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华文化



海峡两岸首次在漳州交流“国乐南词”技艺

2005年9月27日

    
    华声报讯:9月25日下午,刚刚荣获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漳州霞东书院,迎来了台湾高雄《十全腔》圣乐团10名成员。他们与漳州“霞东钧社”艺员们在这里举行海峡两岸首次南词交流会。
    
    据中新社报道,南词属漳州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之一。据史料记载,南词音乐始于唐初,为历朝宫廷雅乐,亦称“国乐南词”。清朝时,南词从江苏传入江西,再由江西传入漳州。漳州南词包括“南词正韵”、“南词北调”、“南词小调”和器乐曲牌“十全腔”等形式,主要曲目有《天官赐福》、《秋江》、《踢连环》等。清朝末期,漳州南词第三代传人、秀才杨瑞庵组建了“霞东钧社”,邀请当时文人雅士专门从事南词创作、演奏,名噪一时。
    
    台湾十全腔圣乐团总监赖锡中教授认为,台湾的《十全腔》和漳州的《南词》演唱风格都是坐唱形式,演唱者与乐手均没有严格分工,且唱腔与说白都用“官腔”等,歌词、风格一模一样,是同源同宗的民间音乐。目前,《十全腔》在大陆以漳州为主;在台湾主要在高雄,屏东一带,共有40个乐团,最大的一个乐团达100多人。
    
    据悉,台湾十全腔起初也是由一些民间老艺人自发组成的南词古乐队。台湾十全腔圣乐团10名成员中,年纪最大的73岁,最小的45岁。多年来,他们的演技日臻完美,并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多次专场演出。
    
    当天下午,辗转来到漳州霞东书院的台湾十全腔圣乐团,即刻投入十全腔演奏,与漳州同行一起交流和切磋的技艺。清脆悦耳的丝竹之音,与装修得古香古色的书院,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帝王富丽堂皇的宫殿之上,再次领略了“国乐南词”韵味高雅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