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题
首页 新闻中心 中国侨界 华侨华人 华文教育 财经资讯 中国科技 中华文化 人物聚焦 中国国情
 
   财经新闻  回国创业 网上招商 投资指南 兴国利侨 侨资企业 华商世界 图片
   政府网站 企业网站 财经网站 工商团体 华商网站 招商网站 开发区之窗 专题


分享商机 追求双赢


2005年4月22日 10:37

——访印尼金门互助基金会总主席黄进益之女黄雪鹏

hxp.jpg

本报记者 谢萍

    黄雪鹏是第二期“华裔新生代企业家中国经济高级研修班”中五位女学员之一,身为印尼金门互助基金会总主席黄进益的女儿,她在SMI企业集团(PT Sumatra Timber Utama Damai)中担任首席财务执行官,举足轻重的职位和随之而来的责任和压力使她格外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这个研修班对我及我们集团很有帮助,我们公司从事木材加工业,在国内的上海、大连、长春等地都有投资,如果能多了解目前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法律法规,对于我们正确投资和扩大投资是十分有益的。课堂上我获得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善意的提醒,在投资经营过程中将会避免走许多弯路。”
    
    黄雪鹏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实践和需要,认为授课可以脱离课本,更多的联系实际,结合具体的商业事例进行讲授,甚至可以邀请有成功经验的投资者来现身说法,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学员获得的帮助也会更多。
    
    黄雪鹏的父亲黄进益在印尼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怀着对中国深厚的感情,他一直寻找机会来中国投资。由于较早进入中国市场,黄进益和他的集团分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事业发展顺利。父亲的胆识、魄力和对祖国的深情,使其在参与中国的大发展中获得了自身事业的更大进步,黄雪鹏对此尤为钦佩。
    
    “我的父亲常常是想到就做,不会思前想后,犹豫不决,他的决定往往是正确的。父亲投资中国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这片土地的感情,能为祖国作贡献就是他最大的愿望。我出生在海外,十多年前曾来中国观光旅游,老实说,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国的感情远远不及老一辈,但是父亲的情感倾向对我还是有影响的,我真的希望能把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实际经验贡献给中国的发展,对我个人而言,对祖籍国而言,‘双赢’的局面是我追求的。”
    
    黄雪鹏虽然坦言对中国的了解和感情有限,但是身体里流淌的中华民族的血液仍然让她深感自豪。“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即使到了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改变,因此印尼的华侨华人企业家大都非常成功,我相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起作用。他们从不满足于60分,而要求90分,甚至100分,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使他们一直向前看,追求最后的成功。”
    
    虽然来中国的次数有限,但黄雪鹏深刻感受到中国人民的一种强烈的自信,那种一定要做到、一定能做到的精神面貌让她很受触动,对于中国发展的未来,她很有信心。
    
    交谈间,黄雪鹏说起了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身为商界翘楚的她还开办了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的系列教育,言语中的快乐让记者感受到她对孩子、对教育尤其是对华文教育的深深喜爱。
    
    “我是幸运的,父亲送我到新加坡学习,因而我对汉语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在印尼国内,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许多新生代华裔的普通话水平很低。他们的父母在国内多有投资,事业的接管需要他们掌握汉语,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今天,这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黄雪鹏很早就开办了幼儿园,但是采用英文教学。在华文教育逐渐为印尼政府所接受后,她开始尝试以新加坡的教育方式办小学和中学,教授汉语,如今三年过去了,她越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印尼的公共场合越来越多的出现华文、汉字,看着孩子们指指点点,大声地念出‘天’、‘人’,骄傲的说‘我会讲中国话’,我真的觉得很开心”。说着,黄雪鹏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财经专题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