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以来,琼海市侨务外事局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强化服务功能,积极招商引资,争取更多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因乡投资办实业,有力地促进了侨乡两个文明的发展。
一、优化服务,为招商引资架桥铺路。
琼海市侨务外事局注意勾通信息,不断增加向海外传播信息的载体。在积极把印发的反映乡情的书刊《乡情缭绕万泉河》《岁情梦恋》、《琼海投资指南》等赠送海外乡亲的同时,定期向海外传递开发建设的信息,宣传琼海经济建设成就,宣传琼海良好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并注意捕捉海外信息,特别是对海外琼海籍实业家的投资动向和科技人员的技术专长等,逐渐建立海外乡亲企业家、科技界知名人士信息资料库。此外,琼海市侨务外事局主动协助市委、市政府举办各种联谊会、茶话会、恳谈会,同广大海外侨胞推心置腹座谈,争取侨心。在春节、清明节、椰子节期间,琼海市侨务外事局都组织车辆到机场、码头接送,热情接待回乡探亲的侨胞。对海外侨领、实业家及一些中上层海外各界知名人士,该局主动上门拜访,加深情谊。对投资琼海开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侨胞,该局提议市政府给予表彰,邀请他们参加琼海市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增强侨胞的爱乡热情。去年,该局对马来西亚华人王书俊先生及夫人陈意菊献捐11万元在加积镇石文坡村设立慈善福利基金会及港商王春海捐资设立的“王春海振兴琼海文学奖”等活动,均在市广播电视台和市报刊上进行宣传,并将投资、捐献较大的43名华侨上报省政府表彰,分别授予“赤子楷模”、“赤子模范”和“爱琼赤子”荣誉称号。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该局还坚持跟踪服务,积极为“三资”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三资”企业的发展。旅居马来西亚的冯振轩先生,在世界各地和中国大陆都有投资。因工作繁忙,在琼海投资兴建“太平洋大厦”时,腾不出时间回来操持业务,很多工作都是委托琼海市侨务外事局的同志代办,从项目报批,到大楼建设、装修,局都协助他办理,使该大厦能顺利按期开张营业。
二、落实侨房,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
琼海是重点侨乡,侨房落实工作任务很重。历年来,全市申请和申请落策房的有1002户,163033平方米,其中城镇286户,33356平方米,农村716户,129677平方米。各级政府和侨房部门在侨房落策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至目前为止,已办理侨房落策968户(占应落策户的96.7%),161124平方米。其中城镇274户(占城镇户数的95.8%),31967平方米;农村712户(占农村户数的99.50),129157平方米。特别是去年来,市委、市政府和侨务部门把落实侨房政策工作当成赢得侨心、争取侨资的重点工作来抓,取得明显的成绩,当年,退还侨房权32户,面积687平方米。
1、增强落策紧迫感。侨房是侨胞的根基,是侨胞系故里的精神依托,长期以来,侨务部门把落实侨房政策当成是保护侨胞权益,争职侨心的重要工作来抓。市侨务外事局分工一名副局长专抓侨房落策工作。并指定2名干部配合具体负责落实侨房的调查取证、材料汇总等工作。任务繁重时,局还集中全体侨务工作人员,抽调局属企业行政人员分成几个小组,实行任务到组、包干完成。
此外,该局还发动局属企业支持侨房落策工作。华侨住宅开发建设公司,对开发房地产有经验,琼海市侨务外事局便把42亩的落策用地委托公司进行开发,目前已填土30亩,三通一平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
2、坚持真实性。该局在调查取证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属落策范围的侨房坚决腾退,不符合落策条件的,坚决不凭感情办事。加积新民街申请落荒业主刘永海,其申请落策的房屋为解放初期用侨汇购买,84年已提出落策要求,经几任领导,多次反反复复讨论,都因调查取证材料不确凿或不充分,未能落实。这次负责调查的同志,多次上门走访当年邮电局的领导和具体负责送汇的邮递员,认真核实情况,终于掌握了确凿的证据,经落策领导小组讨论,同意落策归还侨房;业主李金英,申请落策的房屋,已合法典当他人,并在典当期间由政府征用拆除,政府也按当时政策做了处理,经调查取证,材料确凿,不属落策范围,尽管业主多次上门提出要求,该局也坚持不按侨房处理。
3、抓好侨房退赔、兑现工作。经讨论定性的侨房,该局总是千方百计地与有关单位做好协调、督查,抓好兑现工作。主要作法是:
一是争取财政拨款。侨房业主王兆玑,其要求落策的房产位于市武装部。经派员调查取证,材料充分确凿,市落策领导小组讨论同意退赔,款额应由市财政负责兑赔。为了落实侨房工作,市政府很快按行文拨给王兆玑10万元。今年,市财政共拨出16万元,兑现12户侨房的赔退款额。
二是说服华侨业主接受现实。由于历史原因,落策侨房受客观因素影响,变化很大,尽管市政府已竭尽全力,也很难满足业主的要求。有些原房已拆除或改建,按政策只能划地或赔款,有些业主不满意,该局总是积极劝导,向他们解释疏导,让他们体谅政府的难处,有些侨房由于受1973年14号强台风推倒,很难全部接面积腾退,该局也说服业主接受观实,正确对待。新加坡王春权先生,申请落策的侨房总面积有210平方米;但由于时过境迁,原貌不清,难以辩论,该局经最大努力,确定腾退160平方米。初时,该侨房提出异议,但经该局多次劝说,使他终于接受了现实。
三是利用法律手段,兑现腾退工作。在兑现侨房政策中,该局帮助归侨、侨眷房运用《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授予的诉讼权利,进行民事诉讼活动,通过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兑现侨房产权和使用权的落实。市生产资料公司现使用地基,原属黎国兴等华侨业主房屋。黎国兴等申请落策后,经市落策领导小组行文确定赔退,但该公司迟迟不肯退赔,该局积极支持他向法院起诉,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华侨合法权益。市法院受理后,向生产资料公司发出传票,该公司自觉理亏,尚未开庭便答应按文赔退黎国兴业主48590元。并对该公司使用的其他侨房也及时做了赔款处理。
四是划地赔退,解决侨房业主建房问题。市医药总公司使用四户侨房宅基地478.5平方米,根据该公司的经营情况及经济状况,退房及赔款均承担不起。为了解决赔返问题,该局多次上门和公司领导班子及侨房业主协商,最后确定以医药总公司的仓库区沿路空地划地给四户业主建房。香港黄开俊先生的侨房宅基地被中原兽医站使用,长期得不到归还。今年他专门从香港回来要求落实侨房,该局经过调查取证,确认其产权,将材料上送市落实侨房政策领导小组讨论发文,从兽医站门市中划出一个铺面的地基给业主建房。
五是实地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泮水乡龙角村委会归侨王正业户,土改时因被评为地主,没收其房屋分给黎国元户居住,长期不肯退还。12年来,经侨房业主多次反映,均得不到解决。去年,该局多次派员调查取证,并经市落实侨房政策领导小组讨论定为侨房,限期交还业主。为了解决分得户的迁安问题,该局又派员主动与泮水乡府及龙角村委会取得联系,并8次下到该村找分得户做思想发动工作,一起选定建房用地,督促施工人员按时按质建好迁安户的房屋。接着,还召集侨房业主和分得户协议,商量解决搬迁的具体问题,使两家都得到顺利搬迁,解决了12来拖而不决的侨房遗留问题。
三、扶持侨资侨属企业。
我市侨资企业共151家,合同投资总额1.4亿美元,实际投入1.16亿美元,占合同投资总额的83%。从侨资企业投资的产业来看,现有151家侨资企业中,投资农业方面的有35家,占23.2%;投资工业的有55家,占36.4%,投资第三产业的有61家,占40.4%。
全市侨属企业共1843家,占全市私营企业的32%,其中合作企业431家,个体企业1412家。在产业结构。属于第一产业的220家,占12%;第二产业295家,占16%第三产业1327家,占72%。全市侨属企业投资总额达2.1亿元,其中侨资投入4573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2%,归侨、侨眷从业人员2.3万个,占全市劳力总额的13%。
今年来,在开展侨资、侨属企业的工作中,该局抓了如下工作:
一是加强下面宣传,树立信心,奋发进取。在银根紧缩,市场疲软的困难形势下,该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侨资侨属企业的正面宣传,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带动全面。
二是强化服务,及时到侨资侨属企业中了解情况,并积极帮助企业排犹解难,或疏通问题梗结。
三是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广侨资侨属企业中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经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侨资企业在琼海种植的各种优良水果良种和先进的养鳖、养鳗、养虾技术等,该局都派人认真总结,及时推广。
四是抓好侨务扶贫。侨务扶贫工作是侨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省外侨厅的支持下,通过努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截至今年2月底止,全市已有693户贫困归侨、侨眷摆脱了贫困,有许多户已经过着富裕的生活。
该局在侨务扶贫方面主要抓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多方筹款,解决扶贫资金。去年来,除了拨出扶贫专款6.2万元外,还主动同金融部门联系,给贫困归侨、侨眷发放生产贷款。二是引用科技,开展科技扶贫。该局定期兴办淡水养殖、畜牧饲养等各种技术培训,使归侨、侨眷户掌握劳动技能。三是提供信息,提高经济效益。对归侨、侨眷兴办的集体和自营企业,有关部门主动上门联系,了解经营现状,分析市场运行情况,帮助解决具体困难。
四、抓好信访工作,及时处理涉侨问题。
一年来,琼海市侨务外事局接到群众来信125件,接待来访52人次,已派人调查处理113桩,占要求处理桩数的90%。
本市九曲江乡归侨吴惠民,是原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成员,现年纪老迈,生活困难,来访要求拨款补助。琼海市侨务外事局立即与市财政局联系,按有关政策规定,每月由地方财政补助70元,适当解决他晚年生活问题。
祖籍九曲江乡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陈家才等多人联名来信反映,位于九曲万州岭上陈氏祖坟,近年因当地群众上山打石,迫近祖坟,要求侨外局派人制止。琼海市侨务外事局派人实地调查后,协同市环保局、九曲乡政府共同处理,及时制止了建法打石人员,并划定距陈氏祖坟五米为禁止采石区域,有效地保证了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
在信访工作中,对华侨、归侨提出合理要求,该局总是想方设法,会同各有关部分尽快解决,切实地为他们办实事,从中赢得侨心,例如:马来西亚的王书俊先生,要求在祖籍建造120平方的房屋。该局便与加积办事处联系,解决了他的建房用地。随后,他捐款20万元在原籍勇敢村委会石文坡村搞精神文明建设,铺设2公里长的硬板化环村大道,修建文化室一间,建成钢筋混凝土桥梁一座,大大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经建好后的环村硬板化大道,直通勇敢洋,使该村有150亩水田种上了冬季瓜菜,带来了农业生产上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五、坚持侨务工作与精神文明一齐抓。
该局充分发挥侨乡的优势,在狠抓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截至去年底,我市投入到精神建设方面的资金达2.1亿元,其中,接受海外乡亲捐赠款物达4000多万元,用于兴建中小学教学大楼、华侨图书馆、文化馆、卫生院、敬老院、桥梁、水塔及修路、架设照明线路等。大量侨资的投入促进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经济与杜会的全面发展。1990年以来,我市共获得25项全国性先进荣誉称号,其中精神文明方面占了13项。
该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和省侨办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主动献谋、直接参与,做到思想、精力、人员三到位,切实做好如下工作:
1、推广文明试点经验。琼海市侨务外事局根据侨务工作的特点,通过推广文明示范点,带动全市文明侨村的建设。市华侨图书馆是1994年建成的档次较高的文化中心,该馆共有数百侨胞捐款2000多万元,占地5408.83平方米,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藏书10.2万册。图书馆院内铺设水泥道、彩砖4800平方米,种花草1600平方米,环境优美,被文化部评为“二级图书馆”、“全国文明图书馆”、“海南千里环岛文化长廊示范点之一”。还有加积不偏农民文化宫,也是靠侨胞捐资建造的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占地2080平方米,建筑面积1666平方米,总投资70多万元,设有电视厅、阅览室、藏书室、展览室,建有灯光球场等,并经常开展村民文化体育活动。该文化官也被定为海南千里环岛文化长廊示范点。在开展侨乡精神文明活动中,琼海市侨务外事局通过组织侨务于部到这两个单位现场观看和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向全市推广。通过努力工作,全市目前已建立文明示范村58个。福田镇四芳园村、卜敖镇的南强村、中原镇的莲塘村等侨村均是全市文明村的典型示范点。
2、促进文化设施建设。该局把海外华侨、华人作为侨乡精神建设的重要力量,充分利用侨资,为精神文明的文化设施提供物质援助。在文化教育方面,我市共有中小学299所,95%以上的学校接受了侨胞的捐助,捐助人数达3500多人,受赠款物计3000多万元。由于借助侨胞这支力量,加快了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了中小学教学楼房化,增加了教学设施,改善了校容校貌。全市小学“六率”连续10年达到国家教委规定标准,教育工作先后荣获“全国扫除文盲先进县”、“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国普教工作先进县”等光荣称号。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通过华侨、华人自愿集资搞文化设施的建设,成绩也很显著。福田镇四芳园村9户人家,利用海外亲人捐款10多万元安上了电灯、广播,建起水塔、文化娱乐室和三级无害化厕所。全村6条巷道,长达540米,全部铺设石块,地下挖筑暗沟排污,并规划建起村里小公园。
3、开展文化科技活动。去年以来,该局会同司法局,开展普法之春文艺汇演活动,加强了侨乡法制建设,使归侨、侨眷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养成依法办事的方惯。同时,该局通过与华侨、华人的友好合作与交流,促进侨乡文化事业和科技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