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济森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罗济森是长宁区建筑设计院董事长,又是区侨联主席,还有区工商联(商会)会长、区政协副秘书长、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市科协空调暖通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长宁区建委工程师之家副理事长等许多社会兼职。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把各项工作都干得相当出色,就象一位钢琴家,十个手指默契配合,奏出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旋律。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17年前,罗济森放弃去海外定居的机会,凭着对建筑设计事业的满腔热情和追求,来到长宁区建筑设计院,并先后担任高级工程师、院长、董事长。十多年来,在他的领导下,该院产值、利润、人均创利及税收上交均列同行前茅,还先后创办了三家子公司,且业务都相当红火。从17年前自筹自支、白手起家开始,到今天拥有上千万家业的长宁建筑设计院,无不凝聚着罗济森的心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96年,罗济森又在全区率先搞体制改革,改制为责任有限公司。
  罗济森是区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每年,他都积极参与调研,撰写有质量的提案。他提交的《关于建立建筑项目会审制度》的提案被采纳后,使我区许多建筑工程避免了往返周折,节省时间节约投资,加快了建设速度。此项提案获政协优秀提案奖。他领导侨联组织拟写的《多方筹集资金,力促地铁2号线长宁站上马》的提案,引起了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专门为此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长宁人终于能在本世纪圆了“地铁梦”。今年全会前,他又率领政协城市建筑、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委员们,作了近5个月的深入调研,形成了“依托交通优势,加紧建筑中山公园文化商业中心发展虹桥、新泾特色商业区的调查与思考,被政协常委会列为建议案;他带领侨联通过调研拟写的关于绿化产业化管理、构筑人才高地等提案,有的已被列为重点提案,均得到了区委、区府领导的肯定。
  罗济森是长宁区侨联主席。三年多来,设计院工作再忙,他都要挤出时间出来主持侨联的工作。在他的领导下,侨联在团结全区归侨侨眷为振兴长宁、发展长宁做贡献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侨联的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从班子到联络员队伍基本完成了新老交替;侨联工作既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又年年有所创新突破。每年政协全会前,侨联都要开展“我为长宁发展献一计活动”,并通过提案、社情民意将侨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向有关方面反馈,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每年政协全会上,侨联都有4-5个提案、1-2个大会发言,并且每年都有高质量的提案和大会发言,得到了区领导的肯定。中国侨联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区侨联又不失时机地将应邀来沪参加会庆活动的海外知名华侨华人请到长宁区来,为宣传长宁、吸引海外朋友来长宁投资作出了努力,受到了区领导的好评。他又带头为长宁区的经济建设牵线搭桥,做“三引进”工作,97年获区政府引资奖励。他又将数万元的奖励全部捐给侨联和慈善基金。
  罗济森是区工商联(商会)的会长,上任仅一年多就理顺了工商联的企业体制,解决了一大难题,并在非公经济会员工作等方面做出了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他是区建委工程师之家的常务副理事长,这项工作在全区知识分子工作中又是首掘一指的。他是……
  罗济森肩负如此多的重任,而且有三项工作是要负主责的。工作虽然有虚有实,但要协调好这么多工作间的关系,没有一点“弹钢琴”的艺术显然是不行的,但他把每一个头衔都作为自己为党、为社会主义事业、为长宁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极好机会;把每一项工作都当作自己事业的组成部分,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他拥有一份执着的爱,那就是对祖国、对党的事业、对他所联系的群众有着一颗炽热的爱心。
  罗济森是如何在诸多纷繁的专业和社会工作中使“主旋律”铿锵激昂,“协奏曲”优扬顿挫的呢?他的心里有一把尺,做好本职工作是基础,社会工作也要尽力而为,两者互相结合,争取事半功倍。
  罗济森特别善于从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务表面找到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联系。他在侨联、工商联、政协、工程师之家、建筑学会等诸多活动中广交朋友。他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精通的建筑、规划、设备等专业知识,为人的热情坦率和主动参与服务的意识,不仅引得了朋友们的好感,有利于做好社会工作,还给设计院带来了业务。凡是来设计院咨询的单位,罗济森都无条件为其作好服务工作。从建设项目的立项、选址、投资预算等可行性研究,到投资规模大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他都能站在投资方、建设方的角度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使投资者受益匪浅,从而增加了对罗济森和设计院的信任,也使设计院不但有一批固定的老“客户”,新“客户”也不断加入进来。罗济森还利用他从事社会活动所结识的众多社会关系为建设单位提供“一揽子’服务,使建设单位,尤其是一些外地和境外投资机构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投资。香港万事昌集团慕名前来设计批租项目,尝到了合作的愉快后表示要继续合作下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就这样,尽管罗济森担任了许多社会工作,但由于他善于“弹钢琴”,设计院的主营业务还是逐年增长,这不得不令人仍佩服。
  罗济森还是院党支部书记,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是摆在罗济森面前的又一课题。他首先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和关心爱护人才。对院里的民主党派成员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把握好老、中、青各个层次知识分子的共性和特性,这样许多看似难以进行的思想工作便迎刃而解了。这些年来,罗济森为职工排忧解难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帮助职工解决子女的入托入学、动迁房的临时安置、生病住院、恋爱婚姻问题等。一位工程师曾激动地说:罗院长为我们操了这么多心,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还有什么理由强调我个人的困难呢。
  在区建委系统,罗济森是唯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论其对国家对企业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他从不居功自傲,他把个人得失看得很轻。他设计了许多房子、为单位职工人解决了许多住房,但他自己却从没有伸手要半平方米房子。设计院发展了,设计师们人手一台电脑,办公条件不断改善,可罗院长的办公室墙壁泛黄、顶棚漏水发霉,可他坚持不愿装修。办公室的只好等他出国探亲时悄悄地粉刷一下墙壁,仅化费了一千多元。按照规定罗院长可领取规定的设计审定资,每年达数万元,可他从来不拿,就连区建委考核奖励他的数千元钱也不拿。平时业务交往活动中他不知拒绝和上交了多少礼金、礼仪存单和礼品,他或交由单位处置或事后派人登门奉还。在这方面,罗院长为全体职工做出了榜样。
  罗济森还积极为社会作贡献。长宁首家民办孤儿院开办时,设计院投了数十万元改造装修费,向孤儿院献上了一片爱心。97年免费为区老年活动中心等社会公益设施提供免费设计。98年,他又与夫人一起资助一位贫困归侨子女上大学,受到了侨界人士的赞誉。情到深处方是真,罗济森正是用他的心弦“弹奏了一曲动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