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侨办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黔南州侨办主要工作成绩如下:
  一、深入贯彻实施:“一法两办法”,依法维护侨的正当合法权益
  州侨办在完成拨乱反正、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抓好国内侨政工作,完成了落实政策的遗留问题;调查处理了60年代初归侨、侨眷及其直系亲属被下放收回安置问题,城镇私房改造遗留问题等。“一法两办法”分别颁布实施后,黔南州侨办始终把贯彻实施“一法两办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抓好学习、宣传“一法两办法”的工作,通过州司法部门将“一法两办法”列入普法教育规划内容,并作为全州干部普法教育复习考试内容;二是抓好全州侨务干部对“一法两办法”及有关侨务法规的培训工作,提高全州侨务干部学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提高了运用“一法两办法”保护侨益水平,促进全州侨务工作的开展;三是组织归侨、侨眷学习“一法两办法”,举办了学习座谈会、讨论会,并将“一法两办法”作为主题,纳入近几年的每年中秋座谈会和迎春茶话会;四是先后编印侨务法规和宣传资料3000份和印发了5000多份“一法两办法”的宣传讲话提纲,发给全州各户归侨、侨眷和有关部门,推动了“一法两办法”的宣传普及;五是通过自办的《黔南侨讯》橱窗、标语等形式宣传“一法两办法”和党的有关侨务政策、法规,进一步推动了“一法两办法”的宣传普及工作向深度发展,为贯彻实施“一法两办法”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六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查处侵桥案件工作,依法切实维护侨的正当合法权益,先后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美籍华人戴玉贞女士房屋落实问题;督促和协助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了一起违法欧打归侨致伤事件,协助法院处理了归侨刘建政私房被占、福泉县侨联企业公司房屋被侵占事件、支持罗甸县归侨张德辉兴办磷化厂合法权益,被侵害极不公正判决提起了上诉二审法庭复审;协助解决解放前夕参加革命工作西进的归侨区级干部吴德福同志莫须有的“荷兰国际间谍案”的彻底平反问题;协助解决黔南州中医院归侨胡绍旺与他人民事纠纷一案问题;协助解决港商凌先生被合资方骗去人民币4万元问题;七是主动与州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委员会开展对“一法两办法”执法情况工作检查,促进了全州各县市宣传、贯彻“一法两办法”,维护了侨的正当合法权益。
  通过上述工作,不仅切实维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侨务政策的严肃性,扩大对外良好影响,维护祖国在海外、境外的声誉,促进统一祖国大业的实现,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也得到了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信任和称赞。
  二、一心一意为侨服务,认真为侨务工作对象办好事、办实事
  为侨服务是各级侨务部门的根本宗旨。州侨办和各县(市)侨务部门,除了抓好“一法两办法”的宣传贯彻实施外;在为侨务工作对象办实事,为他们排忧解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我们以饱满的政治热忱和责任感,重视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84年,接待来访上千多人次,处理来访信件300件,基本上做到信信有回音。件件有交待,事事有着落。如泰国华人林赠潮先生来信,反映其妹在龙里县林业局退休后因体弱多病,妹夫病故,身边无子女照顾等情况。我办及时地与该县政府办分管桥备工作的同志联系,在查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建议,经有关部门决定,已将其儿子调到县城工作,以便照顾其母亲。侨眷刘俊荣由于所在单位用工制度的改革,优化下岗,生活十分困难。我办主动与其工作单位协商,按照侨法和有关政策,解决了刘俊荣的重新安排工作问题。同时急归侨侨眷之所急,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侨务部门为侨服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城乡仍处于贫困状态的归侨侨眷户,早日摆脱贫困,过上温饱生活。此项工作,州侨办抓得比较早,取得一定的成效。近几年我们着重抓了几件实事。一是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对全州归侨侨眷贫困户和扶贫帮困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全州还有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的归侨侨眷57户163人,其中城镇门户67人。主要原因一是在特困企业工作,发不起工资。生活没有保障;二是本人下岗待业,子女在家待业,生活无来源;三是年老体弱多病。农村贫困侨户36户96人。他们人均口粮不足15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650元。究其主要原因是居住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无文化,年老体弱,农业生产条件落后。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侨办利用《黔南侨讯》及时刊登转发了《贵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归侨侨眷及扶贫帮困的情况报告》的经验,希望各县(市)侨务部门要像贵定县政府办那样真正把扶持贫困归侨侨眷脱贫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二是依靠政策扶贫帮困,利用当地政府的政策,兴办各种类型的侨属企业解决贫困归侨侨眷户及其子女就业或再就业问题。三是变“输血”’为“造血’,因地制宜,选好项目,通过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统筹安排、组织贫困侨户个人承包农牧副业生产,或者采取侨务干部结对帮贫帮助种植林果、烤烟、畜牧业等扶持办法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如龙里县政府办(侨务),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对农村贫困侨户22人进行帮扶,帮助他们种植烤烟,发展家庭养殖业和庭院经济,帮助他们解决良、。绿肥、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长顺县副科(区)级以上领导干部侨眷每人联系一至二户归侨侨眷,结对扶贫,帮助他们发展烤烟、畜牧业、林果业等生产,不脱贫不脱勾。四是为贫困侨户开办(开发)企业或农牧副业筹集起动资金。几年来,我们除了通过向省侨办汇报争取少量无息扶贫贷款和困难补助款外,还通过会同侨办直属企业协商办法,为归侨、侨眷从事家庭养殖、运输、承包荒山种植业、长途贩运和经贸等行业提供20万元低息或无息贷款及周转金,有力地增强他们走自立自强加速摆脱贫困步伐的信心和决心。
  对于因病住院或者病故的归侨、侨眷,州侨办均派员前往探望或送花圈悼念,以示关怀慰问。对于一部份归侨侨眷住房困难问题,我们依照有关政策和规定,反复宣传政策和法规,取得所在单位领导的理解和支持,逐步解决了他们住房困难。如都匀电厂修建职工宿舍,需搬迁重建住房时,通过侨务部门做工作,使该厂归侨侨眷的住房得到适当照顾。
  另外,我们还帮助归侨侨眷解决生活中如孩子升学入托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近年来,通过侨法和有关规定.使10多位子弟得到加分升入大中专院校学习等。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归侨侨眷心中,通过平凡的工作争取了侨心,进一步加强了侨界的凝聚力,从而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积极性,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赞扬和信任,如1998年科技活动日中有三名归侨侨眷受到州委、州政府的表彰,其中侨眷江经梅同志得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待遇奖励。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归侨、侨眷中(含一般侨属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和澳门同胞眷属)担任各级州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38人;党员433人;担任科以上领导职务的有105人;1490名知识分子中有146人被评定了初、中。高级职称。荣获各级先进、劳模,优秀光荣称号的积极分子20多人。现在他们成为我州四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的一支有生力量。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侨属企业在前进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遵循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搞好自办企业。是开展侨务工作的有力经济保障。这几年来,我州侨属企业在市场疲软、竞争激烈、资金紧缺税收增加的情况下,通过拼搏进取,稳住了阵脚,得到了发展。仅1995年至1998年这四年完成营业额(产值)2772万余元,实现利税260万元。其中新组建的黔南中国旅行社,遵循党的十五大精神,组成混合经济型体制,有了长足的发展。1994年不足100万元的产值,到97年提高到60万元,利税60万元,该社管理的车队由原来50多辆到98年底发展到各种大小车辆254多辆。为都匀的交通事业和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州侨办下属企业黔南化工矿产品公司这几年,由于市场疲软,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所致,经营额有所下降,但由于采取了得力措施,开展多种经营,在保证税收和股东分红的基础上,略有盈利,稳住了阵脚。由于侨属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几年累计安排社会待业和下岗职工就业的归侨眷属子女)200多人,减轻社会压力。总之,从目前发展趋势看,我州侨属企业,已开始形成了以“黔南中国旅行社”(隶属州侨办领导)、“黔南化工矿产品公司”。“黔南康宝饮料厂(双龙食品有限公司)”三支骨干企业为龙头,围绕我州跨世纪发展经济战略部署,发挥“中旅社,”这个名牌效应优势和侨(办)经济特色,依托资新高等级公路南下通道工程完工后的有利条件,发展我州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对其的投入作为侨办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向具有侨的特色的股份有限集团公司发展,不久将来会在黔南大地实现。
  四.广交朋友,积极开展对外侨务联谊宣传工作
   为了大力发展南下通道经济,加大引进工作力度,加快黔南改革开放步代,加速发展黔南经济,扩大黔南对外影响,州侨务部门向有关单位发寄了《投资开发贫困地区响应国家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倡议书》180多份,介绍黔南,宣传黔南,提高了黔南的知名度。
  在巩固原有海外关系工作对象联系的同时,侨办还发展非黔南籍的海外关系。与旅美华人(美国民主党亚裔总支部主席)陈本昌先生结交了朋友,同他建立了经常性联系,通过书信联系,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勾通海峡两岸信息交流,对于促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实现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州侨办除做好日常外宾往来接待工作外,还抓了如下几件实事。积极完成了建州40周年大庆成就展览侨务工作版面布展。邀请了海外及港澳重点人士参加庆典活动,派员出席了国务院侨办96年郑州举行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对外经济技术洽谈会”,与会期间发送了宣传有关黔南风土人情,开发投资办厂招商等方面的资料535份(册)。通过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和圣诞节向海内海外(境外)重点工作对象拜年慰问机会,给他们发送贺年卡(含圣诞卡)3000份,“黔南风情,”画册1500多册。在我侨务部门宣传的影响下,香港特区商人陈如松先生,数年来坚持为我州都匀制药厂生产的“天麻胶囊”寻找销路。西班牙华侨石文宣先生,一直和我们保持通信联系,在年迈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不遗余力,念念不忘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他多年来仍利用其原在台湾从政时结下国民党军界同僚的关系,以书信等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做台湾当局中上层人物的工作,敦促李登辉等人以民族大义国家整体利益为重,摒弃前嫌,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坐下来谈判商议祖国统一大事。
  州侨办在“三引进’”工作中发挥对外联系广的优势,从1984年至1988年直接或间接引进外资8900余万元(人民币)和500万日元,兴建骨干企业33项。
  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保证侨务工作更好地为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始终没有放松“两手抓”即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在州委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各个时期不同要求,通过各种培训。在干部职工和归侨侨眷中开展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活动。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学习邓小平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学习提高他们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深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从而增强了坚持共产党领导,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在改革开放20周年,结合学习邓小平理论,我们组织机关干部,直属企业职工就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讨论会,畅谈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我省、我州在各方面取得伟大成就。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罗甸大关村人的敢于改天换地开拓创新,艰苦创业大无畏精神。通过学习、激励了干部职工们的热忱,提高了思想境界。组织都匀地区侨界人士迎香港回归活动。州侨办与州政协社会联谊会联合召开了都匀地区港澳等各界人士“迎香港回归祖国座谈会”,7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家畅谈了香港百年沧桑的历史,与会领导和部分干部分别签名题词,或歌唱或朗诵诗词,表达了广大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雪洗百年耻辱的喜悦之情。同时,州侨办在任务重。时间短的情况下,为了表达全州六千多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的爱国激情,以最大的热情和努力,组织了由近百名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眷属组成的“喜迎香港回归祖国”游行方队及彩车队参加都匀地区迎香港回归祖国庆祝大会。这一举动。在匀城引起很大反响,得到了州、市领导和群众的赞誉。
  为发扬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我们在州侨办直属系统开展了奉献爱心的活动。91年以来,先后向希望工程特困企业职工奉献爱心,捐款3万余元。
  六.抓好调查研究工作
  州侨办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还抓了几项侨务业务方面和调查研究。一是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黔南州“侨史志”初稿,共三万多字。为我州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二是抓了全州侨务工作机构及人员状况的调查。对全州12个县(市)侨务机构人员情况进行了调查。为上级党政领导和业务领导部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以便领导采取措施,把侨务工作搞得更好。抓了全州扶持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摆脱贫困情况的调查。四是对全州境内12个县(市)进行了新移民调查,为今后开展国外侨务联谊工作,广交朋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