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郑和与印尼三保庙

    
    中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曾经7次下西洋,其中6次到了今天印尼的爪哇岛。郑和漂洋过海达7次之多,引起了史学家们的种种猜测,有些史学家认为,郑和下西洋如此频繁,其最大原因就是要寻找被明成祖于“靖难之役”推翻的明惠帝的下落。这场战争叔侄俩鏖战3年,一说是侄子下落不明。成祖为免惠帝东山再起,于是派郑和下西洋查访据说已藏匿在南洋的落难皇帝。但也有史学家不同意这个说法,根据《明太祖实录》载,当燕王朱棣打进南京金川门时,惠帝下令焚宫,自己也葬身火海。由于明史的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记载都是后人撰写的,连郑和究竟是7次还是8次下西洋都存在异说,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始终是一个谜。
    
    不过大部分的史学家基本上认可这样的说法:明廷主要出于政治考虑,下西洋是谋求内外稳定,增强“天朝”影响的一项重大措施。
    
    郑和曾经下西洋,这是毋庸争议的事实,现存的《通番事迹记》和《天妃之神灵应记》两块碑文都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创举。郑和到过印尼也是不争的事实,印尼史学家很热衷于探寻郑和在印尼的史迹,在印尼百姓中也流传了不少与郑和有关的民间故事。关于郑和与爪哇公主的爱情故事更广为流传。这名叫黛维·基里苏芝的爪哇公主欣然接受了郑和的求爱。但这个传说并无根据,因为公主虽然确有其人,但她生于11世纪,比郑和早生4个世纪,更何况郑和本人是一名太监,在现实生活上不可能发生这样的爱情。中国著名的印尼问题学者孔远志认为:“那美丽的传说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爪哇人民的心目中,郑和虽是太监,但也和一般的男人一样,渴求姑娘的爱,他是个潇洒威武而富有人情的英雄。从更深一层来看这个近似荒诞的传说,正好说明了中印两国的友好有着久远的历史。
    
    作为郑和到过印尼的证据之一,爪哇岛有多座三保庙,印尼首都雅加达一个叫安卓尔的地区有一座叫三保水厨庙,据传是为了纪念郑和手下一名随船厨师而设。这位厨师因爱上名叫希迪瓦蒂的舞女而自愿留下,并与她结婚。当郑和再来时,厨师夫妇皆已去世。当地人建庙以示纪念。庙的规模不大,但陈列了两把利剑,据说是郑和的遗物。
    
    相比之下,位于中爪哇三宝垄的三保庙,其规模要比三保水厨庙大得多,迄今纪念郑和的活动也极为频繁,一年达18次。三宝垄的三保庙历经沧桑,香火不衰。印尼华人膜拜它,信奉伊斯兰教的印尼人也同样膜拜它,特别每逢星期五伊斯兰的礼拜日来膜拜的印尼人更多。在庙前,有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榕树,犹如郑和大船中的铁链盘绕,最神奇的是,这棵大榕树见不到主根。据说,人们到这个大榕树前照相,往往照不到图像,令大榕树倍添神秘感。
    
    郑和在印尼的遗事足够写一本专著的素材,诚如孔远志所说:“数百年来,三保庙作为华人和当地原住民共同膜拜的场所,无疑促进了中国与印尼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来源:香港大公网 作者:艾京)
    

全球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