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川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陈德川是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她还担任了许多社会工作: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侨联常委,上海市妇联执委,上海市侨界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副理事长。
  八十年代初,陈德川副教授被学校党委和广大归侨、侨眷推上了学校侨联联络小组负责人的岗位。她不负组织厚望和大家的嘱托,以侨搭桥,以侨引外,以侨为舞台,努力为侨服务,学校侨联从最初的联络小组,逐步发展壮大。现在学校侨联已发展为有360多位成员的侨联委员会,具有影响力的群众团体。陈德川担任侨联主席一干就是十四年。华东理工大学侨联自1990年来连续六年三次被市侨联评为“爱国奉献”先进集体。
  她出面邀请知名演员和文艺团体来校举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主题演出活动,举办《江城奇事》电影首映式;举办建国四十周年成就摄影展;考察参观“上海三年大变样”新貌,以此团结、教育、激励广大归侨、侨眷维护国家的稳定,增强改革开放的信心和自豪感。当归侨侨眷病伤,或在住房分配,职称评聘、海外亲属来沪遇到困难时,她主动上门工作,慰问并商请有关部门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解决他们的困难,把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几年前,当侨界人士去世时,她与其他同志一道,不仅帮助家属料理后事,还为其中一位未成年的遗孤安排好生活,联系好学习,资助他读完大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在他们病重期间、多方联系,想方设法,寻医求药。在归侨侨眷中树立了良好形象,许多海外亲友看到国内眷属有着侨联这样温暖的家,十分感动。
  陈德川自1986年以来,作为侨界的代表人士已连续三届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参与讨论和审议上海市重大改革措施,重要建设项目和设施。积极参加市政协的视察和调查,参政议政,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实践中锻炼了才干,发挥了作用。参加政协工作使她在更高的层次和更深的内容上了解上海市的有关工作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陈德川通过政协工作,及时上情下达,帮助校侨联和致公党支部了解信息,统一认识、协调工作。1995年初,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对台工作的八点重要讲话,陈德川决定组织骨干和部分台属学习座谈江泽民总书记的八点主张,了解党和国家的对台方针,利用侨眷台属独特的民间联系渠道,直传我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定地反对“台独”,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侨、台属的优势,多做一点工作。陈德川在政协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关心广大归侨侨眷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在政协全会期间。多次就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以及归侨侨眷关心的热点,积极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帮助政府更好地做好工作。她的许多提案如“建议公安局简化出入境手续”获上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简化出境手续有利于改革开放,广大市民称赞政府为民办实事。她积极地参与社会政治事务和社会活动,虽然十分繁忙,身体还患有高血压等疾病,但她总是以她的绵薄之力,为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但她不计较个人名誉和待遇,外出工作仍然挤公交,患病治疗看普通门诊,她把这一切看成是自己淡泊名利的延伸,不愿加重社会负担,在致公党高校西南片支部联谊活动的基础和经验上,她和其他同志于95年初发起建立致公党高校支部联络网。陈德川分管市委妇委会工作,注意发挥调动干部和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她认为致公党成员中50%左右是女同志,这是妇委会工作的第一个优势,而且她们又都有着广泛的海外联系,这是第二个优势,充分发挥这二个优势,妇委会的工作就能出色,又富有亲和力,大家工作努力心情舒畅,两次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先进集体。
  陈德川是一个不肯闲着的人。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国家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她看到了知识分子的用武之地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侨界知识分子,蕴藏着巨大的知识财富和海外联系。作为上海市侨界知识分子联谊会重要发起人和常务副理事长,她十年来始终抱着这一初衷。上海的“侨知联”要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为上海尽快成为国际一流大都市而服务。“侨知联”不仅给上海侨界带来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转变,而且广泛开展与海外侨胞的联谊,促进“三引进”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市“侨知联”会员引进的资金和建设项目已超过两亿美元,还与法国上海联谊会,加拿大华人上海联谊会,法国上海总会,美国上海经济科技交流协会建立了姐妹会关系,开展互访互助活动。“侨知联”,还与海外侨团建立了联系,架起了友谊的桥梁。陈德川在“侨知联”有看很高的威信,在市政府侨务办公室的关心支持下,“侨知联”每年都举办几次较重大的活动,都是依靠侨界自身的力量办得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它的凝聚力使侨胞侨眷无私地借出他们的房子,作为侨知联的办公用房和其他需要。侨胞侨属爱国爱乡的浓浓情谊在“市侨知联”的组织下,开出了浓浓的花香。现在“侨知联”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在市侨办的支持下,努力开展新移民和留学生工作,他们与新移民留学生及其家长建立了广泛联系,递过调查摸底了解了基本情况,对新移民现状及他们的愿望和发展趋势作了研讨、积极向政府建议,通过政策导向和关心凝聚,做好新移民工作。陈德川还在“侨知联”广泛开展的为侨服务。她不仅邀请侨务工作部门的领导作侨务政策法规的大型咨询活动,直传侨政侨情,而且还每年组织侨知联中的高年资医生专家为侨开展大型义务医疗咨询活动、深受归侨侨眷欢迎。
  陈德川长期致力于侨务工作,对她个人来说无论是职称评聘。还是工作报酬,都受到影响。然而她无怨无悔。她是一名普通的侨眷,她的许多亲友,包括她的孩子都在国外,有看十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多次邀请她去国外生活,但是她还是选择留在国内。她向海外亲属直传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宣传国家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宣传上海三年大变样的发展建设,感召亲友,奉献爱国爱乡的赤诚之心。她的胞兄陈德萍先生是新加坡中央包装集团董事长,1978年应已故廖承志副委员长邀请,回国访问,成为第一批“广州市荣誉市民”,他赠送100万美金建造羊城纸箱厂,还为羊城纸箱厂及万宝冰箱厂引进生产流水线。自此以后,陈德川多次牵线搭桥,亲自做工作,海外亲属已经投资三千多万美金,为浦东开发建造住宅小区(世外桃源),为建造上海华侨大厦以及在家乡(原上海县)、广州、苏州等地建造胜宝、胜柏、中宝纸箱及发泡塑料包装厂。她在出访法国、泰国、新加坡以及自费组团赴港期间,广交朋友,联络感情,为我国在海外招商引资积极联系,寻找客户。最近她引进国外亲友投资切万元,在瑞金医院建立了糖尿病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