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博物馆保留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
华声报讯: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杨健强说,要把中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在生产生活方面的文化保留下来,博物馆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居住在黑龙江的鄂伦春族已建起他们的博物馆。 据中新社报道,在9月6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官员介绍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状况。 有记者问,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相对脆弱,中国政府有否专门政策或措施加以扶持。 杨健强说,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中国政府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中提出,保护和尊重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一项重要任务。 保护其文化,有4方面措施,包括: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设立相应机构,建设相应设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少数民族文化方面、文艺人才;对于濒临消亡的少数民族文化,采取抢救式的保护措施。 杨健强表示,中国还在探索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机制。比如,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以旅游的发展促进文化保护和发展,以文化发展促进旅游发展。 他说,为保护赫哲族文化,黑龙江省同江市专门建设一座赫哲族博物馆,成立赫哲族文工团,成立少儿培训中心以及赫哲族研究会,整理出版赫哲族歌曲,以此抢救、挖掘和弘扬赫哲族的文化。 黑龙江鄂伦春族也面临同样问题。“我们要把反映他们生产生活的文化保留下来,博物馆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杨健强说,鄂伦春族也建立类似博物馆。另外,中国政府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双语教学”,各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在学校同时进行教学。 据了解,为把人口较少民族当中很多民间艺人掌握的文化保留下来,《规划》中还就文化方面发展项目投入相应经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