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经验谈:就业创业总相宜
如今,国内人才市场将海外留学归国者简称为“海归”。从五六年前的“光环罩身”,到如今的风光不再,甚至“沦落”到就业难的“海待”,其落差无异天壤之别。 那么,海归究竟应该先就业还是立即创业?哪类海归适合创业?选择什么行业创业相对容易成功?日前,由杭州市人事局和高新区(滨江)管委会举办的“相聚休闲之都,共建天堂硅谷”2005年留学人员迎春联谊会上,多名在杭创业的留学人员介绍了各自的经验。 一位已成功创业的海归指出,如今许多比较迷惘的“海待”,大多是无工作经验、二十五六岁归国的年轻人。他们归国后的第一年,所学所长不一定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那些宁愿待业也不肯低就的海归,千万别让你的简历留下空白。如果你能在企业里有3到6个月试用期,不但有了工作经验,而且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 杭州市人事局局长郑素指出,留学人员掌握和拥有某一个门类、某一个领域的相关先进技术,具有很强的中西文化交融和辐射能力,是社会先进生产力和中西文化融合的载体。郑局长的建议是,海归千万不能变成“土鳖”,否则其中西融会贯通的根本特质就会丧失。 中广媒体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辜勤华说,如果是学金融、法律的,到国内创业相对比较难一些,因为这类工作需要经验的积累。总之,创业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对于多数海归来说,还是应该先就业,然后逐步创业。 对于一心准备投入创业的海归,辜勤华指出,一定要找可以取长补短的人,如果创业模式就是三四个人有一些技术,都是同行,这种创业一般不会成功。 他提出了两条建议:首先,企业里全是海归不一定是好事,毕竟距离国内实际情况比较远,有时候很多东西想不到,需要有兼容的团队帮助你成功创业,要形成一个合理的企业生态环境。其次,选择行业应与本人所长相关,与国内经济氛围相关。技术性产品与资金都具备的人,可以考虑合作共同创业。同时应对国内相关制度、公司运作等进行较详细的研究。很多海归具备技术专利等,需要寻找海内外投资者一起创业,技术专利和资金持有者应互相尊重对方资源,尊重管理团队的工作。(来源/人才市场报,作者/许南欣、张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