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华创会“武汉论坛”上的演讲
武汉市市长
李宪生
(2005年8月8日)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2005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首先,我谨代表武汉市人民政府和845万武汉人民,向莅临这次盛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华创会是国务院侨办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性引智引资活动。自2001年以来,已有四届华创会在武汉举行。华创会不仅向与会的华侨华人展示了祖国经济建设成就、科技发展潜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且还取得了引智引资的实质性成果,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年的华创会,层次更高,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除了260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外,还有16家跨国公司驻华代表,21个国家和地区的湖北同乡会和专业社团人士参加。会议除组织高新技术项目洽谈外,还设置了“武汉论坛”、“创业发展对话专题访谈”、“跨国公司与中部崛起圆桌会议”、“企业‘走出去’战略对话”等活动项目。
女士们、先生们: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推动东中西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较快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中央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武汉争取国家重点产业布局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武汉是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我国南北运输大动脉京广线和黄金水道长江穿越武汉,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形成十字交叉,另有4条国道和16条省道经过武汉。长江武汉港是我国内河第一大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国家通信网“八纵八横”光缆中有5条一级干线在汉交汇。
武汉市场腹地广阔,素有“货到汉口活”之美誉,是开拓中国内陆市场的桥头堡。目前,已建成一批规模大、辐射力强、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力的专业批发市场,拥有武商、中百、中商等一批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商业企业。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百安居等均已进驻武汉。
武汉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较为雄厚,钢铁、汽车、光电子等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以武钢集团为龙头的钢铁工业,现已形成年产钢材12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重要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光谷”。
武汉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科教优势突出,人文自然资源潜力巨大。现有普通高校52所,在校大学生77万;科研机构800多个,两院院士46名,科技人员45万人。武汉拥有两江百湖,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25.6%,水资源优势明显。
女士们、先生们:
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为武汉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发挥武汉的比较优势,围绕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塑造城市个性魅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坚定不移地振兴现代制造业,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交通枢纽地位,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积极联结两个市场,使武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等方面走在中西部前列,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应有的作用。
——着眼于增强产业牵引功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武汉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我们将着力发展规模经济、民营经济、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点培育钢铁、汽车、石油化工、高新技术四大支柱产业和一批优势产业,推进武钢二冷轧、二硅钢,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扩产改造,80万吨乙烯,新一代移动通讯等项目建设,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现代制造业中心。
——着眼于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和要素聚散功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层次和水平。我们将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生产性服务功能。积极引进和培育金融机构,推进信用体系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推动传统商贸、储运和交通企业向现代商贸和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兴建武汉国际航空物流港、武汉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加快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加快王家墩商务区建设,打造总部经济发展平台。
——着眼于提升交通枢纽地位,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构筑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我们将加快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大通道建设,积极推进7条高速出口路,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和2号线、4号线工程,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京汉广高速客运专线、沪汉蓉快速客运专线武汉段,天河机场扩建,长江、汉江航道整治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武汉全国性公路主枢纽、全国四大铁路枢纽、全国六大区域性航空枢纽和我国内河第一大港功能。
——着眼于增强区域创新中心功能,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将加强部市共建高校工作,巩固科教优势,增强科教实力。推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技园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的联合与重组。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强化对区域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武汉成为区域知识生产和知识服务中心、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着眼于增强经济活力和提升对外开放窗口功能,搭建区域参与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基础平台,加快形成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开放格局。我们将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口岸“大通关”建设,办华创会、机博会、武洽会、农博会等大型会展,更好地发挥中部地区与国际国内市场联系的纽带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为武汉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国内外投资者特别是跨国公司提供了巨大商机。自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国内外资本聚集武汉的趋势日益明显。目前,武汉与165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武汉设立了4500多家企业,实际投资额76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7家企业在武汉投资。
近年来,武汉市十分重视华侨华人特别是海外留学生来汉创业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鼓励留学生来汉创业的优惠政策。1998年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建了留学生创业园,园区为留学生提供政策、管理、融资、人力资源等全方位的咨询服务。目前,已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留学生前来创业,创办高新技术企业400多家,年产值20亿人民币。
留学新加坡的陈义红博士,创办了武汉大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半导体激光设备的开发,产品远销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美国的杨兴平博士,创办了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新一代开放式无线互联终端电脑手机和全套服务体系,成为中国移动、微软、英特尔等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合作伙伴。留学澳大利亚的孙小蓉博士,创办了武汉兰丁肿瘤早期诊断检测中心,为临床开展大规模高发肿瘤的普查提供了高效实用的新方法。留学德国的苏笑海博士,创办了湖北远东绿世界集团,致力于可降解环保包装材料研发与生产,2004年公司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留学加拿大的张南平博士,创办了武汉菲旺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ERP软件在石油化工、教育、医疗及保险等领域得到广泛利用。
武汉留学生创业园逐渐成为武汉引进高层人才的重要平台。今年,我国已进入WT0后过渡期,对外开放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武汉将迎来新一轮国际资本投资热潮。我们热诚欢迎和积极鼓励跨国公司和大财团来汉投资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钢铁深加工、石油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制造业和金融、物流、会展等服务业领域,来汉设立地区总部,建立研发中心、营运中心和采购中心。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务环境,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最便捷、最有效的服务。
我们相信,通过本次论坛,将进一步增进朋友们对武汉、对祖国的了解。我们热诚欢迎各位嘉宾利用这几天的时间,在武汉观光、旅游,感受武汉的发展、祖国的变化;热诚欢迎各位嘉宾到武汉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与会的各位华侨华人、跨国公司代表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具有投资兴业的丰富经验和战略眼光。武汉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家的参与,武汉的经济发展也将为你们提供巨大的机遇。我相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武汉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