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隽琪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严隽琪86年获得丹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后,谢绝了国外公司和丹麦技术大学的挽留,毅然回国。她的几个兄弟姐妹已都在国外,完全有条件再出国,但她立足国内,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国家高科技领域内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她有很强的科研组织管理工作能力,近两年主持完成十余项“863”研究项目、国家自燃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每年争取到的科研经费超过300万,每年还指导15名左右的博士生、硕士生发表论文,开设新课。89年被国家教委科技司评为“中国高等教育优秀青年学者”,被上海市授予“巾帼奖”;94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学校授予首批“金牌教授”;9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97年两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并多次获国家“863”表彰。
  严隽琪勇于开拓,敢干拼搏,抓住一切机遇加强学科建设.严隽琪97年担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党政融洽,带领一班人,积极探索“教学、科研、市场”三结合的新体制,努力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创规“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8年获得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授予权: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二级学科列入了教育部“长江计划”;创办了工业工程新专业,三个二级学科列入了校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在全校唯一开展了“MIT”的教学试点,开设“工程硕士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7—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建立学生联合培养基地,提高了学术地位和国际上的知名度。
  严隽琪具有很强的所业心和责任心。严隽琪为了争取国家和上海市的重点攻关项目,做好CIMS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为了新专业的建设,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成功,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成功,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广泛地开展,教职工待遇的提高,为了在国内外打开局而,她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不辞辛苦,到处筹集资金,寒暑假从来都没好好休息.星则天更少,还经常带病工作,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赞赏。严隽琪作风正派,有理想,有报负,有献身精神,敢说敢做。是一位优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