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


赵福全:中国人造中国车

2005年5月30日 9:02

    
    第一次见到赵福全,是在上海车展期间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一个论坛上。看上去很是朴实厚重的赵福全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语气干练、文风朴实,话语直爽,完全不似想象中“海归”的模样。但是他外表后的那种绚烂归于平淡的浓浓文人气息,却真实地流露出一种真挚和率真。为他作一次专访,探访海归们在中国造车大潮前回归祖国的心态与抱负,探访他们对于自主研发的雄心抱负以及他们对于中国自主研发造车的真实心态,就成为一个必然。
    
    没想到,他倒是爽快地答应让我电话采访,一如他的真爽明朗,一如他回到华晨时的豪爽。四十多分钟的电话,让我清楚地了解了一个海归在造车大潮中的干练,一个中国造车领头人的豪气干云。
    
    经历与梦想
    
    作为国家最后一批公派由大学本科读硕士的留学生,赵福全的经历可能是最富传奇性的一个。
    
    生于63年的赵福全,同样经历了初中升高中,再读大学的路程。当年,考大学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由于那时的条件,能上大学者可谓是“天之骄子”,一般来说,上了大学就已经是很风光的一件事,几乎很少的人会再去考研,因为,那时国家百废待兴,对于人才的渴望非今天的大学生所能想象。更别说,赵福全上的是名声赫赫的吉林工大,读的又是此时最热门的汽车工程系。可是,赵福全刚一毕业,就考上了国家公派的留学生到日本广岛大学读硕研究生,而后博士,而后博士后。再后来就是英国伦敦大学研究员,再后来美国Wayne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任助理教授,再后来转向戴-克研究总监,到目前的沈阳华晨金杯汽车公司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到华晨是其近二十年来不停地奔跑和更换舞台所有情节中最有戏剧性的一个。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心里渴望一番作为,年轻时多多地学习和经历,是以后成功人生的一个基石。
    
    多经历的理念,实际上一直是赵福全心中的理想。如同流浪是人类心中的一个梦一样,赵福全数次放弃已在手的那些,应心中的感召,为自己的梦,奔赴一个新的环境,让赵福全的人生充满了精彩和变数。
    
    让我们先来看看赵福全的简历:赵福全博士,1985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热能工程系。1992年3月在日本广岛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7月至1994年4月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任研究员。1994年5月到美国Wayne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任助理研究员,1996年4月在Wayne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1997年4月进入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任产品工程师,1998年9月在美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任工程专家,从事发动机研发工作,1999年9月任该公司发动机技术高级专家,负责汽车动力总成开发研究。2003年6月开始任该公司技术中心研究总监(Research Executive)。2004年4月回国工作,担任沈阳华晨金杯汽车公司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全面负责华晨公司技术开发工作,同时兼任上海汉风汽车设计公司董事长。
    
    简简单单的几百个字,描绘出年轻的赵福全一路精彩。与这些精彩俱来的,还有他那东北汉子的真诚执着、博大宽厚的心怀。正如问到他现在华晨是否很习惯时他说的一句话:“有舍才有得,你首先看看你想要的是什么,为目的付出努力,怎么着也是一种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你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时的一种感觉”。——这又是对幸福的一种新的诠释,仔细想想,却充满思辩和睿智。舍去的是安逸的生活,很高的地位和权、钱以及随后按部就班会来的更高地位和钱权,得到的,只是心中那份执着和不舍--中国人,造中国人自己的车。一路不知疲倦的奔跑,只是源于生命中那份不舍。
    
    所以,从广岛大学又去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做研究员,再到美国Wayne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赵福全走得十分洒脱和顺利。可是他不再满足于纸上谈兵,汽车工程怎么着也得跟实际研发结合起来才更够味,所以他宁愿舍弃了许多人梦想得到的学术界权威地位,到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从事发动机研发工作。
    
    说起此事,赵福全至今还认为是自己把握住的一次机会。他说,机会可能一生就那么几次,但是,有许多有能耐的人却没有抓住,为什么?我认为,在机会面前,一是有能力让机会向你招手,这是一个人平时的积累,二是你是否有魄力有胆识抓住这次机会。
    
    面对同一件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看法,有多少种看法就会有多种不同的行动。对于看重经历的赵福全来说,到戴-克真的是千载难逢的一次机遇,他喜爱自己的专业,想把自己多年所学所得转化为实际运用。另外,他名义上是以工程师的名义加盟的,实际上,戴-克当时内有一个智囊团,需要一些综合素质很高的人来为公司内战略决策。而且,克莱斯勒的老板一心要培养一个接班人,因为他五六年后就将退休,颐养天年。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抓住了这次机会,没有丝毫的犹豫--因为,事到临头的一点点犹豫,都会让永生不再来的一个机会失之交臂。
    
    取舍与幸福
    
    到戴-克工作了七年多后,赵福全回到了中国华晨,任华晨金杯汽车公司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放弃了只会稳步上升的地位及权力,这也是赵福全人生路上的一次机会吗?
    
    赵福全的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的汽车行业跟世界相比是有距离的。这种差异源于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缺少一些想干自主研发,经验丰富的技术领军人物。赵福全从上大学就学的是汽车工程,二十年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从日本到英国到美国,从大学教授到高级专家、研究总监,赵福全具备了汽车研发领军人所需要的一切--学术水平、实际经验、造车理念,无一不是在融会贯通了全世界汽车行业一切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更高的水平。这也正是赵福全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一切回到国内的原因。
    
    其实每一次的改变同时也是一次挑战。也不能简单地说赵福全是个不安份的人,他每次的选择都是建立在充分的思考基础上,事实也证明他的每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一旦选定了新的方向,他就义务反顾地走下去,全身心地付出,直到取得他想要的成功。他在去戴-克之前,已经先后有100多篇论文发表。赵福全说,每次到达了自己所能达到的一个顶点时,就觉得要有所改变,要不就没有激情和创造力了。每次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觉得挑战少了——因为,人一生要的并不全是金钱和权力吧。在戴-克工作期间,他利用工作之余出了5本书。等到在戴-克著书立说到一定程度之后,赵福全又觉得没有挑战了。从日本到英国到美国,会说好几国语言,又是汽车研发高级专家,现在国家正赶上自主研发的好时候,“我是中国人,在中国目前的大浪潮中我能有一番作为,把自己这些年的学识和经验带回国内,能带着一帮中国人造中国人自己的车,这不能不令人兴奋。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就有了我所说的幸福感受。因为,许多人穷其一生也不见得能有这样的好机会。他们的本事不见得比我小,他们的抱负也未必赶不上我,比如我念本科时吉工大的老师们,可是他们却没能赶上学以致用的好时候。”
    
    为了这个“好时候”,赵福全舍弃的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戴-克的研究总监,国际知名高级专家,还有优厚的待遇,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
    
    整合与自主
    
    自跟华晨接触到正式出马上任,赵福全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来了解这个企业。最终决定了回到华晨。正如赵福全自己所说:“我回来的目的是为了中国人造自己的车,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公司也就那么几个,再因为华晨地处辽宁,我也是辽宁人,选择华晨也就顺理成章了。”
    
    赵福全坚守的理念是“自主研发为主,外部资源为辅”,“整合资源,在掌握别人技术的前提下,借助别人技术,为我所用。”他认为,现在的汽车研发,已经过了要“证明轮子必须是圆的”的原始阶段,许多成熟的技术可以为我所用,可以在学习掌握的基础上借鉴使用。同许多海归不一样,赵福全对于国内的情况有着真实清醒的了解。他并不是只凭着一腔热血就回来的。他说,许多海归对硬件上要求很高,国外有的设备自己也得有。赵福全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资金要用在最该用的地方,“能自己动手做的就不要买,能买国产的就不要买洋的。”戴-克为了造一个1比1的风洞,还经过了二十年的论证,难道我们每个公司刚刚开始就要买齐所有的高级设备吗?
    
    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好的质量,最快地把产品推上市场,才是自主研发的最终目的。现实就是现实,既然回来了,就要接受这个条件,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出最好的产品。这也是对现代汽车研发领军人的一个挑战。
    
    在国外生活久了,对于国内的条件,有些不适应是正常的。但是,这里毕竟是自己生长过的地方,既然回来的目的是为了造车,别的就不应该要求太高。没有条件就去克服,克服不了就努力去适应。再说了,要想做一番事业,总得克服一些困难。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有想做一番事业的人遇到一些困难总是难免的。
    
    正是有着清醒的认识,有着不移的意志,赵福全带领着华晨正式走向了自主研发、创立优秀自主品牌的征途。不久后在上海零部件展会上展出的一款发动机就是他们自主研发的成果。这款发动机已达欧四排放标准,在国际上具有领先的性能。此款发动机只是他们建立起来的发动机平台的第一款产品,以后会有更多的系列产品问世。
    
    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赵福全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中国人造汽车的大浪潮中,乘风破浪,创立优秀的自主品牌,最终实现我们的汽车强国梦。(来源/当代汽车报,作者/孙晓红)

 

·多伦多中国留学生申请难民被拒 此路难通 (6-10)
·纽约两中国留学生遭殴打抢劫 (6-10)
·中英科技贸易协会举办首届剑桥科技论坛 (6-10)
·英留学生网站对留英中国学生状况展开调查 (6-10)
·全法学联举办第二届留法学生卡拉OK比赛 (6-10)
更多...
·台9月将组团赴美加日等地延揽科技人才 (6-10)
·北京打造海外社区吸引“海归”入住 (6-10)
·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6月22日启幕 (6-10)
·“海归”买免税车政策放宽 (6-10)
·中关村“海归”邓中翰获首届首都杰出人才奖 (6-10)
更多...
栏目信箱:lxs@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