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侨办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宝鸡市政府侨务办公室在全市12个县(区)都设有侨办组织,20个企业有相应科室主管侨办工作,市、县(区)有主要领导分管侨办工作,企业有一名厂级领导分管侨务工作。全市共有侨务干部53名。组织机构健全,工作网络近转正常,规范有序。
  全市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1138户3204人,其亲属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归侨103人,占总人数的3.2%,侨眷1062人,占33.1,外籍华人眷属510人,占15.9%,港澳同胞眷属397人,占12.3%,一般亲属1132人,占35.3%。国(境)外对象1869人,在全市归侨侨眷中,地市级领导1人,县处级领导8人,科以下领导干部49人,高级职称72人,中级职称71人。
  几年来,我们在学习邓小平理论,贯彻落实《保护法》,做好新移民工作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具体做法是:
  一.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实践经验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开展侨务工作的理论源泉。我们在组织归侨侨眷及侨务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十五大精神中,注重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邓小平“独特机遇”和“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的内涵意义。我们还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归侨侨眷及侨务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侨务方面的论述和党的侨务政策,法规知识等内容的学习班、轮训班、研讨会、座谈会等十多期,参加人员达260多人次;各县区、厂矿企业侨办(科室)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邓小平侨务思想.注重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工作实践中,注重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近几年来,先后有5名领导干部参加省、市组织的理论学习班、轮训班,归侨侨眷理论骨干及侨务干部参加了市、县举办的理论培训班500多人次,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写心得体会、论文等50篇300多万字,选送市广播电台、报社录用稿件40多篇。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提高了侨务干部对侨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今年,我们组织党组成员和市、县企业侨务干部认真学习江总书记、朱总理、等中央领导在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大家感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侨务工作十分重要,也感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对做好世纪之交的侨务工作充满信心,工作上干劲倍增。
  二、深入贯彻落实《保护法》,依法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贯彻落实《保护法》既是依法护侨的需要,也是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们把侨务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依法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依据《保护法》和《实施办法》保证归侨侨眷享有受法律保护的一切权益不受侵害。多年来,我市各级侨办组织,按照党的“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保护法》,协助各级党委在落实侨务政策中做了大量的工作。重点突出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宣传《保护法》和两个《实施办法》,使归侨侨眷学好法,用好法。90年以来,《保护法》及两个《实施办法》相继颁布,受到我市归侨侨眷的热烈拥护和普遍赞扬。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首先带头学习,先学一步,亲自给大家授课辅导。我们还组织归侨侨眷代表及侨务干部对《保护法》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研讨,并动员归侨侨眷向国外的亲友宣传《保护法》。为了使《保护法》及《实施办法》更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我们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宣传资料,汇集成册,共印发汇编手册5880多份,发至全市各个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等基层单位,广为宣传。结合普法教育,在市区街头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宣传和咨询活动。我们还举办了三期侨务政策知识培训班,邀请省、市侨办领导做了系统的辅导和宣讲,各县区、厂矿企业主管侨务工作的领导及侨务干部60多名参加了培训,测验成绩都在优秀以上。二是重点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增强落实《保护法》的自觉性,积极协助归侨侨眷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到有法必依,有错必纠。几年来,我们以法律为依据,注意从关心归侨侨眷实际生活入手,切实解决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落实户口、子女升学、就业安置、参军、工资福利待遇、出国探亲、认定归侨身份、经济、人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只要是政策规定之内的事,我们热心为他们服务,如果他们有困难,我们就全力相助。蒙古归侨史万明,在去山西探亲时不幸发生车祸。闻讯后,我们及时派办公室主任吴德山同志赴山西看望,了解事故情况,协助处理事故。回宝鸡治疗期间,我们多次为他联系医院,为他治疗出注意,想办法,并向省侨办为他申请困难归侨补助金。前苏联归侨都玉兰,解放前回国,先随夫住在城镇,后下放到农村,在极“左”年代里,归侨身份一直未暴露,直到1989年本人提出明确其归侨身份,经过多次调查取证,最后确定其归侨身份,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市侨办与县上多次协商解决了其二个未成年女儿的城镇户口。前苏联归侨薛凤英,70多岁,丈夫早年去逝,她靠仅有的一点退休金维持生活,还要照顾抚养40多岁痴呆儿子的生活,生活十分困难。市侨办经常走访看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建议金台区民政局给她解决了一定的生活补贴,省侨办多次慰问救济。侨港眷韩延智、陈声芬同志在其创办企业发生经济纠纷后,帮助他们走访有关部门,咨询联系,调查取证,使问题得到解决。在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中,有部分归侨侨眷职工下岗待业,为了及时安排好这部分人员,保证社会的稳定,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一方面与有关单位联系,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引导教育归侨、侨眷转变择业观念,适应社会的竞争环境。在做好归侨侨眷工作的同时,还注意做好海外华侨华人的工作,把他们看作自己的亲人,对于华侨华人回国内遇到困难时,我们尽力相助。1996年5月,华茂实业(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印尼华侨田玉英小姐,应群力无线电器材厂的邀请,前来考察投资意向及洽谈业务。在西宝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四小姐身负重伤住院,我们多次前往探视,并受中国侨联、省侨办侨联、深圳市侨办的委托向四小姐表示慰问,还协助处理交通事故中有关问题,田小姐病愈出院回港后,来信向宝鸡市侨办尽力帮助及各级侨务部门的关怀表示感谢。去年5月,印尼发生骚乱,我们对住宝鸡的5名印尼归侨进行走访,了解印尼亲属人身财产伤害和损失情况,带去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几名归侨很受感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先后为归侨侨眷落实了房产,住房、查抄物资、党籍、工作户口、职称等有关政策性问题128件,处理有关政策问题的来信来访、电话咨询468人次,排忧解难办实事970件。三是定期对执法情况调查研究,虚心听取归侨侨眷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为依服务质量。我们按照市上依法治市的规划要求,每季度对执法情况进行一次专题研究讨论,注意认真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半年深入到各县区、企业与归侨侨眷进行座谈交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几年来,归侨侨眷提建设性建议58条,合理化意见10条,对全面落实《保护法》起到促进作用,1996年6月份,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林丽锡为组长的执法检查组来我市检查《保护法》贯彻落实情况,对我市的侨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海外版)、宝鸡日报分别作了“宝鸡市侨务工作成绩显著”的报道。四是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调动归侨侨眷的积极性。多年来,我们重视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调动归侨侨眷的积极性,把能代表广大归侨侨眷意志,有参政议政能力的先进模范人物推荐到各级人大、政协,参与商讨国家大事,参政议政。据统计,全市归侨侨眷中有省人大代表1名、市人大代表2人、市政协委员7名。县区政协委员30人、市妇联执委1人、市青联委员1人。他们积极参与各项观察、考察,为我市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出谋献策,贡献才智。在开展我为宝鸡建设献计献策活动中,归侨侨眷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有价值的提案7条,均得到市政府的落实采纳。由于做好了归侨侨眷的各项服务工作,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他们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单位和先进模范人物。有九个县区和企业受到市侨办的表彰,6名归侨侨眷侨务干部受到国务院侨办表彰,2名侨务干部受到省侨办表彰,先后有126名归侨侨眷及侨务干部受到市侨办的表彰。凤翔县侨联主席李克远同志,大学毕业后,扎根凤翔县三十多年,为凤翔县的农科工作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在农科技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农业部、中国侨联的表彰,被省政府评为“陕西省技尖人才”,市“劳动模范”。树为市、县优秀知识分子和优秀党员。先后获得农业部、省、市、县政府丰收计划奖、科技进步奖等32项科技奖励项目,他的事迹在中央、省、市报刊杂志上以“黄土地上的绿色生命”为题多次报道。刘锦才、陈宝才、崔斌三名同志受到国务院侨办和全国侨联的表彰,并授予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称号。
  三、积极拓宽外联渠道,进一步密切海内外的联系,为经济建设服务。
  广泛联系海内外华侨、侨眷是我们做好侨务工作的基础。多年来,全市各级侨办组织,每逢传统佳节,纪念日都对有影响的重点人物、重点户上门进行慰问,并组织联欢会、茶话会、座谈会、游园等活动,畅谈大好形势,联络感情,增强与侨的凝聚力。同时,发挥归侨侨眷对外联系广的优势,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大好形势,宣传建国四十多年来家乡的巨大变化。几年来,向海外华侨华人邮寄贺年卡500多份,向国内兄弟省市侨办发明信片2000多份。还注意广泛联系海内外华侨华人、侨胞侨眷,使他们感到祖国母亲的温暧,我们先后接待了美国、前苏联、缅甸以及港澳同胞24人,为3名华侨寻找亲人,还6次组织归侨侨眷到黄陵祭祖、赴延安、南京、青岛、淮安、洛阳、镇江、昆明、大理、瑞丽、深圳、珠海、厦门、兰州等地参加学习,交流侨务工作经验,加强横向联系,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接待了来自兰州、西安、天水、银川、绵阳、陇南、汉中、庆阳、平凉、张家港、太仓等兄弟省市侨界领导和有关人士15起34人次,介绍宝鸡发展情况,密切了相互的关系。根据西部的特点,我们发起倡议,成立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经联会侨务分会,加强内外联络,现已发展到与全国30多个城市的侨办建立了联系,沟通了信息,共同交流侨务工作经险。
为了加强与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广泛联系,把宝鸡的经济、文化信息传递出去,把海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来,为经济建设牵线搭桥,为社会公益事业铺路架桥,在做好本市归侨侨眷、港澳眷属工作的基础上,拓宽对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交往工作。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建立了宝鸡市侨办驻美办事处,聘请华侨许幼麟先生为总代理,全面负责对外联络、引进和对外宣传的有关事宜。许先生先后两次来宝鸡,向我市表达了美方的邀请,与市政府洽谈交流了双方城市的经济、文化等情况,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以及宝鸡拟需美方投资的意向。在凤翔县长大,现旅居奥地利的华侨巨新哲先生,来宝鸡探亲期间,洽谈航空技术合作意向,介绍了奥地利的兔毛加工生产、农副产品深加工、挖掘岩洞机械设备发展情况。以侨为侨,为我市经济建设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宝鸡石油机械厂子校教师楼连生动员其表弟投资办企业,通过自己在海外的关系,为金台机械厂联系生产童车,产品畅销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外市场。凤翔县侨联委员刘桐芳女士动员兄长加拿大华人刘子英先生投资40多万元,在凤翔县石家营乡豆腐村建成“兰圃学校”,还出资10万元作为凤翔县教育奖励基金,开创了我市第一个侨胞捐资助学的先例。港胞董健先生用他在宝鸡投资企业所得的20万元及财政配资、村民部分集资兴办了凤县第一所希望小学——黄牛铺堆子村“长健希望小学”。旅居瑞典的新移民柳鹏越、刘洲英夫妇,在生活收入不富裕的情况下,慷慨解囊,两次向我市希望工程捐款11万元。港胞陈剑光博士,为麟游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愿望所感动,专程来宝鸡,为麟游县捐资20万元人民币,建立爱心扶贫基金,用于滚动发展山区畜牧业,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第四、十届中国西部交易会在宝鸡召开,为吸引外商、侨商来洽谈项目做生意,积极配合市经贸局发邀请函85份,前来洽谈的外商、侨商24人,达成合作意项15项。我们多次与外经贸局、市对台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联合召开了归侨侨眷港、澳、合同胞眷属座谈会,宣传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介绍我市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意向,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利用宝鸡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省级以上文物保护景点68处的特点,宣传宝鸡,吸引了众多海外华侨华人聚宝观光、考察、洽谈交流,为今后的经济合作打下基础。近几年来,前来宝鸡祭奠炎帝,观光旅游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逐年增加。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侨务政策,进行侨务知识讲座,介绍侨界的重大活动,指导交流基层的侨务工作,我们与侨联联合创办了《侨情动态》,自创刊到现在已出刊50多期,受到侨界人士的欢迎。还订阅了〈〈侨务工作研究》、《深圳侨报》《江西侨报》、《广州侨报》等报刊十多份,学习兄弟省、市的经验,帮助指导我们的工作。
  四、开发侨务资源,重点做好新移民工作。
  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日趋国际化,人才流动加快。我国在海外新移民也逐年增加,开展新移民工作是侨务部门一项前瞻性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同新移民社团、崭露头角的实业家、事业有成的专家、学者的联系,是我们新时期做好侨务工作的重点。80年代以来,我市以各种渠道出国定居的人员不断增加,掌握摸清了这方面的情况,才能做好新移民和新移民眷属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新移民282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80人,博士61人,博士后18人,分布在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人员中,大部分是获得了较高学位的知识分子、中青年科技人才。他们大部分在国外公司、大学。科研部门从事技术工作,管理业务,掌握了高新技术乃至当代尖端技术,处于当代高科技的前沿,他们身居异国他乡,心系祖国建设,对祖国有深厚的感情,眷恋着家乡亲人,希望家乡繁荣富裕,也希望被国人理解。为了做好新移民工作,我们先后去浙江宁波、余姚、慈溪等沿海侨乡考察,学习他们做好新移民工作的经验。通过学习交流,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摸清侨情,建立档案。在1995年侨情普查的基础上,每年进行调查摸底,对逐年增加的人员及时建立档案,对新移民工作、地址变动情况及时更改档案。同时,详细了解他们在国内亲属的情况,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经常征求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宝鸡县医院医生史秋芳两个儿子学有成就,先后出国留学深造,定居国外。大儿子林野是德国龙隆大学颌面外科专家,多次邀请回北京医科大学讲学;二儿子林远定居美国,是世界脏器理事会理事、助理研究员,获得世界青年科学奖。我们通过调查建档,确定了42名在国外有一定成果和影响、有经济实力的新移民为重点工作对象。二是经常联络,加深友情。新移民是现在和将来的新的侨务资源,是旅居国外新一代的华侨华人,我们重视做好他们的工作,不断加大联谊力度。市组团出国访问或新移民亲属到国外探亲,我们总是不忘带去侨办的信函、礼品走访慰问;还通过信函、传真与新移民保持经常联系,通报宝鸡大事及建设发展前景,并将部分科研项目交给他们帮助研究。使他们感到家乡的党和政府在关心、惦记、信任着他们;我们经常关心新移民眷属的实际困难,在生产、生活、工作安置调动。上学等问题,主动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积极为新移民办实事,铁道部宝鸡电气化工程公司于校张老师的女儿在国外留学,在办理定居手续中,需公证出生年龄、婚姻状况,我们及时与公证机关联系尽快办完了手续。三是发挥作用,服务家乡。针对新移民的特点,注重发挥其特长和作用,是做好新移民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三引进”工作中发挥了铺路搭桥作用。我们每年定期给旅居海外的新移民重点户邮寄市上的投资环境和投资项目等有关方面的信息资料,通过他们宣传宝鸡。他们回国后.我们亲自上门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暧。
  五、开展有“侨”特色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归侨、侨眷爱国热情。
  97年在我国历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年,割据百年的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了迎接香港回归,让广大归侨侨眷了解香港的历史和现状,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举办了有特色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归侨侨眷的爱国热情。一是邀请市委宣传部李林怀副部长作了“香港的历史与回归祖国”的专题报告,召集全市侨界200多名代表参加,使与会同志受到一次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举办了“巡回归书画摄影展”。参展作品200多件,这些作品中有美国、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港澳合同胞,有归侨侨眷、港澳台眷属及侨务干部寄来的书画和摄影作品。作品中有全国侨联副主席陈兰通、省政协副主席苏明、市级领导和书画界名流的佳作,也有兄弟省市侨界领导的作品和贺信。台湾蒋卫国先生写信对这一活动表示祝贺。各界人士对这次书画展给予很高的评价。市电视台作了两次报导,广播电台先后三次组织侨界代表举办广播座谈会、宝鸡日报报道了“巡回归”活动情况,省华商报作了专题报道。
  全市归侨侨眷心系祖国,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安危。在江苏、安徽部分地区遭受水灾和去年长江、嫩江、松花江一带遭受历史上特大水灾,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伸出援助之乎,以各种形式向灾区募捐。我市广大归侨侨眷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投入到为灾区献爱心活动中去,捐钱捐物,帮助灾区重建家园,共渡难关,据不完全统计,归侨侨眷向江苏、安徽灾区捐款2000多元,捐衣物近200件;向长江、嫩江、松花江一带灾区捐款13000多元,其中新移民柳鹏越、刘洲英夫妇通过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捐款12000元,捐衣物473件,向下岗职工和失学儿童捐款7000多元,捐衣物368件。以诚挚的感情向灾区和贫困地区人民奉献一片爱心。
  六.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为我市“九五”计划作贡献活动。
 今年,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与市侨联联合下发了关于落实“九五”计划活动的《决定》的通知,号召归侨侨眷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去,并明确具体任务,使这一活动落到实处。首先,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完成好工作任务,其次,充分发挥海外关系优势,把此项活动与“五个、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这一活动扎扎实实开展下去,为振兴我市经济做出贡献。并要求每个归侨侨眷向海外写一封信,介绍我市县(区)改革开放的形势和成就,宣传一个产品;获得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引进一个项目,资金或人才;交一个知心朋友或社团。再次,开展我为宝鸡建设献计献策活动,调动了归侨侨眷的爱国热情,促进了我市各级侨务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