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华文化



郭沫若在重庆旧居陈列馆开馆

2005年9月8日

    
    华声报讯:故人已去,记忆犹存。经过半年多的修复,郭沫若在渝旧居陈列馆于9月7日开放。郭沫若之女郭庶英、郭平英,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等出席了开馆仪式。
    
    据中新社报道,1939年初,著名的文化战士郭沫若举家迁往战时首都重庆,投入到山城火热澎湃的抗日急流,一住便是7年。在渝期间,郭沫若曾在张家花园、天官府和赖家桥的全家院子3处住所居住。
    
    其中,赖家桥全家院子位于重庆城郊、歌乐山麓,是一座清朝晚期风格的四合院建筑。1939年,为躲避日军轰炸,郭沫若一家迁到了全家院子,因郭沫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家大院也成为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的乡间办公地址所在。
    
    漫漫60余年光阴。7日,郭沫若的两位女儿郭平英和郭庶英,再次回到故地,追忆父亲和自己儿时的足迹。
    
    郭沫若长女郭庶英,1940年出生在赖家桥一防空洞里,曾在这里度过她的童年。老人接受采访时回忆到,当年全家大院宽敞凉爽,一圈篱栅就成了院落。郭沫若常和文工会的朋友在此相会。院中当年郭沫若亲手栽种的一棵银杏树,郭庶英记忆笃深,“小时候,我们和母亲在树下嬉闹,父亲则在书房创作。”
    
    如今,郭沫若的书房依然如故,沉重的木质书桌上,陈放着郭老当年用过的纸笔,卧室挂着和当年一样颜色的白色蚊帐。65岁的郭庶英老人感叹,仿佛穿越了时空,又回到当年光景。
    
    寓居城郊全家院子的郭沫若,却是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国家命运。其间郭老奋笔疾书,创作出《屈原》、《孔雀胆》、《棠棣之花》、《虎符》等传世戏剧,及大量史学、文学作品。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到1946年,郭沫若在重庆参加的抗日文化宣传及社会活动115次,其中发表演说60余次。
    
    相关人士介绍说,重庆郭沫若旧居不仅将成为收藏、研究、展示抗战时期郭沫若先生在渝期间积极开展宣传抗日救亡工作的重要平台,还将成为该市一处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