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福州一中高中生姜晓航,2002年6月,前往美国康州麦迪逊高中留学,他刻苦读书,在很短的时间里,跨过了英语学习这道“第一门”,并以优秀的成绩,被美国的“常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和布朗大学同时录取。目前他正在撰写《留学美国第一门》一书,将自己如何学习英语,逐渐融入美国式英语世界的经历和体会,介绍给国内准备留学的学生朋友们,相信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我们将发表其中的部分章节。
到美国的第一个夜晚
2005年5月29日,在我离开中国三年后,第一次回国度假。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747客机,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从西半球飞回东半球,飞回了祖国北京,又飞回了我生活十七年的福州。这三年在美国的留学读书,使我有了一个标志性的收获。就在半个月前,我同时收到美国常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和布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回到福州,一中的同学问我在外面呆过后与三年前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笑说:“开始用剔须刀了,开始刮胡子了。”一位同学说:“变化很明显啊,你现在可以流利的讲英语了。”
我想了想,在这三年中,在与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和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它的过程中,我心里确实有许多强烈的感受。虽然说我能流利的讲英语并不能代表我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但是回想自己三年来留学美国的经历,有一个最大的感受,那就是如何学好英语,逐渐融入美国式的英语世界,是留学美国的第一道“门”。
我愿意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写出来,告诉我的同学和准备留学美国的学生朋友们,让大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参考。
当我坐下来认真写作时,我的思绪又倒回到三年前。
2002年6月26日,我随父亲乘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从上海飞越太平洋,抵达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落地签证后,我们又转机向东海岸飞行。当天晚上,到达纽约J.F.Kennedy国际机场,我推着行李车,跟着父亲走出灯火辉煌的机场大厅。机场路上车来车往,各种肤色的人擦肩而过,人人说着都是英语,可我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我在国内已经学了好几年的英语,而且在去年底,当知道自己绿卡批下来后,我就告别福州一中,在家强化自学英语半年之久,原先想象我到美国后,立刻就能如鱼得水,应付自如。可是到了美国,我还是掉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的脑子里还想着几小时前在飞机上第一次和美国人说话。一位美国空姐问我想吃什么,我心里已经想好该说些什么,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说出来的英语,和我想说的不能一致。而且更糟糕的是,空姐居然连问了几次才明白我所要点的食物。
我有些六神无主,望着来来往往的车流,没有一辆车停在我们的面前,我问:“爸爸,已经八点了。大伯不是说七点半会来接我们的吗?怎么还不来?”
爸爸说:“没有像你这么说话的。在美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排,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你是麻烦人家来接你,你应该感谢人家,即使是你的亲人也不例外。更何况车多路堵,你只有耐心等待。”
我不吭声了。又过了一会儿,大伯驾着一辆Van(面包车)来了,姑姑也来了。果然是在白石大桥交通堵塞。一下子见到了分别多年的大伯和姑姑,我高兴得竟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们的车开上了纽约的678号高速公路,没过多久,车子就开上了高高的白石大桥。我透过车窗向左方望去,夜色中,曼哈顿的高楼林立,一片繁星般的灯光,世界贸易中心两座姐妹楼已经不见踪影,只见帝国大厦耸立在曼哈顿的中间,显示出非凡的气派。一过大桥,车子就拐上著名的95号高速公路,向北驰去。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到达居住地——康涅狄格州的西海文市(WestHaven),车子下了高速公路,然后拐了几条林荫道,来到一片公寓小区。我们这一门楼里住着四户人家。我们住在楼上。来到了在大洋彼岸的家,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后,我的困意涌上来了。
我倒在床上,却又睡不着。我将在这个新奇的国家开始我的新的生活,将在美国的高中开始我的留学生涯。我是中国福州一中的高中生,我自信能够完成学业。但是我的英语在第一回合就受到挑战,多少让我有些失意。来到美国的第一夜,我睡得并不踏实。

姜晓航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刊发,如需转载请征得本网及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