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拟给海归派更多“利市”
华声报讯:“海归安家费”告急!虽然留学人员来穗创业形势大好,但广州市“留学人员专项资金”出现较大缺口,许多留学人员无法申请到“安家费”和项目启动资金。 据广州日报报道,日前,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市人大代表汇报时透露,为了适应目前留学人员来穗创业发展的需要,有关方面拟将每年150万元的“留学人员专项资金”大幅度提高,并正在着手制订更多的优惠政策。 仅有1/3“海归”拿到钱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广州市创业或工作的留学回国人员超过5000人。在广州市人才资源总量中,留学回国人员所占比重约为0.6%,与北京的40000多人、上海的32000多人相比,虽然还有不小差距,但已初具规模。广州市在国内率先设立“留学人员专项资金”,“海归”来穗创业可申请适当的安家费和科技项目启动资金。 从2003年起专项资金额度提高到每年150万元,资金额度有小幅增加,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来穗工作,缺口越来越大。据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统计,到该中心办理手续的留学人员数量激增,今年1-11月就达1006人。申请安家费和科技项目启动费的留学人员成倍增长,但竞争十分激烈,入围率不到三分之一。 融资、纳税都将享优惠 据了解,仅在去年,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一共提交了89个急需融资的高科技项目,但只有13个项目成功融资,仍有76个高科技项目无法获得资金。 为解决以上难题,有关部门拟向市财政申请将“留学人员专项资金”金额度大幅度提高。同时为了解决“海归”企业普遍融资困难、容易因为资金不足而夭折的情况,有关方面准备联合各风险投资公司,组建涵盖风险投资、基金会、信用担保、上市公司、银行等在内的投资战略联盟,以向留学人员科技项目源源不断地输送“血液”。同时,引进民营资本和实力雄厚的中介机构,提高民间资金与“海归”配对的成功率。 据介绍,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留学人员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都较广州低。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对分散在城区各部分的留学人员科技企业都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海归”企业多是“游击队” 至2004年底,留学人员共创办企业500多家,其中产值过千万元的有34家。目前广州市有留学人员创业园区10个,冠以“留学人员”名义的园区有5个。但是,广州市留学人员企业目前存在着相对分散、集聚效应不突出的缺陷。 据介绍,北京仅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就有近2000家留学人员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达19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2家左右留学人员企业注册成立。而在广州,以规模最大的留学人员创业园为例,园内在孵企业也只有105家,200多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