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


成功海归:未出国门先制定职业规划

2005年7月27日 9:56

    
    当成功“海归”还是无奈的“海待”?如今,成功就业,已成为留学生和准备留学的人群中讨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7月23日下午,一场以“留学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大型报告会在成都举行。曾就职全球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航运(中国)公司中国区总部人力资源高级经理的人力资源专家姜宁禹先生,为在场的300余位准留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精彩的留学前职业规划演讲。
    
    四成海归就业遇困惑
    
    姜先生列举了下列一组数据:日前,世界HR实验室对中国的1500多位“海归”人士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显示,35%以上的“海归”就业困难,40%的“海归”尽管找到了工作,但却对目前的工作、薪酬是否适合自己感到迷惑。有不少人因为种种原因,沦为拿着外国高校毕业文凭的待业一族,也就是“海待”。
    
    长期以来,留学“镀金”实际已成为多数家庭的一种投资手段:耗费高于国内教育数倍的金钱和精力,将孩子送到国外留学,最终目的是期盼孩子将来功成名就,获得更良好的发展空间。
    
    姜先生指出,恰恰是由于留学前家长们的期盼值偏高,给留学生的心理施加了较大压力,加之国外学习仍然要付出相当大的艰辛,以致部分学生采取逃避的态度,要么中途辍学,要么没能学以致用,归国后除了一张貌似光鲜的洋文凭,谈不上有什么实际能力,因而就业就难上加难了。
    
    明确5个“W”和一个“H”
    
    “留学生还没踏出国门前,就应当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这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学习。规划的第一关,就是先过心理关!”姜先生指出,目前“心态不正”,是导致海归沦为海待的重要原因。
    
    在外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姜先生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海归”:由于前往英、美、加、澳等发达国家留学,出国时对自己将来的期望值很高,认为花了那么多钱,吃了那么多苦,回来一定要“物有所值”。但是,他们对国内的就业形势不甚了解,忽视了国内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加之中外环境差异,导致归国后不适应,盲目追求高薪职位,结果处处碰壁,迟迟找不到理想工作。
    
    他建议,准留学生出国前规划将来工作应首先问自己五个“W”和一个“H”。五个“W”即,“WHO”——看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职业兴趣,然后再选留学专业、学校、国家;“WHAT”——确定“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确定自己的职业方面,然后努力学以致用,为将来就业做准备;“WHY”——明确自己留学的动机、目标,头脑清晰,理性判断学习的目的;“WHEN”——为自己制定详细的计划蓝图,每件工作都有明确的时间表,这样才能不懈怠,行动果断;“WHERE”——根据上述要素,最终确定自己的留学目标地、将来的工作地,学习过程中有准备地了解预选工作地区的相关情况,做到毕业后迅速融入当地社会,为就业创造良好机会。最后一个“H”即“HOW”——确定了所有目标,就要开始认真思考为达到目标该怎样做以及相关的方式和渠道。(来源/成都商报,作者/庞健)
    

 

·丹麦抬高留学门槛 将对非欧盟学生收费 (8-18)
·英国留学信息和签证政策五个最新变化 (8-18)
·日本语言学校拖欠保证金现象严重 (8-18)
·日本领事馆给中国留学生的建议 (8-18)
·美国三年内开放性留学政策还将继续 (8-17)
更多...
·激情碰撞 首份海归宣言诞生 (8-18)
·海归博士送医到山区 (8-15)
·2005首届成都海归同学会在蓉举办 (8-15)
·万名集聚工程引八千留学生 (8-12)
·金牌“海归”回国觅偶 爱贤不重美 (8-11)
更多...
栏目信箱:lxs@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