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宇:转换人生角色
华盛顿大学的终身教授 郭振宇是红土地的儿子,在昆明,他度过了青春岁月,1986年硕士毕业后留在云南大学无线电系任教。 1989年,郭振宇被公派出国留学——远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攻读博士。对这个机会,他感到自己的肩上沉甸甸的:“政府给了一万美金留学费用,这笔钱当时能养活几家人,拿在手上份量太重了。我清楚自己是一定要回来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拿什么回报,就是尽可能学到的知识。”带着这样的心情,他在异国刻苦求学,于1993年获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然后,他于1993年-1995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从事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1995年秋他又到蒙特利尔大学任医学院研究助理教授及临床医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在此期间,他获得了极大的殊荣——因为在中风、心血管疾病诊断技术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加拿大博士后奖学金、加拿大青年科学家研究奖,成了加拿大科学家们瞩目的对象。 在加拿大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奖励,在外人眼里,郭振宇的学术人生接近完美,他应该好好享受人生了。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选择了美国作为他第二次起飞的地点。 1996年,乔治华盛顿大学发出招聘生物医学工程教授的广告,先后有世界各地近300名相关的博士、教授和专家报名应聘。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争和筛选,最后,郭振宇在众多的人选中脱颖而出,成为那一年惟一受聘的生物医学工程教授,他应聘到乔治华盛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任教并创办了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担任主任。在大学5年里,他同样做得出类拔萃:开设了10门课程,获得11项研究基金,领导他的研发团队开发了六项医疗仪器产品,在国际学术核心刊物上发表了60多篇论文,并数次担任世界生物医学工程年会医疗仪器分会主席。郭振宇博士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使他成为了国际医学成像理论、超声学方面有影响的专家。 在华盛顿大学,他获得的奖励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因为他的成绩突出,校长亲自特批他加工资,这在这所大学的历史上是少有的。 在那里,郭振宇的学术人生到达了一个顶峰:在乔治华盛顿大学180年的历史上仅用过两个人的肖像作为学校形象做招生广告,一位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另一个就是郭振宇博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机场大厅里,就有一块乔治华盛顿大学以著名生物医学工程科学家郭振宇博士及他的集合参数成像技术为号召的招生广告,广告说:“在这里,你可以与世界权威合作攻读你的学位”。 成为华盛顿大学的终身教授后,郭振宇又被大学推荐为“美国总统奖”侯选人,真正的“功成名就”,成了金字塔尖上的人。 昆明滇虹的CEO 无论走到哪里,郭振宇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云南人,在他的心里,春城的土地是最亲的。 在美国,他多次回云南大学讲学并前后邀请了5名云大学者到他的实验室留学,这5名学者学成之后全部返回云大,已经成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骨干。他们带回来的国外先进技术及从事教学科研的手段已经发挥了显著作用,不难看出,对于母校,对于家乡,郭振宇还有很多的梦想和愿望。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成为中国迄今惟一“海归”的美国终身教授。命运是神奇的,出国留洋转了一个圈,他又一次回到了那块生养他的红土地上。 2002年7月,郭振宇借到爱尔兰休学术假的机会,回到昆明。谁也没有想到,这次他做出了人生的又一个重大决策——在经过半年认真的思考后,辞去美国终身教授,出任昆明滇虹药业CEO。 事情源于郭振宇在了解“滇虹”的发展状况后的一句感慨:“滇虹存在企业成长期的不少问题,但有这么多问题还能做这么好,实在不易!”他为此向滇虹董事会提交了一篇题为“滇虹药业发展之理性思考”的文章。郭振宇说出这句话,是意味深长的。 滇虹的起步很艰难。在没向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两位离退休老人周家礽和汪伯良以个人集资滚动发展,最终成为云南制药前五强。周家礽是原云南白药厂总工程师,汪伯良是原昆明部队大观制药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89年,一个名为“血竭提起”的课题把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1992年,空负一身绝学的两位老人先后退休,但他们决定要“老有所为”——创办“滇虹天然药物厂”。 1993年12月8日,滇虹天然药物厂经昆明市五华区工商管理局批准注册成立。经云南省科委、计委财政厅等部门批准,滇虹的独门武器“皮康王”新药及“康王”系列产品被列为1995年省第二批星火计划。同年,“皮康王”“骨康王”在中国昆明科技成果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交易会上荣获金奖。199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滇虹天然药物厂与美国大东公司合资成立“中美合资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到2000年,“康王”商标入选全国重点保护商标。 成为“滇虹”的CEO后,郭振宇及时转换了角色,他的研究课题,变成了如何把“滇虹”做大做强,成为云南制药的领头羊并进入国内制药的前25强。而站在他身后的两位创始人也因为对他的信任和共同的理念,“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让回国后的郭振宇在滇虹大展拳脚。 “云药”是云南省政府在继云南烟草后大力扶持的又一支柱产业。如今,“滇虹”是云南药业三架马车之一,如何驾御好马车,就成了郭振宇当仁不让的事。为此,他制定了中短期主要战略目标:“2008年,滇虹工业销售回款10亿元。”郭振宇说,“我们10年来从20万元起步,发展到今天,速度实在太快了。我们不能把大厦的根基建立在沙滩上。”郭振宇仍然认为“滇虹”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企业,只是在从创业期走向成长期,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我在任总经理的第一年没有做伤筋动骨的革命,只是从企业文化建设、研发、管理上面做了一些改革,当年滇虹工业销售回款就增长了9000万。今年我只定了一个相对保守的目标,是觉得滇虹应搭好新的发展平台,将基础做好做扎实,才能把发展的步子迈大。因此滇虹把2004年定义为公司的管理年,解决了目前的“瓶颈”问题,明年就是提升年,后年是效益年……而2008年就是达标年,达到工业销售回款10亿元。 事实证明郭振宇是对的,在他接掌“滇虹”的第二年,“滇虹”已从云南制药前五强上升到今天的前三强。他相信“滇虹”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作为一位杰出的CEO,郭振宇把先进的理念应用于企业的管理经营之中,通过辛勤的工作和不断的创新,在行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就了一个优秀的企业,也成就了CEO郭振宇的精彩人生。 “山高人为峰”,相信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郭振宇博士。(来源/《青年与社会》杂志,作者/刘斌) 个人简历: 郭振宇,1983年和1986年先后获得云南大学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攻读博士并于1993年获电机工程博士学位。1996年应聘到乔治华盛顿大学任教。为美国华盛顿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著名生物医学工程专家。2002年回昆明后任云南省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中美合资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23岁获硕士学位,30岁获博士学位,32岁获博士后学位,39岁晋升为美国终身教授,39岁出任“滇虹”CEO。翻看郭振宇的履历,他在35岁以前就完成了“功成名就”的那一部分,40岁以后转换角色,继续书写“海归”后绚烂的人生。无论在国外,还是归国后,他的故事,都是一段不折不扣的传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