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街道党工委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曲阳路街道地处上海市东北部,辖区面积3.27平方公里,共有31个居委,居民近十万人。曲阳社区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重点建设的居民住宅区。邓小平、江泽民、朱容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曲阳新村视察。近几年来,街道在社区建设中,围绕着“社区为侨服务好,侨为社区贡献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拓展了侨务工作领域,先后被评为全国侨务工作和上海市、虹口区社区侨务先进集体。
  一、领导重视 工作有指导
  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把社区侨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工委年度工作考核目标,要求在制定全年工作目标时,要制定侨务工作目标;在研究党工委工作时,要专门研究侨务工作;分管书记在抓好党工委工作时,要对侨务工作作较长远和深入的思考,突出了侨务工作在党工委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保证了侨务工作在街道占有一席之地。
  二、内容丰富 工作有特色
  街道党工委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的优势,寻找社区建设和侨务工作的结合点,为发挥侨界整体优势找到适当的载体和手段,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抓基础,心中有数。从九五年开始每年进行侨情调查,把居住在辖区内的归侨、侨眷进行一户一表登记,对新移民、海外博士生以上人才、重点对象等的情况进行摸底,定人、定时上门访问,分类、分层次逐个登记造册。
  二是抓网络,形成工作框架。在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下建立以党工办侨务干部、居委统战干部以及归侨、侨眷联络组长和联络员的“一级抓一级,级级要畅通”的纵向组织侨务工作网络。横向要求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协调发展委员会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协调会来推进参与社区侨务工作。深化完善社区建设和侨务工作的相互联动,共享、共建的功能和组织优势,并不断提高社区单位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是抓制度,工作规范化。我们建立了帮侨维权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对象定期访问制度,社区侨务联系制度,为侨服务、帮困制度等等,使侨务工作在社区范围内形成了必要的工作规范。党工委还将社区侨务列入政务公开范畴,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
  四是抓服务,工作有特色。随着社区侨务工作网络和目标责任制的建立,侨务工作的领域逐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即运用社区资源,在做好为侨服务的同时发挥侨界独特优势,参与社区管理建设,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丰富了社区侨务的内涵。
  根据侨界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需求,我们针对不同困难群体开展有的放矢的服务,利用社区的资源,形成社区为侨服务的网络,并逐步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任务。侨界人士拿着各种生活服务卡,图书阅览卡、乒乓锻炼卡、交谊舞会卡等等,在社区得到优先、优质、优惠服务,形成社区为侨服务好的良好氛围。比如有线电视管理站与侨界八十岁老人、重点对象结对子,定时为他们修理、调试有线电视。百岁老人过生日,电视台同志与画家一起去为老人作寿,当场作画,拍摄生日喜庆情景,使侨界老人体会到社区对他们的关心、照顾。街道鸿雁老年活动中心,为侨开放老年交谊舞会,乒乓球锻炼,合唱、戏曲表演、书画等等,小区内侨界人士受益面达100%,小区外的侨界受益面占30%。辖区内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建立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队”,与街道团工委签约,定期利用课余时间为侨界孤老、青少年学生上门服务和举办爱心学校。物业公司一接到侨界人士报修,立即上门维修服务。社区为侨服务使侨界人士解除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精神上的孤单失落,受到了政治上的尊重,极大地调动了侨界人士的积极性。由侨界人士组建的志愿者队伍,开展了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献一条计策,帮助创建一个特色文明楼组,联络一户困难家庭,为社区做一件好事,建立一支精神文明的队伍(如合唱队、时装表演队、护绿队、腰鼓队)“五个一”的活动,受到了归侨、侨眷的欢迎。街道创建文明社区、迎香港回归、文化艺术节、向云南受灾人民募捐、社区夜间义务巡逻、市容监察等活动,吸引了广大侨界人士积极参与。在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中,侨眷起了带头作用,有的还获得“献爱心,人间暖”荣誉奖牌。文明楼组、五好家庭的带头人、当家人,侨眷榜上有名更是举不胜举。为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振兴中华,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上来,侨界人士积极牵线搭桥,献计献策。他们有的被推荐担任社区议事委员,参与社区建设的议政;更多人集资造绿化、建车库,或提供义务医疗服务,定期为孤老送生活补助费等等,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几年来,曲阳路街道侨务工作拓宽了视野,并确立了自己在社区建设实践中的地位。社区开展为侨服务,侨界参与社区建设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