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巢引凤 七百余留学人士“扎根”武汉
2005年8月9日
从正在武汉召开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武汉论坛”上获悉,截止目前,已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留学生扎根“江城”,创办高新技术企业400多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 作为2005“华创会”首个大型活动,8月8日召开的“武汉论坛”是海内外了解武汉投资创业环境、参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窗口。围绕着发挥海外华侨华人人才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推动“中部崛起,创业共赢”这个主题,与会的政府官员代表、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及华商代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在论坛开篇演讲中,向代表们详细介绍了武汉地理环境,创业优势和发展前景。他表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为武汉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李宪生强调,武汉市十分重视华侨华人特别是海外留学生来汉创业工作。为积极搭建引“凤”平台,武汉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留学生来汉创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1998年,被誉为“中国光谷”的东湖新技术区建立了留学生创业园,园区为留学生提供政策、管理、融资、人力资源等全方位的咨询服务。目前,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已成为武汉引进高层人才的重要平台。 据统计,截止2004年12月,园内留学生企业的注册资本合计约为7.2亿元;转化科技成果380多项。其中7家企业承担了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5家企业承担了国家十五重大攻关计划;12家企业获得了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的支持;31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资助;6家企业承担国家计委高技术重大示范工程计划项目;15家企业获得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基金;企业累计获得各级政府资助5650万元。 自2001年“华创会”落户武汉以来,大量高层次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留学人员扎根“江城”。这些优秀的海外人才带回大量世界前沿的先进技术、理念和管理模式,其创办的企业也成为武汉市经济发展亮点。其中,留学美国的杨兴平博士,2001年还是首届“华创会”报告台下的听众。次年,这位曾在1992、1995、1999年在海外经历过三次失败的创业者,在武汉创办了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率先提出“智能手机”概念。2004年,多普达实现盈利,成为国内智能手机摆脱尴尬的转折点。杨兴平博士也于当年入选中国“年度十大IT新锐人物”,并被业界称为“中国智能手机之父”。(华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