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斯堡——莫扎特的故乡
在流传的故事中,萨尔斯堡仿佛就是浪漫和古典的隐语。处身这个小城的清冷和古旧中,即使近得可以触摸她的绝壁老墙,似乎总是隔着距离,我们就好像一群闯入画卷的陌生人,被风景环绕,却始终是观众。 你一定要去奥地利,不需要太多的理由,这个被称为欧洲心脏的地方,呈现着千年过后仍留存着的精彩。 萨尔斯堡:爱上它的N个理由 从维也纳机场直接转机,不足1小时的路程就到达萨尔斯堡,作为莫扎特故乡,当地人对一年一度的萨尔斯堡音乐节有足够的自豪,从上个世纪初开始,每年7月到8月,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在这里登台,成千上万的观众从世界各地云集。 至爱米拉贝尔花园 喜欢萨尔斯堡的理由可以很多,莫扎特是其中显而易见的。还有葛特莱德街——奥地利最漂亮的商业街,精美的中古时代老铁艺商号,深具艺术格调的古老连拱廊。对了,这条街的9号就是莫扎特的出生地。 至于我,喜欢萨尔斯堡最大的理由也许是米拉贝尔花园,花园建于17世纪末,当年美丽的主人是大主教阁下的情人,宫殿的每一扇窗都遥望萨尔河畔的霍亨萨尔斯城堡——主教的所在。这座浪漫的花园,后来成为电影《音乐之声》的外景地。现为萨尔斯堡市政厅所在的米拉贝尔宫殿。如今是婚礼大厅,来自世界各地的男女前来登记结婚,“感受一下中古时代的婚礼马车、鲜花、音乐,加上正宗的莫扎特巧克力”。 古老音乐之城 米拉贝尔花园东侧,是莫扎特生前的居所,同葛特莱德街9号一样,透过这座普通的小楼,还能依稀体会到音乐家生前未曾显赫的处境。 这里真不愧是音乐故乡,一个偶然就不知道会产生一件什么音乐轶事。1818年的圣诞节,萨尔斯堡州小镇欧本朵夫小教堂惟一的管风琴竟然坏掉,牧师无法让圣诞弥撒没有音乐,急中生智,脍炙人口的“平安夜”silent night就这样诞生。 千年前的食盐交易带给萨尔斯堡丰厚的财富,城市的建筑沿袭着奢华的风格,留存无数古迹的老城,连同辉煌的建筑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壮美景色一起成为奥地利人的骄傲。 新城古城以萨尔河为界,老城房屋参差有致。这座古老的城市,人们依然生活在其中的建筑至少有300年历史,抬头可见一座安静的楼房上赫然写着1258或者1407,那是建成的年代。穿行其间,中世纪的铸铁招牌也还亮铮铮地挂在那些老店之上。连接新城古城的桥边,一座小小的银行,竟是卡拉扬在萨尔斯堡的故居。 福舍尔湖:公主的裙裾掠过 腰围只有1尺7,keep fit是希茜公主最重要的工作,但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二世是勤勉的帝王,工作占去大量的时间,与希茜聚少离多,并不完全如我们从电影《希茜公主》看到的相亲相爱的金童玉女形象。 公主城堡 福舍尔湖离萨尔斯堡城半小时车程,福舍尔城堡临湖而居,谷色墙面锈红花饰铁灰屋顶,就是我们见过的希茜之家。电影的外景地,其实是昔日萨尔斯堡大主教的狩猎城堡。现在成了极华贵的酒店,奥地利上层人物和贵胄的度假之地。在林间,我们还不时看到犹如弗兰茨·约瑟夫年代便装的优雅男女漫步小径,这是个尊崇传统的国度。 这一夜,穿过克恩腾大街,霍夫堡宫庞大的阴影在夜晚蔓延。这座皇室君主的官邸已有近800年历史,霍夫堡宫今年首次开设了一个希茜的专门博物馆,其中包括她悄悄写下的浪漫诗句,从中不难看到希茜的迷人和复杂。在美泉宫,可以看到她的卧室和她生活的种种痕迹,甚至她的体重秤。在维也纳,作为外国人,当地人不会漏了向你介绍,“今年,还是希茜公主结婚150年。” 希茜的裙裾就是这样不经意地掠过奥地利的山山水水,子民和后代无不怜惜追忆那些消逝的美丽。 歌剧咖啡 在维也纳的歌剧院有一出轻歌剧叫《伊丽莎白》,以婉约的手法诠释了这位著名皇后幽怨的一生。在我们连日的旅途辛苦之后,即使这是一出德语歌剧,竟然没有让我们感到丝毫乏味,剧情始终牵动人心,剧终我们也不由自主同场内德语区的观众一样忘情鼓掌。无论是因为热爱音乐还是希茜,到维也纳,你一定要看歌剧。 剧终,意犹未尽之时,最好就去旁边的老咖啡馆喝上一杯,这是维也纳人看完歌剧通常的节目。据说不少著名音乐家在音乐会开场前都会到这些百年老店喝上一杯。(来源/精品网,作者/royal rose garde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