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shantou.jpg (10653 bytes)
美丽的港口城市——汕头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系著名侨乡,全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遵照江泽民总书记“发挥侨乡优势,办好经济特区”题词精神,把发挥侨乡优势作为振兴汕头的重要举措来抓,提出“侨力是生产力”,要打好“侨牌”,充分发挥外向带动作用,努力提高特区的开放水平,从而大大地加快和促进了汕头特区的建设和发展。

  汕头作为我国南方港口城市,对外开放已久。由于地处沿海,人多地少,潮汕人历来有向海外移民的习惯。据统计,海外潮人分布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约有1000万人,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之谓。1991年,潮汕调整行政区域、分设潮州、揭阳两个地级市后,汕头市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以及港澳台同胞为360多万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亲属200多万人,占全市人口的一半以上。汕头作为全国重点侨乡,有独特的侨乡优势。
  近几年来,汕头积极开发侨力资源,使其成为推动汕头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主要做法和成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下大力气落实市区城镇侨房政策,理顺了“侨气”,争取了侨心,为扩大开放创造条件
  汕头市区有城镇侨房902061平方米,至1992年底,只落实归还华侨290674平方米,占应落实总数的32.2%。1993年以来,汕头采取了四项措施加快落实侨房政策步伐:一是制订全面落实侨房各项规定,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性文件。二是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及市的有关政策规定,推动华侨房屋政策的贯彻落实;三是为了解决落实侨房所需资金和房源,市政府五年共拨出落实侨房政策专款5500万元;从市统建的“二二六”补贴住宅中划拨1400套住房,用以安置侨房租住户;同时划拨700亩土地,建设一个配套设施较为完整、功能较为齐全的补贴住宅新区“华新城”,作为落实政策腾退侨房的基地;四是制订全国首个保护华侨房地产的地方性法规----《汕头经济特区华侨房地产权益保护办法》,使华侨房地产权益的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进一步推动落实市区城镇侨房使用权工作。经过努力,至1999年底,基本完成落实市区城镇侨房产权工作。
  落实归还使用权57万平方米,占应落实数的76.1%。侨房政策的积极落实,受到了海外华侨华人的赞扬,大大争取了侨心。
  二、积极做好海外侨胞工作,增进汕头与海外侨胞的亲情和友谊
  1993年以来,汕头市按照“巩固港澳泰,发展新马印(尼),开拓欧美大”的对外交往思路,通过应邀参加侨团社团或知名人士礼仪活动或经济考察及友好交流交往等形式,积极主动做好海外侨胞的工作。几年来,先后组团或派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团出访了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越南、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广泛联络当地华侨、华人,广交朋友。与海外潮属侨领、知名人士座谈交流,向他们通报家乡发展变化情况并征求对汕头建设发展的意见,加深他们对汕头的认识,密切了乡情乡谊。同时,自1994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每年都组织到香港举行春茗联谊活动,增进了汕头与港澳潮籍乡亲的联系。
  1997年11月18日至20日,汕头成功地承办了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全市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使这届年会获得圆满的成功。本届年会无论从参加的团队和代表人数,还是会议规模和活动内容,都大大超过了历届。出席本届年会的有来自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86个潮人代表团或庆贺团3255名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原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和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等领导人应邀出席年会开幕式。1999年10月21日,汕头市又举办“99汕头经济特区食品博览会、全国商品(汕头)交易会及国际潮剧节”,来自世界各国(地区)的潮侨和国内实业家3000多人共叙乡情乡谊,携手合作,共同拓展经贸新领域,进一步加深了世界各国潮籍乡亲对汕头的了解,扩大了汕头对外影响。
  在有计划、有目的地“走出去”的同时,汕头市侨务部门也认真做好来访侨胞接待工作。对1993年、1994年先后应邀前来参加潮阳、澄海撤县设市庆典的大批侨胞重点人物和1995年赴港参加八届潮团年会的潮人社团代表,先后邀请他们来汕观光访问,增进乡情梓谊。1993年至1999年,汕头市侨务部门共接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重点人物13000多人次,客人来自泰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挪威、意大利、毛里求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泰国的陈有汉、谢慧如、谢国民、新马的连瀛洲、谢玉麟;法国的郑辉、陈克威;港澳的李嘉诚、庄世平、林百欣等一大批工商巨子和知名人士,以及华裔政界人士如泰国总理班汉和副总理披猜,曼谷市长披集,新加坡前总统黄金辉、新闻文化艺术部长杨荣文,马来西亚卫生部长蔡锐明等相继来汕访问。为配合对海外侨胞的宣传联络工作,几年来先后成立了汕头海外交流协会,积极筹建汕头华侨博物馆,办好《潮人》杂志。同时近10年来先后给60名对汕头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的侨胞知名人士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这些,对于加强内外联络交往,宣传汕头,提高汕头知名度,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开展招商引资,鼓励海外侨胞投资参与家乡建设
  1995年汕头市在新加坡成功地举办了投资环境介绍会,1996年在韩国汉城举办了招商引资会,1997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大型招商会,1998年11月又在美国达拉斯举办招商会。几年来,汕头的招商引资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1993年实际利用外资6.8亿美元,1994年7.7亿美元,1995年8.9亿美元,1996年达9.8亿美元,1997年达10亿多美元。每年递增约1亿美元,经过宣传做工作,并随着汕头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到汕办实业的财团日益增多。泰国正大集团在汕头兴办的企业,已成为全国500家大型外资企业之一。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从1993年起直接投资43.8亿元人民币参与建设深汕高速公路、汕头海湾大桥、国际集装箱码头、“安居工程”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这些举措,带动了一大批跨国集团到汕落户,如德国汉高,韩国大宇以及美国的柯达和加德士等。目前,汕头近5000家三资企业中,由海外、港澳台潮人投资创办的占95%以上。
  四、扶持鼓励归侨侨眷兴办侨属企业,繁荣侨乡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广大归侨侨眷、港澳台同胞亲属在国外亲友的资助下,纷纷设工厂、办企业。据调查统计,这期间共兴办企业10987家,其中属乡镇侨属企业8689家,占乡镇企业的总数20.92%。199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近五分之二。由此可见,侨属企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也占有相当的分量。去年,汕头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了36家“先进侨属企业”,并出台《汕头市促进侨属企业发展若干暂行规定》,鼓励侨属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侨乡经济发展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