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


我的留德海归之路(二)

2005年7月29日 9:26

    
    在德国的最后日子里,我又如同一直以来一样,重新分析了我的情况,国内外的就业形势和真正适合我的是什么。我回国也不算太久,或许当时的想法和分析对于在德国的朋友还有所帮助吧。我觉得在德国我学会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可以随时的正确的给自己定位,这一点很重要也很有用,也很可能是我学到最有用的一条。
    
    首先我分析了自己:
    
    第一,我有什么?我的优势在哪里?粗看一下,我有高学历,高学位,法律专业,属于国内紧缺专业,海归派,人高马大,长的也算对得起父母和祖国,老家是充满机会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在德国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国内或多或少有一批朋友和伙伴,以及相应的人脉网络。很得意啊,不是吗?
    
    第二,我可以做什么?从我的专业角度来说,我可以做律师,可是在德国不行,必须要考第二次国家考试,之前还要免费实习两年,在中国,我要再考律师执照,况且如果要做律师,当年大学毕业完全可以做到,何必辛苦来走这一遭,所以紧俏专业的优势已经消失怠尽了。鉴于中德双方我都有一定的关系,做与两国有关的事情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那么到底具体做什么呢?我先来分析一下国内外就业形势:
    
    首先,在德国找工作。德国近年来,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客观现实的说,在德国人都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我想去抢口饭吃,实在有点天方夜谭,虽然我也相信有奇迹,有运气等超自然因素的存在,但是我们看看德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吧。短短几年的时间,德国人对于黄皮肤黑头发的我们,从因为对充满神秘的中国文化而起的尊敬到现在面前笑心里排斥的程度,试想他为什么要招聘一个外国人而不去解决本国人的就业问题呢?难道我真的是精英中的精英?难道我的德语可以超过德国人?难道在德国真的就是有发展?一连串的问题,让我清楚的看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
    
    因此当所有的朋友劝我在德国尝试一下的时候,我就决定了回国发展,甚至没有赶上新移民法的正式实施,也没有让我觉得丝毫的失望和遗憾,并非是我懦弱不敢接受挑战,而是我知道,我的世界在国内,在上海,与严谨,刻板的德国相比,那里充满机会,充满挑战,那才是我的战场,我将在那里大展拳脚!
    
    做了这样的决定,我请教了一个久居德国,并在德国工作多年,成家立业的朋友,他很支持我的想法,他说了自己的感受:他现在每月毛收入6000欧元,在现在的德国属于高收入层次,但是他要还房子的贷款,要交个人所得税,要养车,他的夫人是全职家庭主妇,有两个孩子都在读书,另外还有吃穿用度,每月的收入除去这样那样的开销,节余不足1000欧元,这些节余他都不敢动,生怕会有突发事件需要用钱……最后他长嘘短叹道:“每次回国,大家都认为我很风光,我也只好打肿脸充胖子,国内的人是永远不会了解我们这样的人的,哎,报喜不报忧,一向都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啊!”
    
    我默然,必须承认他的话是对的,不少在德工作的中国人都有如此的境遇,虽然也有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是实在凤毛麟角,而且我也不认为自己会是这凤的毛,麟的角,至少现在不是。当时我就知道,我有大志,但是施展的地方在上海,却是离不开德国和欧洲!
    
    其次,来看看国内的就业形势吧。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国内实在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我们留学生完全没有自鸣得意,高人一等的本钱。国人对于海归派已经不再盲目崇拜,用人单位也不再那么看好海归的能力了,据报道,今年已经有三十多名学成归国的硕士研究生领取了政府特别的高学历者失业救济金,“海龟”(海归)变“海带”(海待),可想而知那些没有找到工作又拉不下面子领取救济金的海归派还有多少啊。
    
    国内的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在人才的选择上更加注重实用性,而不再象以前那样认为海归派就是实力的象征,他们更愿意接受那些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普通学历的人才,而工作经验正是我们留学生最为欠缺的,我们大多数是大学刚毕业就来了德国,甚至相当部分的朋友高中毕业,大学没毕业就来了德国,毫无工作经验,社会阅历可言。光有理论知识,而无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国内是不需要的,因此又加大了我们回国寻找工作的难度。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当时决定利用中德两边的关系,自己回国创业,这样既避开了寻找工作的困难,也尝试自己打拼事业的甜酸苦辣。(来源/欧览在线)
    

 

·英国拟修订大学入学办法 (9-13)
·学费提高 英国大学生负债越来越多 (9-13)
·全英学联举办纪念抗战电影展 (9-13)
·英驻粤总领馆官员谈海外择校 (9-13)
·美飓风灾区中国留学生最早明年能复课 (9-12)
更多...
·天津建成国内首个留学人才网上招聘系统 (9-13)
·深圳市“海归”突破7500人 (9-12)
·留学人员“创业在长沙”活动将办 (9-9)
·烟台赴日韩招聘海外人才 (9-9)
·世界华文传媒老总聚焦浦东“海归族” (9-8)
更多...
栏目信箱:lxs@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