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


子女决定留学人员回国?(二)

2005年2月25日 14:56

    
    留学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争论
    
    如前文所述,留学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由来已久,因而无论从留学人员家长本身,从教师、校长等业内人士,从专家、学者、关注者等社会各界,大家有认识一致的地方,但更多地是在许多方面各执己见,其说不一。
    
    北京一位小学老师认为,留学人员子女回国接受教育,如果就因为是国外回来的孩子,英语水平较好就在入学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对国内的孩子是不公平的。海外一些学者对中国基础教育中一些东西很欣赏,也许孩子对“背唐诗”会觉得痛苦,但是学习本身就是件艰苦的事情,再快乐的学习也不能像玩一样。
    
    留学人员家长应当引导和帮助孩子们积极地去了解、适应这种教育。留学人员子女在海外出生,回国以后,面临新的生活环境,尤其国内与国外教育存在着相当的落差,回国自然会有不适应,但这很正常,这就需要慢慢地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不能全盘否定国内的教育,而要寻找中外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不应矫枉过正。
    
    一位对教育问题颇有研究的人士则认为,留学人员子女回国接受教育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国内教育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遇到的冲突。国内教育缺陷对国内每个孩子来说其实都存在,每个父母也是这么过来的,只是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接受了。但是习惯了的并不一定是合理的。
    
    事实上,留学人员子女若不愿意选择回国读书,正好暴露了国内教育系统、教育体制一贯的缺陷,即缺乏人文关怀,缺乏起码的对青少年的爱和接纳,只见分数不见人,不是把每个孩子当作一个有权利接受教育的个体来接纳。
    
    留学人员子女落地受阻问题并非只是出在“应试教育”上。国外也要应试,差别在于国内是“精英教育”,通过考试大规模地筛选,用残酷的竞争筛出好的去进一步培养,筛下去的可能就顾不上了。而国外是平民教育,更注重的是将每个人当作人才去培养。
    
    北京一位留学人员家长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起码的尊重,否则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很容易被挫伤。我的孩子刚刚上一年级,但她常常被老师叫去训话,原因是孩子爱动。为此我专门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的孩子没有问题,这个年纪不爱动才是有障碍。有一天我儿子和同学就某个问题产生了激烈辩论,难免声音有些大,老师在没有认真了解缘由的情况下,就视为在楼道内大声喧哗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在全校大会上对其点名批评。
    
    尽管孩子的学校经常被评为这个优秀那个先进,但孩子感觉不像是在学校,走路拐弯时必须走直角,同学们不能并排,必须依次排队,为此学校在孩子入学时花了好几个中午的时间练习他们。因为是示范学校,为了外校老师观摩学习,孩子们学习的内容时不时要模拟和重复很多遍。在国外,孩子上学是种快乐,学生上课是讨论问题,但在国内很多孩子害怕上学,连家长也常常被老师训哭。
    
    一位从澳洲回来的家长认为,留学人员子女如果读小学时回国,可能更容易适应,因为国内初中应试教育风气依然严重。
    
    中国的孩子基础知识很扎实,但有时我不禁质疑:基础知识有必要那么扎实吗?比如说国内的课堂上要求孩子们反反复复训练运算技巧,可是现在计算器那么发达,连小商小贩都用计算器了,我感觉这是“在导弹时代练习抡大刀”。孩子需要掌握的是规律,是方法,完全没有必要反反复复做无用功,去巩固他们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东西。
    
    问题的症结可能还出在教材上,很多内容都已过时了。我曾经带着女儿去澳洲上学,她在澳洲第一天上学就大出风头,因为老师让她做的数学题全做对了。但用长远一点的眼光看,10岁的时候我女儿的数学知识要比她国外的同学好,可是到了20岁还会有差别吗?一些知识到了成年以后再学习会掌握更快,那么在此之前为什么还要拼命塞给他们呢?
    
    北京中关村国际学校校长苏杭认为,留学人员的工作环境很重要,尤其是留学人员子女回国受教育的环境,这对留学人员影响很大。如果解决不好,很可能造成夫妻两地分居或者子女与父母分离。国内的教育是集体教育,而国外是对个别人的教育,注重个体个性的培养,国内一个大班四五十个人,而国外都是小班,每个人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留学人员子女回来后可能会有局外人的感觉。
    
    我们这些在国外接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在美国,校长要和每一个学生搞好关系,让学生把你当成能够与之说话的人;学生心里对老师有什么不满或想法都能够直接告诉校长,反过来对老师也是一样。但在国内,这样的“亲切校长”却很少见。我们学校专为留学人员而办,其目的就是尽量让留学人员子女快乐地学习。(来源/神州学人,作者/徐妍,未完待续)
    

 

·丹麦抬高留学门槛 将对非欧盟学生收费 (8-18)
·英国留学信息和签证政策五个最新变化 (8-18)
·日本语言学校拖欠保证金现象严重 (8-18)
·日本领事馆给中国留学生的建议 (8-18)
·美国三年内开放性留学政策还将继续 (8-17)
更多...
·激情碰撞 首份海归宣言诞生 (8-18)
·海归博士送医到山区 (8-15)
·2005首届成都海归同学会在蓉举办 (8-15)
·万名集聚工程引八千留学生 (8-12)
·金牌“海归”回国觅偶 爱贤不重美 (8-11)
更多...
栏目信箱:lxs@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