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是山东省省会,是有540万人口的内陆城市,全国十六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市侨办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率先在全省提出以“大侨务”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特别自92年以来,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独特机遇”和“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的指示精神,紧紧服从和服务于全市改革开放大局,抓国内工作促国外工作,以国外工作带国内工作,不断提高和深化工作层次和水平,为“侨”和为经济建设服务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省侨务系统两次表彰大会上,都被评为省侨务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市多次受到表彰,98年被评为全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其主要成绩如下:
一、拓展海外工作从量到质取得较大进展。侨务优势在海外。济南市侨办从八十年代开始,就自觉冲破地域界限和狭隘眼界,以省城区位优势,面向海外三千万侨胞开展对外联络工作。在80年代后期,曾举办“侨务沙龙”,广泛结交海外朋友,引起社会良好反响。进入九十年代后,又积极争取上级侨办支持,抓住接待、出访、参加重大涉外经贸活动等各种机会,扩大对外工作面,并以香港、东南亚和北美为重点,兼顾日本、韩国和西欧。随着海外侨情的变化,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海外华侨新老交替加快,新移民队伍日渐扩大,国内改革开放也进入新的阶段,他们适时把对外工作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移。在不忘老朋友的同时,加大了对二、三代华侨华人和新移民的工作力度,在重视而上工作的同时,更重视结交华侨、华人实业家、科技专家等重点人士和重点社团。亚洲出现金融风波后,他们注重开拓西欧和大洋洲地区的侨务工作。在密切联络华侨社团的同时,又向华侨行业公会、商会和科技团体延伸。98年先后与新西兰华侨农会、菲律宾商联总会、旅法工程师协会、荷兰华侨华人协会等十几家团体建立实质性联系,拓展了新的工作领域。目前,该市已联系到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胞2万余人,并有近300名重点人士,联系的华侨社团、行业公会、商会30余个,遍布世界五大洲,从而为利用侨务优势,开展为经济建设、发展对外友好和祖国统一大业服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二、服务经济建设由浅入深成效显著。截止98年底,济南市已引进1247家侨资企业,实际利用侨资14·46亿美元,分别约占全市“三资企业”53%和62%。为此,市侨办十多年来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穿引工作。据统计,仅自93年以来,该办26次参加了全市性重大涉外经贸活动,以侨务优势开展各种服务。其中赴境外9次。青岛交易会年年参加,近年来又扩大到北京、厦门、上海。从96年举办泉城金秋洽谈会以来,年年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邀请客户100家的计划,年年受到市领导表扬。参加26次重大活动,为全市穿引项目2200多项次,促成经贸合同、协议、意向160余个,引进外资2.2亿多美元。98年该办有6人4次赴青岛、北京、厦门参加省外经贸活动,成功邀请176位客商到会。为全市介绍客商450余人次,穿引项目210余项,签订两个合同项目。近年来,随着全市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引进工作需求变化,他们不断将服务经济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首先,通过以侨引侨、引台、引外等多种渠道,有的放矢地引大户、大项目取得成效。目前,引进侨商在济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就有六个:如香港联发集团投资的服装生产项目;金龙群英集团投资兴建“金龙大厦”和济泰高速公路;新西兰铭山集团投资的铭峰毛纺公司;98年还促成了投资2000万元建美式别墅项目。同时引来一大批侨台商客户来济进行过考察。其次,把引智工作提上了重要位置。97年以来市侨办责任制分工到人,内引外联,建立工作联系点,信息调研等措施,已成功引进10位国外科技专家,来济为三县一区和小鸭、轻骑、圣泉集团以及农高区进行了技术指导和学术交流,全市有近2000人参加了交流活动,为推动全市农业和国企科技进步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深受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欢迎。第三,在抓“引进”的同时,重视抓引进后的服务。从92年以来,他们发布了《为侨资企业服务的几项规定》,并确定30户侨资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前年扩大到50家,今年又扩大到80家,要求各县(市)区也确定3-5家,并设立了“侨资企业服务卡”公布了服务电话。仅98年,该侨办就走访联系侨资企业100多人次,召开各种座谈会20余次,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侨商处理较大纠纷5件;解决土地办证、收费、就医争取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困难20余件。今年3月下旬,该侨办经过一年多的协商筹备,以100家重点侨商为基础又成立了“济南市侨商促进会”,以求把为侨资企业服务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
三、依法护侨工作从点到面越做越扎实。多年来,济南市侨办始终把贯彻落实《侨法》为侨服务的根本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基础,牢牢抓住不放。在前几年抓好宣传贯彻《侨法》,处理完历史遗留政策问题的基础上,近几年突出抓落实,求实效。每年为侨排忧解难办实事都在1000-1500件次。其中,处理侨务信访在300件次左右,信访处结率达97.%以上。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落实《侨法》遇到许多新问题的新情况下,他们开动脑筋,从97年初始,积极联合公安、劳动、人事、教委、拆迁、工商、税务等十一个市直部门建立“联席会制度”,变以往单枪匹马执法为社会联合执法,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各级人大民侨外委和上级侨务部门的肯定。去年全国侨政工作座谈会后,他们又认真学习上海经验,对照会议精神,围绕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着重抓了四个环节,使依法护侨从点到面越做越扎实。一是在调研基础上,召开全市侨务会;确定部署了今后全市侨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重点;二是进一步深化和推广侨务执法联席会制度,使联合执法由横向纵延伸到县、区和街道办事处,并总结推广了一个区侨办和一个街道办事处抓基层侨务工作网络的经验,从组织制度上保证依法护侨工作的落实;三是利用侨务社会网络抓信访,切实解决一批侨务难题。98年共处理信访422伴,其中信216件,访206件,处结率为97·1%。并走访慰问贫困归侨侨眷工SO余户,56O余人,发放救济金工so00余元,解决侨房归属拆迁安置12件,协调归侨侨眷职工转岗、不下岗和再就业27入,解决调动、分房、民事纠纷等70多件;四是切实落实《省实施办法》(修正案),先后5次召开协调会和现场会,有力促进7项配套法规的落实到位。截止98年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增加退休归侨退休金已基本完成;企业发放30元补助已达90%以上;因私出境定居侨眷租房和买房,下岗归侨、侨眷职工安置等问题,绝大部分单位正抓紧解决。去年全国人大华侨委、省市人大和省侨办、侨联领导先后检查了该市依法护侨工作,都对他们联合执法、依法护侨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和充分肯定。
四.开展新移民工作变虚为实,初见成效。济南市对新移民工作抓得较早,从93年起,该办先后对全市新移民工作作了两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市2000多名新移民的基本特点、心理特征和工作重点。在上海96沿海沿江城市新移民研讨会上介绍了经验,并在97年全省侨务工作会议上,受到杜世成副省长的充分肯定。近两年来,济南市侨办根据上级会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又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新移民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在以往调研基础上,进一步摸底建档,建立起一批国外新移民资源库,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全市新移民工作打下了基础。二是从认定身份,服务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入手,加强新移民眷属工作。对已获得“绿卡”新移民的国内眷属,抓紧接有关规定,为他们办理了“侨眷身份证”,并按《侨法》落实了有关政策。近年来多次召开了新移民眷属座谈会,根据他们的要求,解决工作,住房子女就学、就医等实际困难。三是切实加强与新移民联络,并为他们来济兴办实业提供服务和帮助。今年初以百名新移民博士为重点成立了“济南市新移民眷属联络会”,旨在通过联络会形式,进一步组织调动和发挥新移民眷属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智力项目引进、对外合作交流活动。目前市侨办已协助数十名新移民来济考察项目和产品,开展投资贸易和合作,并初步形成了一批新移民投资科技、农业、房地产、工贸实业为先导的工作基地,开拓了以侨引侨,以侨引外的路子。
五、班子建设正气为先,建设“团结进取务实高效”的集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济南市侨务工作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绩,关键就在于这个市侨办十分重视领导班子和机关的思想作风建设。去年新班子调整上任后,在继承和发扬老班子优良传统作风基础上,进一步锐意开拓,求真务实,努力争创一流工作成绩。首先,一班人讲政治,讲团结,以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每个成员工作,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班子内部思想融洽,风气民主,关系和谐,注意为群众作表率。其次,勇于联系实际,创造性开拓工作。98年以来,他们在各项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比如,采取主动措施将对外联络向西欧和澳洲扩展,将联络社团向联络华侨商会和科技团体延伸;筹备成立了“济南华商促进会”;积极引导鼓励归侨侨眷兴办个体私营经济;向县(市)区推广深化侨务联合执法制度;培养新移民创业示范基地,成立新移民眷属联络会和召开新移民代表恳亲会等,有力地将全市侨务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三是狠抓机关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入手,组织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业务培训考核,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招商等方法开阔眼界,增强理论素养,提高工作水平。仅98年他们就安排11人9次赴外考察、招商、培训、参会,对更新干部观念,开拓侨务工作新局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全办90%以上机关干部参加了省侨办组织的业务考核,平均成绩97分以上。在“外树形象”方面,他们开展机关“双文明”建设活动,发挥党支部和工会组织作用,积极参加市直机关组织的登山、游泳等各种体育比赛和慈善捐款捐物活动,在全市取得了较好名次。通过安排职工查体;召集“诸葛亮会”集思广益论工作;开展岗位责任制评比表彰等措施,使机关的凝聚力、向心力加强。同时在全办大力提倡廉洁奉献精神,多年来从未出现违纪违法现象,深受海内外侨胞好评和赞誉,有力保证了全市侨务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