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防城港市防城区侨办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落实好各项侨务政策。
  今年来,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十五大”文件精神和邓小平论侨务工作的理论文章,撰写论文、学习心得体会文章23篇,其中侨办主任曾其文撰写《试论“邓小平同志关于海外几千万爱国同胞是中国大发展的独特机遇”论述在我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副主任苏春琪撰写的《试论邓小平侨务思想对新时期侨务工作的指导作用》这两篇文章在全自治区学习邓小平侨务理论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取得了一致的好评。通过学习,促使侨务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从计划经济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澄清了头脑中模糊认识,自觉地运用新的观念去解决侨务工作中的新问题。
  在落实侨务政策工作中,主动联系各有关单位,核查落实了侨房申诉案七宗的老、大、难案件,解决了部分归难侨安置、升学、就业难的问题,今年认真做好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归侨退休后享受原工资待遇的工作,按照政策落实办理归侨及其家属户口农转非60人。
  二、加强对归侨、侨眷政策法令和侨务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今年来,十万山华侨林场、垌美农场、华石林场、华侨建材厂等难侨安置单位的归难侨,他们蔗款不能兑现、土地被侵占、生活无着落。我们每次接到各场的汇报后,都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反映,在区委的领导下,我办协同区人大侨委、侨联、公安、政法部门派员到现场做好劝阻工作,并对归难侨及周边的村民进行宣传、贯彻、执行《归侨、侨眷保护法》的教育。我办领导带领全体干部先后四次上到海拔1000米的东山村,反复对他们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区政府主要领导和我办领导等人,放弃吃饭、中休时间及时到场部召开会议,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并及时解决蔗款60万元,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维护了我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在贯彻实施《归侨、侨眷保护法》及《实施办法》的工作中,今年来我们处理侵权案件(事件)近十宗。
  三、想方设法帮助归难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认真为侨众办实事。
  年内我办先后三次召开难侨安置点侨联主席、侨务专干会议,研究解决归难侨的生产、生活问题,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我办主要做了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做好难侨的安置工作
  从东山遣返100名难侨回十万山安置,他们的思想波动很大。为了安定他们在本地区发展生产,我们及时与十万山林场领导研究,制定安置方案,使他们回场后有屋住、有饭吃、有工作做。在上级侨务部门关怀、帮助下,争取重新安置经费60万元临时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为了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林场决定安排40多亩土地给他们种植菠萝,我办多次与防城区罐头厂联系,争取厂方在种子、市场、技术等方面提供帮助,为他们开发种植,解决产、供、销的门路。使他们安定下来,致力发展生产。
  2、帮助防城华侨建材厂恢复生产
  防城华侨建材厂安置难侨619人(包括子女),从1995年以来因该厂机械残旧,设备失修、缺乏资金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目前已负债1341万元(包贷款)被迫停产多年,职工不能上班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次向区政府领导提出帮助该厂恢复生产的建议。在区政府支持下,我办多次与百色地区华侨砖厂联系,促成百色地区华侨砖厂在年底投资50万元,与该厂签约承包,预计99年第二季度该厂可恢复生产,逐步解决难侨职工的工作、生活问题。
  3、帮助归侨及其子女解决入学、就业问题
  今年我办出具“三侨学生”身份证明68人,报考大中专院校,推荐13名归侨、侨眷到华侨学校学习,本地区适龄学童入学都得到优先的照顾,对一些入学费用有困难的归侨学生给予适当补助。据统计今年补助归难侨学生207人,发放补助费用16500元,他们毕业后,我们还积极与有关部门的用人单位联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就业问题。
  4、春节前我们与区政府、区人大侨委的领导组织慰问组到大录、那良、防城镇、华侨建材厂的归难侨家里进行访贫问苦,并将慰问品救济金4000元,衣物一批折款500元送给老、弱、残、病的归侨、侨眷。使他们愉快的度过春节。
  5、帮助归难侨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问题。
  为了解决也难侨下岗职工工作和再就业,我们经常与有关单位联系,根据特点,适当照顾原则,尽可能安排在岗归侨职工的工作,另一面对已下岗归难侨职工,在劳动部门帮助下组织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认真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认识,正确对待下岗、择业问题,如越南难侨印刷厂职工黄秀珍下岗后,在国外亲友的帮助下,带领十名下岗职工到那梭镇那富村办起“桂侨种养场”,制药厂归侨下岗职工卢家祯也在附城乡三甲水库开办“永成养殖公司”,开发种养项目,目前,网箱养鱼,发展前景良好。
  6、做好归侨扶贫工作
  在归侨扶贫工作中,我办领导经常到扶贫点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传授种养科学技术,开展跟踪服务,今年来又有10户60人归侨、侨眷脱贫。如洞中镇那丽村普都寨壮族老归侨赖增君,原是家中没有隔夜粮,小孩没有裤子穿,全家7口人,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1989年起,经我办扶持后,全家开垦荒山200多亩,种下玉桂20万株,八角1万多棵,经过科学管理,现在原种的幼苗已长成林。每年产值可达3.6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多元。最近,有几位客商愿出资100万元买下这片林木,但还被赖增君夫妇拒绝。
  四、努力完成防城区党委、政府布置的中心工作,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年内我们根据区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完成计生、征兵、助残、抗灾募捐、双文明城市责任街的保洁以及冬修水利、村级公路大会战等工作任务,经过机关干部思想作风的整顿,改变了过去一些干部组织纪律松散、多说怪话等现象。现在全体干部精神焕发,机关实行了挂牌上岗,形成了人人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争先创优的风气。今年筹措资金30000多元美化环境,购置电脑打字设备,增加机关办公设施,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
  五、加强对干部、党员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全体干部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令,造守各种规章制度,年内机关内没有出现贪污、受贿、嫖娼、赌博等违法违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