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投资创业


华侨华人20年捐资逾500亿元

2005年6月3日

    
    华声报讯:目前,世界各地约有华侨华人4000多万人,分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祖籍地遍布中国各地。长久以来,华侨华人将捐赠资助祖(籍)国公益事业作为对故土的怀念和回报,这已经成为一种优秀又悠久的传统。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海外华侨华人捐赠中国公益事业的资金逾500亿元人民币。这些捐款的60%用在了扶持教育事业上。除政府拨款,侨捐已成为中国教育的第二财源。
    
    据新华社报道,在中国最大的侨乡广东,华侨华人捐建的中小学校达1.8万多所,比“希望工程”在全国捐建的学校数量还多1/3;在中国的第二大侨乡福建,华侨华人捐赠教育的资金在60亿元以上;即使华侨华人资源很少的内陆省份四川,开展“侨心工程”10年来,接受捐款已达8000万元,建立了260多家“侨心小学”。此外,许多华侨华人通过捐款“希望工程”等助学计划,在中国各地兴学助教,帮助贫困失学儿童。
    
    上世纪,中国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倾资兴学,创办了厦门集美学村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如今,汕头大学、仰恩大学、嘉应大学等都是以侨资为主建立的高等学府。陈嘉庚的“宁可卖大厦也要办厦大”的名言是对华侨华人拳拳故土心的最佳诠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捐款家乡教育事业更加蔚然成风,对教育的捐赠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以个人、家族名义,有的以社团、协会名义,有的设立基金会、奖学金。他们当中既有慷慨解囊捐赠千万、上亿乃至几十亿元的企业巨子,也有将自己毕生的积蓄毫无保留地都投入到家乡教育事业的老华侨、老华人。侨捐在加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他们的捐赠改善了家乡简陋的教学条件,如雪中送炭般为老少边贫山区少年儿童送去了希望,带来了知识,改变或正在改变他们的命运。“在农村,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漂亮的学校是华侨华人捐建的。”这句话在中国许多侨乡广为流传。
    
    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在分析华侨华人捐资兴教的热情经久不衰原因时说,“爱国爱乡”是中国人的传统。由于远离故国故土,华侨华人“爱国爱乡”之情尤其强烈。他们在事业有所成就之后,把这种心理寄托在了造福乡梓,特别是在家乡兴学助教上,因为他们像陈嘉庚一样笃信“教育是立国之本”。

 

公共页右边
 
·中国在地区、国际经济事务中不可或缺 (10-14)
·世界银行将对中国近200个城市进行排名 (10-14)
·联合国开始推广中国青年就业模式 (10-14)
·周小川:鼓励内需是减少顺差最佳途径 (10-14)
·中国商业地产开发进入新规则时代 (10-14)
 
 
·巴拿马华侨积极捐资北京奥运会游泳馆 (10-12)
·葡萄牙侨团捐资125万共建北京奥运场馆 (10-11)
·湖州市侨资企业商会举行第二次会员大会 (10-9)
·泰国侨商李昌钝捐资20万建海师图书馆 (10-9)
·浙江乐清市举办侨属企业安全员培训会 (10-9)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tz@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