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回 十堰优化环境引人才
华声报讯:日前从湖北省十堰市人事局传来消息,2004年,该市从外调入各类中高级以上人才381人,其中海归博士、研究生35人,高级职称42人,大学本科149人,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急需人才155人,而从市内流出人才56人。这一数据表明,十堰已成为人才净流入城市。 据湖北日报报道,十堰地处鄂西北山区,前些年,每年都有一些人才外流,人称“孔雀东南飞”。面对人才缺失愈演愈烈的局面,十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切实有效的硬措施构筑“人才洼地”。从2004年开始,该市率先在全省实行了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最低月收入不低于1000元、2000元、3000元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除给予政府专项津贴外,鼓励多种方式分配和“多职多薪”;设立了“十堰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十堰市优秀人才奖”。市“四大家”领导共联系各类专家128名,推荐150名优秀人才进入各级人大、政协组织。市里还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52人。同时与武汉地区12所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等。 人才环境的不断优化,昔日“孔雀东南飞”,如今“孔雀东南回”。黄得胜原是十堰市东方食品厂职工,1999年,他到南方发展,并考上厦门大学法律系研究生。去年8月,黄得胜毕业,毅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南方某单位,回到了十堰工作。他说,十堰现在是世界第二大商用车基地,南水北调中线加坝工程即将开工,银川至武汉的高速公路也在建,十堰是施展才华的热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