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


北京戴诺公司总裁刘向军:选择回国是双赢的

2005年6月13日 9:49

    
    成立仅仅三年多的戴诺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戴诺公司)以其自主研发和生产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配型试剂,迅速在中国市场打开了销路,广泛应用于造血干细胞和实体器官移植、骨髓库、脐带血库和亲子鉴定等方面,产品已经被全国各大医院、血站的中华骨髓库合作实验室广泛使用,并得到一致好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这在一向被认为是高风险、投资周期长的生物医药领域也是个异数,为此,近日,科学时报记者采访了北京戴诺公司总裁刘向军。
    
    机遇:回国创业的起由
    
    “海归”创业已成潮流,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刘向军来说,把海外十年学习和10年工作中练就的本领,用来填补中国的HLA分型领域的空白,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是他回国创业的激情所在。刘向军说,出国学习工作20年中,有一日回国创业的想法一直埋藏心底。虽然在国外有着很好的生活环境,但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回国的选择是双赢的。
    
    刘向军可谓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1961年出生在天津,从小在北京长大,刚刚中学毕业就赶上恢复高考,1978年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不久,刘向军作为中国科大的第一批大学生派往德国学习,博士毕业后,来到美国作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加入得克萨斯州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负责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产品的研发工作,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到一年就开发出新产品来,这些产品很快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认可。之后刘向军转到了威斯康星州的美国帕弗瑞临床系统公司,继续开展新一代的HLA分子分型产品的研制。一做就是五年,不久就做到了技术总监的位置。在美国企业工作的五年中,刘向军深深体会到做企业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事业,只有应用国外的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先进的设计和优秀的工艺才能做出好的产品。
    
    2001年是他开始考虑回国创业的一年。国内的代理商经常与刘向军保持着密切关系,他们非常希望刘向军能回国创业,并表示愿意共同创办新的事业。这项事业如果成功,可以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推动学科建设,为国内培养一大批专业人才,同时可以实现刘向军的理想。从2001年夏天开始,刘向军多次回国寻找合作者。
    
    应该说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还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留学人员能够有效地将国内外的管理方式结合起来,将国内外的市场结合起来,将国内外的资源和人才结合起来,等等。此外,与国际企业相比,留学人员有更畅通的国际渠道、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与国外企业相比有更多的政府支持和对留学生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及对国外市场和操作方式更深刻的了解。
    
    刘向军曾与许多的民营企业家谈判过。也许由于他多年在国外工作,他觉得虽然这些民营企业家很热情,但是在文化理念、管理理念、控制、回报、分配的沟通上有很多困难。在反复考察的过程中,刘向军认为直接引进原美国公司的资金和生产技术可以少走弯路,加上在国际上有很大的营销网络以及很好的声誉,使产品尽早上市,国内的许多用户会在很短时间不必再用昂贵的价钱买HLA配型试剂,于是他开始找美国公司老总商量合作事宜。
    
    这位美国老板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商人,他也认为尽管这个产业在中国目前市场很小,但潜力很大;于是,美国公司作为最大的股东投资进来,刘向军自己做总经理,带领国内新组的团队开始了创业。
    
    专注:踏平坎坷成大道
    
    创业初期,刘向军也遇到了很现实的困难,市场国际化问题、资金问题等等。刘向军说:“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市场等问题,而是非生产的文化的差异,也许我在国外待的时间长了,美国使得与人打交道很熟悉了,但是回国打交道就不那么容易了,要花力气重新学习,为了逃避这种复杂的人事我会开门见山说,我刚回国,许多事情还不太熟悉,做得不合适的,希望见谅,或者让别人代替作。另外就是市场的不规范竞争。”不过办法总比问题多,刘向军并没有气馁,认定自己从事的事业是对人类健康有益的事业,暂时的困难算不了什么。几年下来,在虚心向懂行的朋友请教下,加上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刘向军领导的北京戴诺公司,在2003年1月产品正式生产并销售,2003年底产品已经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不但投资的钱赚回来了,而且公司实现了良性循环,2004年底北京戴诺公司销售达到了2000多万元,“中华骨髓库”成为其第一大用户,除了物美价廉的原因外,还与刘向军提供的优质服务分不开的。刘向军曾甘冒风险垫资提供配型检测试剂并帮助“中华骨髓库”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
    
    刘向军说,1992年经卫生部批准建立了“中华骨髓库”。我国白血病年发病率为4/10万,每年新增白血症患者4万左右,占35岁以下青少年和儿童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每年因各类疾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的患者有400多万。白血病占1/10左右。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先决条件是为患者寻找HLA(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完全一致的供者。这种相合几率在血源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是1/4,在非血缘关系中仅1/400~1/10000。我国现在20岁以下的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意味着今后很难在亲属中找到配型相合的供者,非血缘关系的移植就成为病人的唯一生路,这些患者及其亲属承受着极端痛苦和绝望,他们的家人、亲友在欲助无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只有依靠社会,企盼社会的关心和帮助。由于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合率低,就更需建立一个大容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对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进行DNA检测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生物检测工作,其所需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配型试剂成本较高,过去基本上全部依靠进口,现在使用北京戴诺公司生产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配型试剂后,“中华骨髓库”的检测成本就可以降低很多,这是一项有助于人类健康的大好事,为此,北京戴诺公司与“中华骨髓库”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为了促进“中华骨髓库”的发展,刘向军联系并且陪同相关的负责人到国际最先进国家的骨髓库参观学习取经,共同探讨。2003年、2004年两年中“中华骨髓库”就用了北京戴诺公司60%的产品,每年可以做10万~12万的基因分析,到2004年中,“中华骨髓库”所拥有的20万份捐献者资料中,超过12万份采用北京戴诺公司试剂进行分型,北京戴诺公司生产出的第一代产品帮助中华骨髓库顺利完成了头三年的战略目标:建立一个初具规模的30万人份的造血干细胞供者库。
    
    期待:不断研发新品走向世界
    
    刘向军是一个并不满足现状的人,他说如果不想让你培养的人才流失的最好办法就是对事业充满信心,并不断地创新,使跟着你干的人永远走在行业前面,他们就没有理由离开你。因此,刘向军带领着他培养的新的团队,开始研发新一代产品,2004年4月建成了近300平方米的10万级GMP厂房。2004年8月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快速诊断试剂取得了由北京市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达产达效后预计年生产能力可达到1.5亿人民币以上,而且HL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平台建立在中国,它完全是根据中国人基因频率的而研发的试剂盒。
    
    戴诺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前身是帕弗瑞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其蒸蒸日上的事业越来越国际化,2003年10月,帕弗瑞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和美国的帕弗瑞公司一道被挪威的戴诺生物(Dynal Biotech)公司收购,更名为戴诺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无独有偶,2005年3月又被世界更大的英杰生物公司(Invitrogen)收购,英杰生物公司在全球拥有4000名员工,每年11亿美金的营销额。在这个过程中刘向军学到了许多国际市场对高科技公司评估的标准,公司并购的程序,学到了跨国公司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英杰公司将给戴诺北京公司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刘向军作为戴诺北京公司的总裁,虽然在事业上实现了自己预期的目的,但是与起初刘向军的愿望还是有差距的。海外漂泊最终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土地上研制和生产出世界上领先的HLA分型产品。要想在中国土地上打造世界名牌产品,必须广招人才,从长计议,专心致志,脚踏实地。他希望在今后的两年内完成这个目标,使在中国生产的HLA分型产品畅销全世界。
    
    采访结束时,刘向军对记者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对生命的珍爱。”这是戴诺北京公司不变的宗旨。我们将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研发为基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一体化,为不断地提高中国的生命科学技术、进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来源/科学时报)

 

·欧美同学会商会募11万善款助京郊学童 (6-13)
·留学生受意外事故威胁 留学保险缺位 (6-13)
·出国前要检查护照有效期限 (6-13)
·多伦多中国留学生申请难民被拒 此路难通 (6-10)
·纽约两中国留学生遭殴打抢劫 (6-10)
更多...
·做魅力海归 一纸文凭远不够 (6-13)
·天津出台留学人员跟踪服务制 (6-13)
·北京朝阳打造海外社区吸引“海归”入住 (6-13)
·成都高新区急需软件开发工程师 (6-13)
·台9月将组团赴美加日等地延揽科技人才 (6-10)
更多...
栏目信箱:lxs@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