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山古墓墓主疑为谷王乳母
备受关注的望城蚂蚁山古墓发掘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发掘出来的文物和墓志经专家鉴定研究,墓主身份被认为极可能是谷王的乳母。9月6日上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古墓的挖掘情况,并现场展示了部分发掘出来的文物,包括木俑、铜筷状器、漆木梳等。 三大建筑呈现罕见葬制 圆形石塔状建筑、十字形砖石建筑、圆形竖井,三大国内罕见葬制此次在蚂蚁山大型明墓中一并出现,令人惊异不已。专家在对墓道石塔漆函内的经书进行初步清理后发现,它们为纸质书籍,两列叠放,周围涂有金粉,并用丝绢包裹。经测量,书籍长17.2厘米,宽8厘米。专家小心取出了数页,发现经书书名为《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为道家经书,书名及内容都用金粉抄写,字体为正楷,应属宫廷遗物,价值极高。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这些经书,目前相关保护方案已报送国家文物局。 继在墓道发现圆形石塔状建筑后,专家又发现了十字形砖石建筑、圆形竖井,这些葬制在中国都非常罕见,虽然它们的具体含义和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它对古代宗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墓主疑为谷王乳母 在打开厚达250厘米、共有12层的青砖墙墓门后,考古人员终于看到蚂蚁山古墓内的情况。古墓共分为前室、左右侧室及主室四间。在前室四周散落着墓志、墓志盖及墓志底座等物,它们呈长方形,均为石质。专家分析:墓主入葬时,这三者应属同一整体,因为遭盗墓者破坏才分开散置。墓志盖上用篆体书有“张氏妙寿之墓”六字,而墓志正面也有一版楷体小字,记载了墓主生平。经专家仔细研究后发现,墓志主要内容为:张妙寿,为谷王乳母,洪武十二年入皇宫,卒于永乐十一年,享年70岁。自入宫至离世,一直伴随谷王。而据相关文献记载:谷王朱橞为朱元璋的第十九子,生于洪武十二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就藩上谷,1402年,开(京城)金川门,降燕王朱棣(明成祖),因功徙封长沙,永乐十五年(1417年)因为谋反被废为庶人后,自焚死。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宋少华表示:“从目前发现的这方墓志来分析,由于上面详细记载了谷王乳母的相关情况,因此,该墓墓主极有可能便是谷王的乳母张妙寿。为表示感谢和尊敬,时任长沙王的谷王极有可能为乳母建造这种高规格墓室。不过由于目前主室还未全面清理,因此墓主究竟是谁现在还没有定论。” 此外,在左右两侧室内,都呈东西向放置了一口棺材,棺材周围散落有一些尸骨。两个侧室均已遭到了盗掘,棺被撬开。宋少华称:“东西侧室内的随葬者属于何人,现在也仍是谜。他们有可能是墓主侍从,也可能是墓主身边比较亲近的人。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他们的年龄、性别,甚至进行DNA鉴定,再结合明代葬制,才能最后确认其身份。” 88件文物重见天日 到目前为止,考古专家对墓道、古墓前室、左右侧室都进行了细致的排淤清理,并出土了88件重要文物(古代书籍除外)。 宋少华说:“虽然古墓被盗情况比较严重,而且已发现有一个盗洞进入了墓葬主室,但不排除盗墓者在盗取过程中有遗漏的情况出现。此外,我们更关注该墓的墓葬制度,由于其建造融佛、道思想于一体,对于研究明朝早期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来源/潇湘晨报,作者/陈琳、白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