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机构改革后,从原来的侨办、侨联、外事科等组建成市侨务外事局,充分发挥了机构改革的优势,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调动侨务干部的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素质,依法护侨,落实侨务政策,积极做好40多万港、澳、侨胞工作,努力开拓,争取了华侨港澳乡亲捐赠家乡教育福利事业近14亿港元,并动员港澳海外乡亲带头回乡投资设厂,开创以侨引侨和以侨引外的侨务工作新局面。1999年,我局荣获“全国侨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一、 因势利导,主动加压,力求有所作为
1、积极宣传党的侨务政策,坚持办好侨刊《顺德乡音》,至目前止,共出版了22期,并在《顺德报》开辟了“侨苑”、“四海乡亲”专栏。全市各级对侨务工作领导有分工,市有工作机构,镇有统侨助理,村有专职委员,领导亲自出访,形成了重视侨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2、浓情化善举,引导做好公益。从改革开放初期起,我局多渠道进行广泛联谊,二十一年来,动员了旅外乡亲支持新建、改建学校145间,幼儿园80所,医院48间,康乐、体育中心17座,图书馆、公园、青少年科技大楼共18项,敬老院48间。
3、依法护侨,落实政策,通过落实侨房政策和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赢得侨心归向,为他们排扰解难,很多港澳华侨同胞深受感动。历年来,①、应退农村侨房户数921户,面积189134平方米,已退农村侨房921户,面积189134平方米,完成任务100%;②、“文革”接管侨房应退数35197平方米,已退数35197平方米,完成任务100%;③、非建制镇私改侨房应退数1381平方米,已退数1381平方米,完成任务100%;④、私改错改侨房应退数36813平方米,已退数36813平方米,完成任务100%;⑤、代管侨房应退数5604平方米,已退数5604平方米,完成任务100%;⑥、土改农会异地拍卖侨房应退数53742平方米,已退2105平方米,已立案处理51637平方米,完成任务100%。199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落实侨务政策先进集体”称号。
二、突出重点,务实认真,实现大有作为
1、以政府中心工作为重点,1993年,我市率先进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与市场接轨,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我们围绕市政府工作目标,配合做好引进外资,参与企业转制,并发挥侨务部门的优势,积极穿针引线,促成众多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工商企业家到顺德参与经济建设。经过多年改革的风风雨雨,终于得到了认可,在政治、经济的体制上,超前了一步,赢得了时间差,顺德此项改革受到中央十五大的充分肯定。
2、以科教兴国为重点,科技领先,教育为本,多年来,我们把旅外乡亲捐赠的款项大部份用于建学校,奖教奖学。1996年,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参与策划首届教育基金百万行及兴建顺德大学万人行活动,发动华侨港澳台同胞为市教育基金捐款1300万港元,兴建顺德大学捐款1.5亿多港元,支持教育事业,使我市成为“校舍建设特级市”、“基础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为提前五年普及高中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
3、以重点人物为重点,为表彰港澳台同胞华侨对顺德建设的支持,取得市政府的同意,我们分三批共授予130人顺德市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并编纂出版了两辑《港澳海外顺德邑贤录》,以此表达对顺德邑贤的赞颂和褒扬,起到良好效益,使旅外乡亲20年来支持家乡建设热潮不减,年年有奉献。
三、开拓发展,想方设法,争取更大作为
1、联谊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发展。加强旅外社团的联谊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多年来,通过内外合力,建立海外顺德社团五十多个,遍布21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接待华侨、港澳、台同胞7000—8000人次,为了团结更多旅外乡亲,进一步开拓侨务工作,我们于1995年成立了世界顺德联谊总会,建会三年来,遵照《章程》的宗旨,扩大联谊、发展会务。并分别于1998年12月、2000年3月举行了两届恳亲会。为使分布在五大洲的乡亲互相了解,举办了港澳海外顺德社团巡礼图片展览。同时,近年来还多次举办了旅外乡亲后裔夏令营,并连续举行了四届顺港澳马四地青年联欢,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了第二代、第三代的工作。
2、在继续做好接受捐赠的同时,积极开展引进工作。为配合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二次创业”、“科技创新”,把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机遇,我们在联谊接待交友中,积极宣传我市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动员旅外乡亲回乡投资办实业,加大做好以侨引侨、以侨引外的力度。到目前止,我市有侨资企业754家,投资金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就有18家,引进侨资金额71.2亿多元,占侨资企业总金额56%,使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尤其交通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35亿之多,使顺德的交通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公路密度超过亚洲四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