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现有侨务对象10万多人,其中归侨300多人,移居国(境)外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近5万人,国内侨眷及港澳同胞眷属5万余人,是全国内陆省会侨务对象较多的城市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侨办的领导下,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努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湖南省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不断加强为侨服务的力度。近年来,我们更是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开放强市”战略,充分发挥侨的优势,以侨引外,以侨搭“桥”,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凝聚侨心,为侨服务办实事
1、认真落实党的各项侨务政策。党的侨务政策是党重视侨务工作,关心归侨侨眷的大政方针。认真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将党的温暖送到千千万万归侨侨眷心中,是侨务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做好侨务工作的首要任务。
我市各级侨务部门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把认真落实党的各项侨务政策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平反纠正冤假错案221件,清退华侨私房155户,收回安置六十年代初精简下放人员26人。特别是在落实农村侨房中,深入农村山区,逐户核实身份、丈量面积,有时是马不停蹄,加班加点,吃住都在农户家中,使落实农村侨房工作在全省率先并比中央要求提前两年完成,受到省侨办的多次表扬,被评为“湖南省落实农村侨房先进单位”。
我市浏阳籍旅美实业家黄彰任先生,1976年以来,多次回中国观光、考察。由于其祖籍地有关部门对其亲属有些问题未落实,他本人心有余悸,一直未回老家看望。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会同当地政府按政策落实好其亲属的房屋、工作等问题,赢得了黄先生的赞许。1987年黄先生夫妇率四个子女回浏阳老家探亲,受到当地党政领导热情接待,这更加激发了黄先生爱乡热情,随后黄先生先后为我省卫生、教育、公益事业捐赠资金、设备、设立专项基金共折合人民币4664万元,其中浏阳接受捐赠718万元。
通过我们的工作,
归侨侨眷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心灵上不但不再受所谓“海外关系”的压抑,而且还不断焕发出对家乡、对祖国的拳拳爱心。
2、切实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实施后,归侨侨眷权益纳入了法律保护的范畴,侨务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轨道。为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深入人心,我们挤出经费印制了宣传资料4500份,举办了两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培训班。为使《湖南省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实施办法》更趋完善,98年9月,我们组织了市直13个职能部门进行座谈,
征求他们对修改《湖南省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的意见并及时上报省侨办。
近几年来,处理了侵权事件100多起。在处理这些事件中,
我们本着既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顾全大局,又坚持为侨说话,为侨作主的原则,使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如:侨眷王杏华房屋拆迁安置、归侨赵子文被打、侨眷沈贤悦房屋继承、归侨李惠远合同纠纷等等,经我们多方协调,最终圆满解决。
94 年3月,我办收到我驻美领事馆关于协助处理“陈大兴所资助的超前英语学校被抢,望督促有关部门迅速处理”的函电后,即与浏正街派出所联系,走访有关单位和陈大兴先生的姐姐陈小红,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陈大兴先生得悉情况后,不但来信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满意,而且还在回长期间,亲自到我办拜访,表示感谢。
3、不断提高为侨服务的水平。急侨之所急,想侨之所想,是做侨务工作的出发点。关系到归侨侨眷的事情,政策、法律有规定的,我们义不容辞地做好;政策、法律尚未规定的,我们也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做好。
为了妥善解决好退休归侨的生活补助问题,长沙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2月下发了[96]6号《关于对建国后参加工作的退休归侨给予生活补助费》的文件。据此,我们将全市所有退休归侨的名单报送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目前我市绝大多数退休归侨每月已经领到了50元生活补助费。在我们的建议下,1998年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的《长沙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拆迁、安置“侨房”纳入其中,使拆迁、安置“侨房”有法可依,切实保护了归侨侨眷利益。为了帮助特困归侨侨眷家庭缓解生活困难,我们争取市政府拨出20万元专款作为“扶侨帮困”专项基金,这项资金在去年11月建立,已陆续救济了部分特困归侨侨眷。特别是去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之后,我市部分归侨侨眷房屋被淹、农田被毁,损失较大,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我们共向196户受灾侨务对象发放救灾补助款38000元。针对归侨蔡天成家庭特别困难的情况,市侨办、市侨联先后四次上门走访慰问。春节前,分管侨务的副市长带领市侨办、市侨联的负责同志慰问他时,由于路滑,车子被陷,一行踏着泥泞的道路送去慰问款物,为其日后自救想办法,出主意。目前,我们正与其儿子、儿媳单位联系,争取他们早日上岗。归侨尹梦龙先生89年回国定居之初,我们与市房地局联系,为其解决了一套住房。实行房改后,有关单位按高收入家庭要求他购置这套住房,尹先生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了我们。经我们与有关单位协调,最终尹先生用成本价购下了这套住房。尹先生多次感谢侨办的同志,表示一定尽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做点事。早几年,尹先生曾个人出资创办《海内外》杂志,介绍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等信息。现在,他又拿出自己的积蓄与人合办教育。侨眷王湘桂,与侨办可以说是亲如一家。她有事没事经常来侨办唠家常,甚至将为改善住房,她亲戚寄了多少钱给她,这样的私事都告诉我们。在选房上,她多次请我们当参谋。在她的心里,侨办就是她的娘家,我们就是她的娘家人。她经常在信中、电话里把我们关心她、帮助她的情况告诉国外的亲戚,逢年过节,她总要到我办拜访,并转达她亲戚对我们的感谢,她有时还带上医疗器械为我们义务检查身体。正因为我们能够设身处地为归侨侨眷着想,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才赢来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任。
二、发挥优势,牵线搭桥促引进
1、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历年来,我市各级侨务部门积极发挥侨的优势,参与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共引进“三资”企业项目97个,引进资金20.8亿元,其中已到位资金7.1亿元。到目前为止,港澳同胞在我市注册资金有183家,总注册资金5亿多美元,其中外资2亿多美元。‘98中西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在我市举行,这为促进我市对外交往、扩大招商引资带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我们审时度势,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会前,共向海外客商发出邀请函148份,客人应邀赴会的有150多人。我们热情接待了国务院侨办邀请的,由加拿大华侨华人科技专家组成的“加拿大新技术合作考察团”。为使加拿大新技术合作考察团参与我市相关企业达成合作、交流项目,我们先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双方传递拟合作、交流项目内容,组织该团与相关企业领导、专家交流和座谈。由于我们卓有成效的工作,洽谈会上,由我们牵线搭桥引进的海外客商共与我市相关企业签订13项合同与意向,引进外资折合人民币2.5亿元,内容涉及道路、建材、旅游、电脑软件、环保、信息、废旧物资开发利用等多方面。
1997年上半年,我办将我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料和“湘交会”信息发给了香港李嘉诚先生属下的“长江基建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关秉诚先生。关先生随即3次给我办发来传真,表示对其中11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感兴趣,我们又将有关项目的详细资料用快件寄给了关先生。8月25日我办正式向关先生发出了赴“湘交会”的邀请,关先生一行如期赴“湘交会”,与我市签署了“六桥三环公路”、“浏阳至永安高等级公路”、“浏阳禧和至东风界公路”3个大型项目,总投资32亿元人民币,关先生一方投资16亿元人民币,实现我市引进华人大财团的突破。
2、为捐赠助教跟踪服务。旅居海外的炎黄子孙,历来有浓厚的爱国爱乡之情。激发他们的这份感情,让他们的赤子之心都化为报效祖国、造福家乡的实际行动,将极大地促进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1984年以来,我市共接受海外各类捐赠310宗,折合人民币4725.69万元。香港沈炳麟先生就是一个热心教育事业的慈善家。近年来,他共为我市捐建学校4所,捐资72.16万元。去年,我市遭受特大水灾,沈先生对此极为关注,又决定在我市捐建水毁学校。为了核实情况,我办派员会同县区侨办的同志深入灾区,实地勘察核实,掌握第一手资料,经沈先生批准,他又为我市捐建水毁学校2所。经我市侨办和浏阳侨办多方努力,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捐资800多万元兴建的两所实验中学也先后开学。
三、以侨引外,外侨结合共发展
1、以新移民为重点,开辟友城渠道。1996年我市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新移民调查、登记工作。目前,我市有新移民近2000人,他们是我市在外的一支重要友好力量,也是开展国外侨务工作的一个重要层面。为了充分利用这一支力量,我们一方面主动与他们保持联系,另一方面关心他们在长亲友的工作和生活,平时经常走访慰问,喜庆节日联络联谊,从而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优势与积极性。我市目前已与国外8个城市结为了友好城市,其中有3对是通过新移民从中沟通,牵线结好的。譬如我市与瑞士弗里堡市结好就是经过彭冬华小姐的努力,牵线搭桥促成的。长沙市与瑞士弗里堡进行友好交往始于1992年初,当时,欧洲经济内需饱和,有意向外输出,而我国正在进一步对外扩大开放。经在弗里堡大学就读的长沙留学生彭冬华积极穿针引线,我们于92年7月和93年上半年分别促成了长沙市副市长率领的长沙市经贸代表团和弗里堡州经济、交通、能源部部长和弗里堡市市长率领的弗里堡经贸友好代表团的互访,使两市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信任。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批准,长弗两市于94年6月正式结为友好城市。另外,澳大利亚林丽华女士、爱尔兰陈敏琪女士、美国王景春先生在我市与奥本市、都柏林市、泽西市结好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宝贵的时间、精力。随着友好城市的缔结,我市对外交往的渠道和领域进一步扩大。去年,爱尔兰派出民族歌舞团来我市访问演出,我市也派出了小杜鹃艺术团、民族艺术团、青少年友好交流团到美国、日本、爱尔兰等国的友好城市演出、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外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同时,也使我市外事、侨务优势互补、融为一体,工作更加充满活力。
2、以侨务工作为窗口,扩大对外宣传。“让长沙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长沙”是对外开放的标尺。我办负责人在1995年随团出访美国时,协助我市宣传部门在纽约与美国《侨报》签订了每周刊登一期《今日长沙》专版的合同,开辟了大洋彼岸宣传长沙的窗口,美国朋友及海外华侨华人能及时了解长沙的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城市建设及社会发展等情况,使我市对外宣传工作有了重大突破。另外,我市还从98年起每月两期在《欧洲时报》开辟专版,宣传长沙。去年,欧洲华人记者团来我市访问,市长杜远明热情地会见该团并接受采访。我们还特意安排了记者团到我市星沙开发区实地采访,使记者了解我市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变化。他们回到欧洲后,都在各自的报刊、杂志上宣传报道了长沙的可喜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