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华文化



河北农民音乐家破译200余首南宋古乐谱

2005年9月21日

    
    河北涉县一位农民出身的音乐家王玉川穷20年心力,将偶然获得的270首古本乐谱重新翻写成现代简谱,经中国古典音乐研究权威鉴定:古谱为南宋遗珍,破译基本正确。
    
    偶然寻得“天书”古谱
    
    王玉川是一位农民出身的基层文艺工作者,1986年在农村采风时,偶遇涉县龙泉寺一位年近古稀的还俗艺僧法安大师,对其吹奏的几首古曲钦佩不已。
    
    当他听说法安大师的师傅万同禅师临终前曾传授法安大师两本古谱,遂向其提出借阅要求。法安大师同意将古谱借给他看一个星期。
    
    拿到古谱的王玉川却发现,古谱中满纸弯弯曲曲奇形怪状的符号犹如“天书”,除了一些曲谱的名字外,其它都没见过。
    
    据王玉川讲,法安大师的师傅曾说过这些古谱是从印度传到西藏,再由西藏传至北京的潭柘寺,再从潭柘寺传到龙泉寺的。自从法安大师的师傅万同禅师去世后,就没有人识得这些古谱了。
    
    整整一个星期,他夜以继日,竟没有看出一点门道,最后只好按期将古谱归还法安大师。
    
    然而,这却成为王玉川的一个心结,再也挥之不去。
    
    老鼠洞中失而复得
    
    1995年,王玉川再次找到时年已经78岁高龄的法安大师。让人遗憾的是,时隔多年,法安大师再去翻找古谱时,古谱却神秘“失踪”了。
    
    王玉川不死心,他请法安大师慢慢回忆古谱的下落。法安大师肯定地说古谱没有让别人拿走过,就在屋子里。
    
    一连3天,王玉川把房间的各个角落翻了个遍还是不见乐谱踪影。后来,他提出把屋里的土炕拆开寻找。结果,在炕洞里发现了藏在塑料袋中、被老鼠拉进炕洞的古谱。
    
    法安大师被王玉川的执着打动,遂将古谱慷慨赠送。
    
    10年辛苦破译成功
    
    从此,王玉川开始了艰难的破译。
    
    中国古代没有录音设备,除口口相传外,在唐代发明了一种工尺谱的记谱方法。但这种记谱方法既不科学也不完善,与近代的工尺谱不同,既看不出音节长短,也看不出音调高低。王玉川手中的乐谱就是这种读如天书的工尺谱。
    
    为了破译,王玉川像着了魔一样,无论吃饭、走路、睡觉,满脑子装的都是古谱。功夫不负有心人,参照法安大师的演奏和演唱录音,对照古书上的同名曲谱,一字一句,王玉川逐渐一点一滴地掌握了古代工尺谱的记谱方法,终于将古书残存下来的270首古谱全部翻译成现代简谱。
    
    经中央民族音乐学院宋副院长及有关专家的分析、鉴定,该古乐谱的写法、谱式是中国宋代的,属南宋宋氏谱,南音、南曲,接近道教音乐。并称王玉川翻译的简谱基本正确,因为古代工尺谱尚不完善,现代还没有人能翻译得完全正确。
    
    王玉川称他现在还正在研究从涉县青泉寺邵成大师那里得到的一本“铙钹本”,但穷尽心力一无所获,希望能同这方面的高手共同研读,并愿意将这本“铙钹本”公开。(来源:中新社/作者:鲁达 牛琳 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