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一、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侨法,加大依法护侨力度
  1.大力宣传贯彻各级侨法
  为了更好地做到依法行政,保障权益,“一法两办法”颁布实施后,我们组织全市各级侨务干部、侨务部门采取了多种形式,学习、宣传、贯彻《保护法》。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通过广播或电视,举办知识测验、开座谈会、办培训班等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保护法》。先后印发了“一法两办法”两万余份,并配套编印了《学习保护法思考题》、《保护法知识问答》等宣传资料三千份,同时将毛起雄同志撰写的《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问答》专栏文章编辑成册,作为保护法的普及读物。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举办了不同类型学习班35期,参加学习人员达1200多人次。在学习宣传的基础上,我们对侨务干部还进行了答卷测试。我市《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后,为使“一法两办法一条例”家喻户晓,一九九七年元月,我们会同市人大举办了《条例》新闻发布会,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进行了广泛宣传。为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我们又会同市人大民侨外委联合举办了“邯郸市侨法培训班”。为了便于各级侨务部门、侨务干部能够系统完整地掌握各级侨法的内容,做到依法行政,我们将“一法两办法一条例”辑印成小册子一万份,发放到各单位,使侨务干部、归侨侨眷人手一册。
  2.加强法制政策法规建设
  为加大落实“一法两办法”的力度,利用较大城市可以立法的优势,针对我市实际情况,从1993年开始着手制定我市贯彻落实《保护法》的实施办法。在征求多方意见之后,起草了一个10条。1994年3月我办同市人大民侨外委联合召开了有市教委、计委、建委、公安、民政、劳动、人事、司法、金融等十七个涉侨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会上根据“一法两办法”针对我市具体问题进行了商讨,并对来我市定居华侨安置问题、贫困归侨侨眷的扶持、用侨汇购买建筑材料、土地使用、归侨侨眷出国定居房产的留用、“四侨考生”除普通高考外,报考成人高考、中专、中技、初高中等怎样照顾、以及劳动就业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意见。在10条的基础上又修定了一个13条办法,并以市人大、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下发了邯人常办(1994)25号文件。1995年开始起草《邯郸市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条例》。 1996年 11月8日邯郸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同年 12月17日河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批准。
  这个条例是河北省第一个市级侨法,它是在国家和省“一法两办法”原则上有关内容的细化、延伸和补充。 “条例”突出了保护归侨侨眷在促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方面活动的权益,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做了相应的规定。它不重复国家和省侨法,是一个具有邯郸地方特色的新规范
  3.加强执法监督,保障权益
我市各级侨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一法两办法一条例”,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依法护侨,保障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是侨务部门的责任。我们每年都要会同市人大民侨外委对全市侨务执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加强法律监督,督促有关部门认真查处侵侨案件,保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如市自行车厂归侨林忠民,于1994年又回柬埔寨定居。由于自行车厂倒闭,其退职金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华侨林忠民意见很大。我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责成轻工公司迅速处理。该厂在长期没有发工资的情况下,拿出了5000元,使事情终于得到了妥善处理,维护了华侨的经济利益。
  二、做好侨政工作,努力为侨服务
  近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直接影响到归侨侨眷工作和生活,出现了不少新问题,特别是部分归侨侨眷下岗再就业问题。我们按照国家侨务政策和侨法,投入大量精力为他们奔走呼吁,向上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向下协调各县区政府和涉侨部门为他们排忧解难,结合“送温暖,办实事”活动,努力为侨服务,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仅1996年至1998年共接待来信来访700多人次,办实事388件。仅市侨办就为侨办实事 117件,其中为归侨侨眷子女办理升学认证4 7人次;帮助解决住房困难20户;办理退休5人,协助安排招工、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调动18人;办理工资待遇等问题25件,慰问走访归侨侨眷626户,发放救济款7050元。
  对于归侨侨眷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依照侨法和侨务政策,尽最大力量帮助去解决。市农业药械厂朝鲜归侨王春和同棉一厂职工、邢台沙河市户口的范桂平结婚几年来因交不起8000元城市增容费,户口一直未能迁入邯郸市,厂里也不给生育指标,夫妻为此经常生气,王春和找市侨办求助。我们考虑到药械厂经营效益不好,王春和之父生病住院,家中困难,逢年过节吃侨办救济,就向市政府写出了申请免除范桂平城市增容费把户口迁入本市的报告,并多次找有关负责同志和市政府领导宣传侨务政策,请求给予支持。经当时的主管副市长冀纯堂同志批示免收增容费把范桂平户口迁入了本市。市房管局蒙古归侨李福义夫妇先后患癌症到石家庄、北京住院治疗,交不起高额治疗费。市侨办便协助房管局侨务部门在该局发动群众募捐 14000余元,并由房管局专门派一名副书记代表市房管局、市侨办赴京慰问。李福义夫妇声泪俱下地说:“只有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才有这么多好人,我们家一辈子也忘不了你们的大恩大德!”
  为了促进有关归侨职工下岗、子女就业问题的解决,我们通过深入调查提出解决意见,请人大代表刘妙芳和其他政协委员向省、市人大政协提出议案。经省侨办商省劳动厅、人事厅下发了《关于机构改革和企业转制中归侨侨眷工作安排问题的意见》在全省贯彻执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市侨办热心为侨服务,得到了广大归侨侨眷的赞誉,称侨办为“归侨侨眷之家”和“心系侨民,情暖人心”,并赠送了镜匾和锦旗。
  三、发挥侨务部门优势,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
  侨务服务经济建设,贴近党的中心工作是篇大文章。邯郸是个内陆城市,比不上沿海开放城市和侨乡,做经济工作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我们充分解放思想,在工作中增加了一个大侨务的观念,以此为主题,开展了三项活动。
  首先是向兄弟省市侨办的学习活动,密切同他们的关系。1996年.我办主任吕进龙和副主任杨维基带队到山东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侨办学习,考察侨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经验,同三市侨办建立了联系及合作关系。青岛市侨办愿以海协名义建立友会关系,三市愿意为促进邯郸市对外开放进行协作,为邯郸市企业参加青岛市的“青交会’,烟台的“东亚城市交易会’提供帮助,并为我们介绍了部分海外侨领和提供了不少外商投资信息。
  第二是邀请上级侨务部门领导来邯郸参观考察指导工作的活动。经我们邀请,国务院侨办卢振淇、杜甲申和邱苏达三位司长曾先后来邯郸市视察指导工作。省侨办领导也多次亲临邯郸,对我们的工作给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是向上级侨办请示,汇报活动。我们经常向省侨办和国务院侨办领导汇报请示工作,争取支持。他们对我们发挥侨务优势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想法非常支持,并对有关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如介绍兄弟侨办的经验及关系,帮助我市向外发布项目,邀请外商来邯考察洽谈,介绍海外侨团商社等。
  在发挥侨务部门自身优势,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方面,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因地制宜,强化服务手段
  为扎实地开展为我市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我们首先从根本上改变服务实力弱、服务手段少的被动局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信息资料库,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我们建立了有关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交换等制度以简报形式发往全市。
  二是建立侨情资料库,为经济建设服务夯实基础。我们从邯郸市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中本着“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专长”的原则,初步筛选了 161位重点工作对象;掌握了有通讯地址的国外团体机构39个;同我国有密切往来的华侨华人社团12个;国外人才资料60人;邯郸籍华侨华人情况72人;还搜集整理了北美华侨华人科技管理团体52个;先后在国外建立了 11个联系点,为我市外联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是建立合资合作项目库,加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针对性。我们先后通过经济部门搜集对外合资合作项目254个,仅1998年向国外发布项目 137个,同时凡有接待任务,随时通知项目单位参与接待,进行对口洽谈,从而避免了盲目性。
  2.多渠道、多途径改变服务条件
  为了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针对内陆城市的不利因素,采取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出击等办法,加大外联力度,改变服务条件,努力克服外联工作的被动局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形式和方法:
  一是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拓展海外侨务工作面。为改变过去坐等客人上门的保守做法,1997年我们第一次出访了西欧6国,不仅结交了一批新朋友,同时还签订了合同一个,意向三个。1998年我们又根据企业需求,组团出访了澳大利亚,与澳洲企业界就矿业管理及投资进行了广泛交流。这次出访不仅对我市膨润土开发利用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同时也广泛接触了华侨、华人、政界、商界、报界的主要人物,以出访推动了外联。
  二是主动借助上级侨务部门联系广的优势,扩大海外联系面。几年来,我们先后通过国务院侨办以我市海协名义,邀请马中贸易交流考察团一行12人来邯考察,通过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邀请了美国北美中华交流基金会总裁杨向中、罗云波博士等4人来邯考察;我们还借省侨办,国侨办的大力支持搭厦门市侨办之船邀请了实力雄厚的“菲华青年学社经贸考察团”参加我市在厦门举办的经贸洽谈会;1998年河北省5.18洽谈会期间,我们又借助省侨办的帮助,邀来马来西亚、法国有经济实力的团组11人与我市接触;为筹办并组织好河北省友城暨友好人士恳谈会,我们先后两次进京请求国务院侨办的支援,国外司为我们邀来菲律宾菲华企业家访华团一行13人。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不断扩大了对外接触面。
三是主动邀请国外企业来邯考察,直接为经济建设牵线搭桥。为巩固已有的外联成果,1998年我们先后邀请了三个团组来邯考察。1998年3月法国西贝贝、西阿地公司董事长由华人王过先生带队,一行4人应邀来邯考察,并受布里布拉公司董事长赛勒先生委托,就我市每年向法国出口 50万件衬衣的服装贸易达成协议。 19 98年5月老朋友一行3人再次应邀来邯,亩地普德有限公司董事长功帝尼先生与我市签订了合作意向2个。澳大利亚鹏程国际投资合作公司,为我市出访澳洲后续工作,一行二人于11月来邯考察签订了意向一个。通过来访加深和巩固了外联基础。
  四是参与重大涉外经贸活动。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参加了省侨办组织的“国外华侨、华人企业家、科技专家国庆访问团”;厦门“9.8经贸洽谈会”;河北省 “ 5.18经贸洽谈会”;结交非邯郸籍华侨华人朋友 70余人。为了开好河北省友城暨友好人士恳谈会,我办先后向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发出邀请20份。会议期间我办还成功地接待了美籍华人徐昌东一行。经过考察与洽谈,徐先生与我市达成三项协议:一是代表美国美中友协新泽西分会派德逊市与武安市签订了友好交流合作协议书;二是与武安市益丰化工有限公司就每年出口三聚氰胺1000吨达成协议,出口贸易额130万美元;三是与临漳县邯郸金台化工集团公司签订了共同建设年产15万吨氨、磷、钾复混肥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外资占 60%。通过参与重大涉外经贸活动,不仅扩大了对外接触面,而且还锻炼了侨务干部如何发挥海外侨胞作用的能力,不断提高了服务水平
  3.开展大型活动,增加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参与性
  为了充分调动全市侨务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市侨办发挥组织协调职能,调动全市侨务系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为企业联系客户,做牵线搭桥工作。1996年以来,我们开展了两次大型活动。
  一个是我们会同市总工会联合发起“邯郸市侨务系统为邯郸上台阶建强市做贡献活动”,对建立责任制、侨情资料库、招商引资活动,对外宣传、服务侨资企业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归侨侨眷、各级侨务部门和侨务干部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各县主管侨务工作的领导率先垂范、亲自做侨务经济工作。这项活动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在这次活动中,全市侨务系统向境外发布项目293个,获取外商投资信息336条,邀请接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客商252批404人次,促成项目合作意向 141个,促成合同 72个,合同利用外资 10991. 98万美元,其中市侨办直接促成意向23个,土地转让合同一个,外方交纳转让金37万美元。活动中涌现出标兵单位5个,先进单位13个,先进个人10名。
  另一个活动是“兴国利侨”活动。根据国务院侨办在全国侨务系统内开展“兴国利侨”的决定和省侨办关于贯彻国务院侨办开展‘兴国利侨’活动的十项措施,市侨办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立足市情侨情,从市内侨务基础工作抓起,以国内工作为依托,以国外工作为重点,以经济工作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并制订了工作措施,即:“关于在全市侨务系统开展“兴邯利侨”活动的安排意见”以文件形式下发各单位。“兴国利侨”活动的广泛开展,为我市侨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推动了我市侨务系统为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开展,同时在发挥整体优势上前进了一大步,使我市侨政工作与侨务经济工作实现了有机结合和同步发展,对做好新形势下的侨务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至1998年,全市侨务系统联络接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客商893人次,向外发布项目690多项,签订合资合作项目合同155个,合同利用外资20250.58万美元,签订合作意向224个,出口贸易意向6个,协议出口贸易额637万美元。
  1994、1995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服务利用外资先进单位”,1996年命名为“对外开放红旗单位”, 1997年荣获省侨务工作先进集体,名列全省第一,1998年省侨办对邯郸市侨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综合评价为一等实绩突出,1998年被市评为三讲文明机关先进单位和对外开放红旗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