14)
·中国商业地产开发进入新规则时代 (10-14)
 
 
·巴拿马华侨积极捐资北京奥运会游泳馆 (10-12)
·葡萄牙侨团捐资125万共建北京奥运场馆 (10-11)
·湖州市侨资企业商会举行第二次会员大会 (10-9)
·泰国侨商李昌钝捐资20万建海师图书馆 (10-9)
·浙江乐清市举办侨属企业安全员培训会 (10-9)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tz@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