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菲曾经是一名基层统战干部,1988年退休来到地区。不讲报酬,毛遂自荐当起了凉城街道桥联联络员,继续奉献于党的统战事业。由于她积极宣传党的政策,热心为侨服务,深受侨界人士的信任和爱戴,不久便被选为第二届区侨联委员,1996年又当选为区侨联副主席,并连任区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
柯菲分管区侨联的学习和信访工作。她热心为归侨、侨眷排忧解难,困难归侨、侨眷的家里遍布她的足迹。
柯菲走到哪里,就把党的政策宣传到那里。如有一次她参加凉城街道组织侨界人士到人民广场和大剧院游览、参观,她不辞辛苦,见缝插针,利用车辆在路途上的短暂时间,跑上跑下,及时向两辆大巴士上的归侨、侨眷宣传我国政府关于对在印尼发生暴乱期间来华避难的华人的政策,宣传徐匡迪市长关于人民币不贬值的讲话精神。
为归侨、侨眷排忧解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侨联的一项重要工作。80多岁的老归侨薛昌焰身边缺人照顾,反映到区侨联来,要求侨联关心,为他把与儿媳的住房调到一起创造条件。原来薛媳妇在别处的住房,还是已故同住人舅婆的户名,因此,无法将两处住房调到一起,造成小辈照顾老人不便。柯菲将老归侨的困难情况写成书面意见,向区人大反映。受理部门房管所认为,户名可以更改,但要承租人支付1。8万元。考虑到老归侨的实际情况,柯菲再三交涉,承办人认为至少也要出9千元。无奈老归侨退休早,收入低。仍无力承担。柯菲并不气馁,第二年人代会之后,柯菲在参加区长约见区人大代表座谈的时候,将老归侨的困难和要求直接向分管侨务工作的李维屏副区长反映,并按照“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16字方针,据理力争。李副区长作了批示,责成区侨办督促落实,促成再一次减免费用,最后只花了2千元便办妥了手续。经柯菲坚持不懈地努力,历时一年多,终于为老归侨解除了一决心病。
柯菲不仅认真处理好每一个找上门来的疑难信访问题。还主动地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归侨、侨眷的心坎上。凉城街道是一个组建时间较短的新村街道。是一个人口导入区,每年有近千万居民迁入,联络组一时对侨情掌握还不全面。市府有关部门关于对早期退休的归国华侨发放退休生活费补贴的文件在《上海侨报》、《联合时报》上刊登以后,为了尽快将政府对归侨生活照顾的政策及时全面地落实下去,何菲和联络组的同志,带上剪下的报纸挨家逐户地对归侨进行上门访问宣传。日本归侨陈美英和江莉原来所在单位对她们的归侨身份及文件精神都不了解,柯菲又反复多次与市、区侨办及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为归侨补办了身份认证手续使她们及时享受了退休费补贴的政策。通过走访,还发现无业归侨林月梅、林文莉母女生活费补贴也未落实,便及时联系、反映直到落实。
无业、无子女归侨韦文芳,身患重病不省人事,虽已花费巨额医药费仍不见好转,急得她的外甥女韦旭如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柯菲得知后,急归侨之急,想侨眷之想,积极奔走联系,向民政局、街道、侨办等多方面反映,吁请给予关心、照顾,使韦旭如精神上得到莫大的安慰。经柯菲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终于落实了1.61万元医药费补助。当韦旭如拿到补助款时,激动得连声说:“感谢区政府领导的关心,谢谢侨联,谢谢柯菲。”她还特地制作了锦旗送到区侨联,锦旗上“区侨联,侨眷的贴心人”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她为归侨、侨眷反映动、拆迁困难问题,解决住房困难,督促协调解决家庭、邻里矛盾纠纷,亲自动手解决多起突出信访问题。依法维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她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凝聚了虹口区归侨、侨眷的心,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了虹口区侨界一方的平安。区侨联多次收到归侨、侨眷送来的表扬信、大红纸写的感谢信,以及锦旗和匾额。据统计,七年来,由她经手处理的来信来访有100多件,归侨、侨眷明白,这里面倾注了柯菲多少心血啊!1997年《上海侨报》以“归侨、侨眷的贴心人”为题,报导了虹口区侨联的信访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