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侨办侨政处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这些年,我省国内侨务工作实现地方侨务立法零的突破,《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在全国率先出台,并及时修改;一系列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贫困归侨全部脱贫,省政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进行了表彰,全省侨务扶贫表彰会议及沈炳龄先生捐资办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侨政工作步步深入,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一、用心爱侨,下大力气为侨办实事、办好事
  邓小平侨务思想是侨务工作最根本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我们认真学习邓小平侨务思想,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侨政工作的实践,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侨服务观念,确定了指导思想,明确了基本任务,规划了基本思路,下大气力为侨服务,排忧解难,只要有利于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事,积极去办,努力促成,不怕跑断腿,磨破嘴,不因事难而畏缩,不因事小而不为,为他们办了大量实事、好事。
  (一)落实侨务政策,凝聚侨心。
  根据1984年全国侨办主任会议精神,我们集中精力抓了落实侨务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前,基本完成任务。全省共复查平反冤假错案和历史专案1583起,落实华侨私房政策2252户、35万平方米,清埋归侨、侨眷档案1.1万多人,剔除各类歧视性材料和不实之词2268份,对六十年代初被精简下放的169名归侨及其直系亲属全部进行回收安置,受到了海外乡亲的好评,极大的争取了侨心、侨力,为新形势国内侨务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狠抓侨务扶贫,取得明显成效。
  山东是长江以北最大的侨乡。原共有贫困归侨2000户、5898人,占归侨总数的29.5%,贫困侨眷13246户,24200人,占侨眷总数的0.45%。在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侨务扶贫力度,在政策、科技、信息等方面对贫困归侨侨眷给予有力扶持,并及时推广了日照“农村归侨侨眷奔小康工程”、威海与侨户“一助一、结对子”的好作法,推动了侨务扶贫工作上新台阶。截止目前全省对全部贫困归侨、20000余人贫困侨眷进行了扶持,救济28105人。为把侨务扶贫工作再提高到一个新水平,97年底,我们又制定了扶贫计划和脱贫规划:98年归侨全部脱贫,侨眷1.0000人脱贫,99年侨眷全部脱贫,2ooo年部分归侨、侨眷奔小康。到98年底,侨务扶贫第一年规划已基本完成。
  (三)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效果显著。
  针对归侨侨眷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都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如归侨侨眷下岗问题.就当做重中之重,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门文件,指导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做到经营正常企业归侨不下岗,破产及其它企业的下岗归侨职工由有关主管部门在本行业内及时调剂上岗,夫妻双方均是侨眷的确保了一方在岗;另一方面加强对市地的指导,青岛市侨办提出“只要不挑剔,一星期内保证上岗”的口号,东营市侨办利用侨办及侨属企业安置了下岗归侨侨眷职工2O余人。一年来扎实有效的为侨服务工作,得到归侨侨眷的衷心赞誉,极大的争取了侨心,树立了省及各级侨办在他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仅98年,有关部门及归侨侨眷给送来了金牌一个,锦旗四面。
  (四)抓好捐资办学,扶持教育事业发展。
  近年来,积极争取港胞沈炳凝先生为山东省贫困地区、灾区捐资兴办学校,扶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截止目前,沈先生已为我省欠发达地区捐建学校53所,捐资额突破1000万元。这些学校分布12个市地46个贫困县市区,受益村庄210个,学生3.5万人。沈先生还为受灾地区捐赠棉被1000条、羊毛衫1000件,为孤寡老人发放慰问金16000份共计8万元。
  (五)狠抓侨务信访,解决实际问题。
  侨政工作是侨务工作的基础,侨务信访更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在整个侨务工作中,其意义即现实,又深远。侨务信访反馈的信息,从方方面面和不同层次反映了全省归侨、侨眷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和不同需求,同时他也象一张晴雨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特别是侨务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的情况。处理的好坏,抓得紧不紧,直接关系到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切身利益,有时还影响到国外。因此,我们对信访案件认真负责,即坚持原则。执行政策,又热情服务。积极主动的与有关部门协商,争取支持,对棘手的信访、上访,重大信访案件,会同各市地侨办共同联办,使侨务信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90年来,直接受理来信来访3000余件次,解决了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反映的诸如拖欠工资、医疗费报销、房改买房、侨房拆迁、毕业分配及侵权等问题。这些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了归侨,侨眷信任。
  二、依法护侨,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
  (一)制定并修改《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出台后,我们马上行动,立即进行调查研究,在省人大的指导下1991年9月在全国率先公布实施了山东省《实施办法》,实现了山东侨务立法零的突破。随着侨法在新形势下的深入贯彻落实,侨务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侨法的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又着手了《实施办法》的修改工作。先后深入到全省十几个市地及所属县市、乡村,听取各级党政领导、侨务干部的建设,倾听归侨侨眷的呼声,征求了15个省直部门的意见,查阅有关资料200余份,形成文字材料3O余万字,历时近两年,八易其稿,于97年且0月15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新的《实施办法》颁布后又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以发表电视讲话,接受记者采访及举办各神学习班、培训班、讲座等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为全面贯彻落实侨法奠定了良好基础。仅1998仅全省各级领导就发表学习宣传侨法电视讲话120余次,举办学习班、座谈会。专题讲座38O余次、参加8万余人次,培训侨务干部、归侨侨眷骨干2500余人次,发表学习侨法文章近200篇,印发学习宣传材料12万余份,向海外发送6万余册,开展街头宣传和咨询350余次,进行执法监督检查280余次,查处侵侨事件280余次,有力地维护了归侨侨眷及海外侨胞在省内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推荐归侨、侨眷作方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意政议政创造条件。据最新统计,我省归侨侨眷各级人大代表236人,政协委员791人。其中归侨全国人大代表3人,占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1.7%,省人大代表11人,占省人大代表总数的1.21%。通过一系列学习宣传活动,侨务干部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护侨的水平,归侨侨眷提高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性,社会各界对侨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形成了学侨法、用侨法、护权益的良好社会环境、为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调查研究,适时调整和制定侨务政策。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保护法》,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我们加强了对侨务政策的调研、调整和制定工作。截止目前,通过与有关部门反复协商争取,已联合下发了关于侨务扶贫、早期归国华侨退休待遇、出入境、房改买房租房及下岗归侨侨眷职工安置等8个配套文件,从而解决了一些多年反映而未解决的问题。如提高早期归国华侨退休待遇的通知下发后,各地积极行动,认真兑现政策。据初步统计,截止目前已为1200余名早期归侨办理了有关手续,月增工资近六万元。特别是关于印尼华侨华人来鲁工作的文件,对印尼华侨华人及其子女来鲁学习、工作、就医、购建房等给予了享受国民待遇的优惠照顾,得到侨界及社会的一致好评。这些工作在侨界引起强烈反响,普遍认为,政策制定的好,基层工作有抓手,易操作,为归侨、侨眷排忧解难开了路,工作好干了。归侨侨眷也来信一再表示感谢,赞扬省侨办护侨力度大,照顾政策多,维护权益好。
  (三)把握重点,深化新移民眷属工作。
  为摸清侨情状况,为依法护侨提供良好基础,我们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侨情普查,制发了归侨侨眷身份证,建立健全了侨政工作四库、即归侨侨眷档案库、知识分子人才库、新移民眷属档案库、国外重点人物国内眷属库,并拟于近期实现微机管理。在新移民眷属情况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新移民眷属工作。一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掌握新移民及其眷属的思想动态,为今后工作作好铺垫;二是大力加强新移民中有影响、有成就、有潜力的重点人物眷属的联络工作,在全省初步形成以市地县侨办为网头,以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大型企业为依托,共同做好新移民眷属工作的网络;三是充分发挥新移民眷属的信息渠道、宣传渠道和中介渠道的作用,定期开展联谊、走访问需、入户服务活动,交朋友,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从生活上、思想上关心帮助,排忧解难,注重培养新移民眷属骨干。这些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更好地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狠抓侨政宣传,形成合力,维护权益。
  为让全社会都来关心侨务工作,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按照省侨办树形象工程的要求,我们专门研究了侨政宣传措施,力求做到侨政工作在电台里有声、电视里有影、报刊上有名。仅98年,我们就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侨务工作研究》、《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侨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信息36篇。特别是完成侨务扶贫及捐资办学电视专题片拍摄任务。山东省电视台在黄金时间,连续播放有关新闻三条,侨务扶贫专题片三个,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啊。近期,又与山东侨报社合作,推出了侨务政策法规问答,取得明显效果。
  过去的已成过去。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了希望和信心。面向二十一世纪,我们决心以爱侨的精神、护侨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开创跨世纪讲政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