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帮”:从捐资走向投资
多年以来,在传统的“捐资不捐实业”思想影响下,“宁波帮”在宁波的投资热情并不大。最近几年,宁波市积极落实“以侨引侨,以侨引外”的精神,大力做第二代、第三代“宁波帮”的工作,吸引“宁波帮”前来投资。目前宁波的外资企业有9400多家,总投资额405亿美元,其中侨资企业5650家,总投资额200多亿美元。而在这些侨资企业当中,近40%以上是“宁波帮”的企业。“宁波帮”对家乡的帮助已逐渐从捐资走向投资。 说起“宁波帮”,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但要说起客居世界各地的宁波人,他们当中很多人的名字可都是如雷贯耳,妇孺皆知,比如世界船王包玉刚、香港“电影大王”邵逸夫、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喜剧之王”周星驰,等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宁波人。 自从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在北戴河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以来,短短20余年里,“宁波帮”就在宁波捐赠了2300多个项目,折合人民币11亿多元。“宁波帮”在全国各地捐赠的项目更是不胜枚举,几乎中国的每所大学里都有逸夫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邓小平曾经指出,宁波港和“宁波帮”是宁波两个最大的优势。确实,“宁波帮”对推动宁波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多年以来,在传统的“捐资不捐实业”思想影响下,“宁波帮”在宁波的投资热情并不大。最近几年,宁波市积极落实“以侨引侨,以侨引外”的精神,大力做第二代、第三代“宁波帮”的工作,吸引“宁波帮”前来投资。宁波市侨办秘书处处长赵骏7月7日对记者说:“目前宁波的外资企业有9400多家,总投资额405亿美元,其中侨资企业5650家,总投资额200多亿美元。而在这些侨资企业当中,近40%以上是‘宁波帮’的企业。”“宁波帮”对家乡的帮助已逐渐从捐资走向投资。 宁大是宁波帮反哺故土最好缩影 说到“宁波帮”捐资家乡反哺故土,不能不提宁波大学。占地23平方公里的宁波大学是“宁波帮”捐资家乡的最好缩影。 说起宁波大学,就不能不提一个人:世界船王包玉刚。宁波市侨办侨政处处长张勇军介绍说,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在北戴河听取关于沿海开放城市情况的汇报时说:“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亲耳聆听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这一号召,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包玉刚先生彻夜难眠。一个月后,“船王”踏上了家乡的故土,考察能为家乡做点什么?1984年12月20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包玉刚。包玉刚对邓小平说:“宁波比香港大10倍。香港550万人口,有4所大学,宁波500万人口,却没有一所大学。我打算在宁波办一所大学。”听闻此言,邓小平高兴地答应给宁波大学题写校名。1985年10月29日,由包玉刚捐资2000万美元、占地1283亩的宁波大学举行奠基典礼。然而就在宁大完成第一期建设工程之后不久,1991年9月23日,包玉刚先生溘然长逝…… 包玉刚逝世之后,他的子女继续为宁波大学慷慨解囊,他们捐资500万元,盖起了包氏5号教学楼。包玉刚的兄长包玉书来了,他捐资建了包氏4号教学楼、龙赛理科楼和包玉书科学楼,捐资总额达3150万元人民币。香港荣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安中来了,他捐建了林杏琴会堂、杏琴园公园并设立杏琴园教育基金。香港“毛纺大王”曹光彪来了,香港安泰集团主席黄庆苗来了,泰昌祥轮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国华来了,香港中华医学会会长汤于翰来了……10多年来,有50余位海外“宁波帮”先后捐赠近3亿元用于宁大的建设。 7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宁波大学。绿树掩映中,包玉刚教学楼、林杏琴会堂、李达三外语楼、曹光彪信息楼、龙赛理工楼、包玉书科学楼、锦绣学生活动中心、范桂馥教工活动中心、绣山工程楼、魏绍相天象馆、黄陈月莉楼鳞次栉比,一栋接着一栋。体育场旁的工地上,十几层楼高的安中大楼正在紧张施工当中。宁大人告诉记者,宁大的每栋楼都有一个故事,盖安中大楼的资金里面,就有赵安中先生的孩子们送给他85岁生日的礼物——1500万元。孩子们想让父亲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准备为他买一套新房。而赵安中先生却在自己85岁生日的那天回到了宁大,将1500万元的支票亲手交给了宁波大学。 对于孩子们为什么要送1500万元给赵安中先生买房,张勇军说:“我1993年就认识了赵安中先生,还去过他在香港的家。你可能想像不到,这么一个有钱的富翁,他家的装修却极其简陋。说句不好听的话,装修还不如我家好。可能也有很多人不相信,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穿的西装,老先生现在还在穿。” 徜徉在初具规模的宁大校园里,凝视一幢幢用海外“宁波帮”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学生楼、实验楼……每一幢大楼背后,都能让人触摸到一颗“宁波帮”的赤子之心。 关注第二代第三代宁波帮 但是,从1984年起的8年时间里,“宁波帮”一直恪守着“捐资不捐实业”的传统,更热衷于捐资办学、办卫生、办福利事业,极少在宁波投资兴办实业。在“宁波帮”看来,自己就应该在外面赚钱然后回来报效桑梓,而不应在家乡办工厂,赚家乡人的钱。首先打破“宁波帮”捐资不捐实业这块坚冰的,是台湾的著名金融家、实业家、设立“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的应昌期先生,他在当时宁波市政府的联名写信说服下,投资9000万美元兴建了宁波现代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利华(宁波)羊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工厂。尽管如此,多年以来,“宁波帮”在宁波的捐资热情不减,而投资热情依然不高。 来自宁波市外经贸委的资料显示,虽然宁波的外资引进在浙江一直是最好的,但真正由“宁波帮”直接投资的实业却从来没有在数据上占太大优势。张勇军说,在宁波的建设过程当中,如何尽力说服海外“宁波帮”到宁波投资实业,一直是宁波市政府面临的一大课题。然而,宁波市政府的担忧尚不仅于此。随着从宁波走出去的第一代“宁波帮”年龄越来越大甚至离世的人越来越多,重新执掌家族财富的第二代、第三代“宁波帮”对家乡的感情还会和他们的父辈、祖父辈那样深吗?如何让拥有充裕资金的新一代“宁波帮”来宁波投资实业,已成为宁波市政府的新课题。 在宁波,市侨办是直接负责对包括“宁波帮”在内的海外华侨联系事务的。赵骏说,市侨办的最主要工作就是牵线搭桥,一方面是联络与海外华侨的感情,另一方面是吸引他们为家乡的建设事业做贡献。赵骏说,宁波市侨办近年来的侨务工作重点,就是培养“有生力量”,着重做第二代、第三代“宁波帮”的工作。“一方面让有影响力的第二代‘宁波帮’参政议政,另一方面是从双赢的角度考虑,用事业来吸引他们投资宁波,一旦他们有事业在宁波,他们便会更加关注宁波的发展。这也是我们‘以侨引侨’、依靠‘宁波帮’来吸引更多的侨资投资宁波、发展宁波的一个思路。” 赵骏说,在促进与“宁波帮”的感情联系方面,宁波市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在市、区成立了侨商协会,专门帮助前来投资的侨商企业,组织侨商与政府有关部门恳谈、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感情。同时,为了加强宁波与海外华人社团、同乡会和专业人士的联系,宁波市侨办最近提出了“三百计划”,要求市、区两级侨办联系百个社团、百名重点新华侨华人和新生代、百家侨资企业,密切与包括“宁波帮”在内的华侨及侨资企业的联系。在与这些华侨及社团联系的过程中,除了保持与熟悉的社团、新华侨华人和新生代重点对象的交往之外,他们更注重与新建立关系的专业社团和重点对象的联络,做侨务资源的增量文章。 说到关注第二代、第三代“宁波帮”的时候,赵骏举了一个例子。宁波现在每年都要举办专门针对“宁波帮”子女的“寻根之旅夏令营”。夏令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宁波帮”的子女到宁波来,直接住进宁波的一些大型社区的普通人家庭,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宁波,认识宁波。夏令营还在他们当中大力推行华文教育,以加深他们对宁波“根”的印象。 宁波帮在甬投资与日俱增 张勇军坦言,由于第一代“宁波帮”大多走的是一条从宁波到上海再到香港的发展之路,他们经历坎坷,一生打拼,因此一旦有所成就,他们便有一种荣归故里的强烈愿望,也因此带动了“宁波帮”捐赠家乡的热潮。但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他们的观念有所改变,宁波便通过大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他们前来投资。“这几年‘宁波帮’在宁波的投资增长很快,老一辈‘宁波帮’不到家乡赚钱的观念已经转化。” 张勇军说,这个观念的转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来自于老一辈的“宁波帮”。“‘宁波帮’的家教都比较严,他们很多人到宁波来捐赠都是带着子女来的,以教育和影响他们的子女,要他们走父辈之路。因此,现在第二代也在踏着他们父辈的足迹,来宁波捐赠。而随着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加深,也越来越看到宁波的商机,因此又带动他们在宁波的投资。” 张勇军举了几个例子。赵安中先生有三个儿子,四个人当中有三人是宁波市的荣誉市民(捐赠500万元以上)、两人是浙江省爱乡楷模(捐赠1000万元以上)。赵安中的三儿子赵亨文,不仅在宁波捐资,还投资办起了IT企业中纬电子,而且还带他在台湾的朋友过来,投资建起了中纬电子的下游企业凹凸电子。张勇军透露:“6月8日,赵亨文先生又带朋友前来考察,当天便签了一项150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而像赵亨文那样的第二代“宁波帮”还有很多,如在宁波保税区投资的孔繁年是包玉书的女婿,在宁波奉化市和鄞州区投资了超骏电子等好几家企业的叶泰海的儿子,就是循着父母捐赠家乡的步伐前来投资的。 赵骏介绍说,目前在宁波投资的侨资企业有5650家,投资额在200多亿美元,其中来自“宁波帮”的投资就有将近100亿美元,“宁波帮”这几年在宁波的投资“比以前多了很多”。 宁波帮精神代代相传 采访结束时,张勇军还讲起了“宁波帮”几百年来屹立商海的法宝:诚信。他说:“‘宁波帮’最大的特点是诚信。举个例子来讲,1980年6月间的‘九龙仓’股权收购大战,包玉刚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一夜之间筹集到20多亿港元,把他需要的股份买了进来。之后有记者就问包玉刚,凭什么一夜之间筹到了20多亿元现款,这是个天文数字啊。包玉刚就说了两个字:诚信。他说,因为他讲诚信,银行相信他。九龙仓股票是英企发行的,而帮助包玉刚筹钱的是英国汇丰银行,包玉刚用英国人的钱把英国人的洋行打败了,这需要怎样的诚信?”张勇军说,在最近宁波市委确定的宁波精神“诚信、务实、开放、创新”当中,“诚信”也是摆在第一位的。“宁波帮”的精神要在宁波代代相传下去。 背景资料:“宁波帮” “宁波帮”,泛指旧宁波府属的鄞县、镇海、慈溪、奉化、象山、定海六个县在外地的商人、企业家及旅居外地的宁波人。目前“宁波帮”共有30万人左右,其中在香港的“宁波帮”就有17万人。 “宁波帮”肇始于唐宋时期,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全国内外贸易的中心,宁波商人因地理优势而大批涌入上海,据估计清末在上海的宁波人已达40万人。宁波商帮急剧崛起,成为中国民族资本的一支重要力量。民国时期,“宁波帮”臻于鼎盛。“宁波帮”以上海为基地,将活动地域伸向汉口、天津、苏州等大城市。宁波人所到之处,那里的商业活动就繁荣起来,有“无宁不成市”一说。宁波人在各地还经营了许多名店,如北京的同仁堂、亨得利钟表店等。“宁波帮”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机器轧花厂、第一家榨油厂、第一家火柴厂、第一家机器制造厂和第一家银行,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来源/深圳商报,作者/陈美寿、李胜)
|
|
公共页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