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安庆,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系长江十大港口城市之一。现辖七县一市三区,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其中市区面积550平方公里,人口58万。我市旅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及他们的眷属共有18433人。分布在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名望,学术上有成就的侨务工作对象328人。鉴于我市侨务工作对象人数较多、分布面较广、影响较大等特点,市侨办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侨务工作的重视,在省侨办的关怀、指导下,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凝侨心、护侨益、聚侨力,促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上级侨办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夯实基础,理清思路,构建跨世纪侨务工作发展框架
1摸清家底,普查侨情。近年来,先后对新移民及其眷属情况、侨属企业发展情况、侨资企业情况、归侨侨眷下岗职工及再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侨情档案,编印了《重点侨务对象名册》、《新移民名册》等资料,撰写了三份有一定份量的调查报告。
健结全机构,充实队伍。由于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我办的积极争取,目前,我市除所属七县一市设置有专门侨办机构和专职干部外,两个城区及开发区、郊区也配备了专(兼)职侨务干部,明确了分管领导,使我市侨务工作步入了网络健全,政令畅通的良性轨道。
争取重视,齐抓共管。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高度重视侨务工作。去年市政府发出了《关于加强城区政府系统侨务工作的通知》,强化了侨务工作的薄弱点。市委、市政府“两办”还专文转发了市侨办关于建立侨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赋予市侨办牵头召集侨务工作联席会议的职权,并要求各涉侨部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大侨务的工作机制和网络。太湖、桐城、潜山等县(市)也相继以政府办名义下发了加强侨务工作归口管理的意见,使侨办统筹协调职能得到了加强。
理清思路,面向未来。夯实基础,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我市侨办一班人面对跨世纪的发展机遇,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侨务工作会议精神,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在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了我市侨务工作跨世纪发展的“一、二、三”框架,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于发展经济、振兴安庆的工作中心,全力做好为侨服务和为经济建设服务工作,推进“护侨益、凝侨心工程”、“聚侨力、促发展工程”、“强内功、树形象工程”。
二、依法护侨,为侨服务,凝聚海内外广大侨心
多方合力,宣传侨法。我办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国务院和安徽省先后颁布的实施办法这“一法两办法”,多种形式地深入开展侨法宣传活动。除抓好侨务干部的自身学习外,重点开展向归侨侨眷、涉侨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及宣传部门进行宣传,多次召开学习贯彻“一法两办法”座谈会、研讨会,聘请归侨侨眷代表为侨法义务宣传员,同时开展了以“凝侨心、护侨益”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市人大、市政府领导还发表了专题文章并作广播电视讲话。在宣传侨法过程中,市人大主任办公会议听取我办专题汇报,国务院侨办、省、市人大近年来对我市侨法宣传贯彻情况进行了四次专门检查,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依法护侨,强化服务。近年来,我办坚持从依法护侨的高度,进一步落实现行各项政策,积极为侨服务,在解决归侨侨眷历史遗留问题、为侨资侨属企业排忧解难、维护归侨归眷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了海内外侨务对象的信赖。近三年来,市侨办共接待归侨侨眷来访376人次,处理上访信件148件,基本上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实。市侨办对照侨务政策,会同教委等部门降分照顾报考大专院校的有177人,中等技术学校的73人,为自费出国留学生出具证明12人,解决住房困难的11人,农转非35人,帮助就业28人,解决归侨侨眷救灾扶贫款86000元。同时,积极查处侵权案件。如侨属企业桐城市美祥实业有限公司在建造新厂房过程中,附近群众将厂房围墙推倒,市侨办负责同志得知情况后,当即赶往现场,配合执法机关,召集制造事端的当事人和相关群众现场会,向群众宣传侨法,经过耐心说服教育和宣讲政策,妥善地解决了这起纠纷。由于我办切实维护广大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不少归侨侨眷给我们写感谢信,送感谢匾,称我办为“娘家人”、“贴心人”。
参政议政,扩大影响。我办还注重发挥归侨侨眷参政议政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经我们推荐,我市各级人大、政协部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归侨侨眷代表和委员,使他们不仅能够充分反映广大归侨侨眷的心声,还积极为家乡的两个文明建设进言献策。近两届市、县、乡三级人民代表大会,共有32名归侨侨眷当选为代表,其中当选人大常委的4人,当选政协委显的有94人,其中常委11人,政协副主席3人。
三、打好“侨牌”,自架金桥,发挥侨界在振兴安庆中的独特作用
广交朋友,宣传安庆。多年来,我办通过寄发贺卡,接待来访,走访侨眷,写信联络等多种形式。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广交深交朋友。通过重点对象有力地宣传了安庆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成就。特别是重点侨领如新加坡维信集团董事局主席唐义芳先生、加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盛唐贸易公司总裁唐先令分先生,日籍华人,中医气功师梅本文玖先生等经常与我办保持联系,不仅为我市引进了一批项目和资金,也为我市扩大在海外的知名度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以侨为桥,引资引智。近年来,我办在开展“以侨引侨,以侨引外,以侨引台”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我市“三资”企业发展情况看,侨资占有较大比重。仅92年8月至97年底,港澳同胞和华人、华侨进入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项目就有32个,总投资11650万美元,注册资金7188万美元。其中港澳侨资达4373万美元,占注册资金的60.8%。近几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先后向我市捐赠人民币2365万元,兴办公益事业55项,其中捐资助学金额为456.3万元;侨属企业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达100多万元。去年,我市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我市侨界捐款捐物达到人民币40多万元。一批著名的华人专家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徐希平博士等近年来还相继到我市开展讲学和技术交流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省侨办已将我办列为全省侨务系统对外引进工作联系点。
加大力度,扶持侨企。多年来,我办始终把促进侨属企业的发展,当作一件大事、实事来抓,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保护重点企业,促创新办企业,做到政治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管理上强化,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现有各类侨属企业157家,职工总数2000余人,安置归侨侨眷423人。其中市、县两级侨务部门直属企业12家,年产值达百万元以上的有9家。桐城市美祥实业有限公司八十年代初从利用4000美元起步。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年上缴税收200万元的全国私营企业500强之一,成为我市侨属企业的龙头。据对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上的31家侨属企业进行统计,仅97年度就上缴利税734.45万元。侨属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