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县市侨办近年来在省、市侨办的指导下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围绕“一个中心”、加强“两个基础”、开展“三个服务”的侨务工作方针,广泛联系和团结全市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及其眷属,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加大外宣力度,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侨属企业,为统一祖国和我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充分发挥外宣优势,努力为地方重大活动服务。
吴县市旅外侨胞众多,这是吴县与海外联系的天然渠道。为了让世界了解吴县,让吴县走向世界,吴县市侨办充分利用各种海外宣传渠道,多角度、多侧面地宣传介绍吴县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重点宣传吴县经济发展的潜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如1993年2月由于福南书记任团长一行32人赴港召开招商会,《香港大公报》《星岛日报》《华侨日报》《商报》等十余家报刊刊登了这一活动的消息。再如95年7月12日我市正式宣布“撤县建市”,《香港大公报》又为我市刊登了题为“千年古邑再展新姿,太湖之滨明珠生辉、江苏吴县撤县建市”的长篇文章和庆贺广告。又如“太湖大桥通车”、“凉山宾馆开业”等重大活动,吴县市侨办都积极主动联系境内外新闻单位,进行对外宣传,为扩大吴县在海外的影响,提高吴县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二、健全民间侨务组织,拓宽海外交流渠道。
为了加强吴县与海外的联络交往,更广泛地开展经济、科技、文化的对外交流,吴县市侨办于95年11月28日率先成立了吴县市海外交流协会。协会充分发挥其民间性、广泛性、灵活性和涉外性的优势,以乡情、亲情为纽带,以文化教育为媒介,广交朋友、促进交流,努力为吴县市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桥梁和窗口作用。1、抓好了与海外重点社团、重点人物的联络。5年来,在圣诞、新年前夕主动赠送圣诞卡、贺年卡1万余封,接待海外重点客人500余人次。接待了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南联集团主席安子介为团长的“国际著名企业家考察团”,“吴县旅港同乡会考察团”等。目前,吴县市侨办与“吴县旅港同乡会”、“苏浙旅港同乡会”、“香港南联集团”、“江苏旅日同乡会’等社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组织了吴县市首批教育考察团赴港考察,先后促成了香港苏浙公学与江苏木渎高级中学、香港苏浙小学与吴县市苏苑实验小学结成了“姐妹学校’,两校开展了参观考察、文化教育、作品交流以及师生夏令营活动。3、引荐介绍了原苏浙旅港同乡会、香港著名实业家、香港纺织工会主席周忠继先生研制发明的“纵横码电脑汉字输入法”在吴县市电大、职中、木中等六所学校推广使用,并于98年牵头组织了市有关学校首次参加苏州市第三次纵横码电脑比赛,吴县市东山中学喜获团体三等奖。4、为迎接香港、澳门回归,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1)结合市人大、政协会议,组织召开了侨台界政协委员“迎回归座谈会”。(2)吴县市海外交流协会与吴县市政协文史办先后联合编辑出版了报告文学,《吴县人在香港》、纪实文学《顾柏元传奇—一风雨人生》二书,(3)吴县市侨办会同市委宣传部、吴县报社在吴县报第三版开设了《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问答宣传专栏,在吴县报周末特刊版锦绣中华栏目内刊登“澳门概况”,以面向读者。(4)协助电视台采访拍摄了《在吴港人话回归》电视专题片。(5)配合市教委、市关工委编辑了《爱我吴县、爱我家乡》百题知识竞赛小册子。(6)配合市委宣传部、文化局、文联在我办“新侨大厦”举行了“迎回归书画展”。
三、学习宣传贯彻《保护法》,侨政工作实现质与量的提高。
1、认真抓好了《保护法》及《实施办法》的学习贯彻工作(1)组织了全体侨务干部认真学习《保护法》,加深侨务干部对《保护法》的理解和掌握。(2)利用基层网络举办了《保护法》知识竞赛活动,促使全社会对侨务工作的广泛重视,自觉维护合法侨益。(3)召开归侨侨眷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侨界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了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几年来接待来访40人次,处理来信35封,基本上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4)结合本市的侨情,向省、市人大检查组汇报了《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设和改进措施。
2、认真抓好了捐赠项目的争取、审批、监督、实施工作。吴县市侨办在做好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接待的同时,积极争取和正确引导他们对家乡文教、卫生、社会福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5年来共接受捐赠项目37宗,计人民币460.1万元。如旅美侨胞秦氏四兄捐赠旧居300平方米,赠款35万人民币,在家乡建造的“西山文炯幼儿园”。旅港同胞顾柏元先生捐赠50万元人民币在家乡用直成立了“顾柏元扶贫基金会和教育基金会”,旅港同胞朱恩馀先生捐款50万改建“东山陆巷小学”等,以支持吴县市扶贫帮困、科教兴市。
3、认真做好旅港同乡会奖学金的颁发工作。自92年设立“吴县旅港同乡会奖学金”和“施耀祖奖学金’以来,吴县市侨办在每年高考结束,主动会同市教委、招办等有关单位,分析当年高考情况,具体研究颁发方案,连续6年做好了奖学金的颁发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吴县市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四、强化服务功能,为发展吴县的经济建设作贡献。
1、发挥优势,招商引资。94年来,吴县市侨办坚持侨务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抓住“独特”机遇,积极参与当地对外经济活动,着力抓好一批重点人物的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形式邀请他们来吴县考察、洽谈合作事宜。直接引进外资1736.39万美元。如“苏州东南港具有限公司”、“苏州南达水泥有限公司”等侨港资企业先后在我市落户生根。
2、强化协调功能,认真做好侨港资企业引进后的跟踪服务。吴县市侨办在招商引资做好红娘的同时,努力做好引进后的服务协调工作。经常深入基层,主动关心企业的发展情况,正确协调、合理处理各类纠纷和矛盾。如东山的“陈泰食品有限公司”、湘城的“中意东方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吴县市侨办都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认真做好了协调服务工作。
3、抓好侨属企业管理,为发展侨务工作增强实力。几年来,吴县市侨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下属企业的实际,坚持“抓大、转中、放小”的企业管理原则,采取积极的举措,对5个经营性公司进行了转制,重点是进一步完善风险抵押、资产增值承包制、明晰产权关系,建立了新的运行机制。与此同时认真抓好了“吴县华侨房屋开发公司”、“吴县中旅社”、“吴县华侨储运公司”的整顿管理工作。5年来房屋公司加大了开发和销售力度,为配合城区建设开发商品房住宅楼25万平方米,中旅社加强内部管理,制订目标责任制,加大对外联络力度,提高导游服务质量。94年以来累计接待境外旅客35000人次,组织国内旅游人数10000余人次,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加强自身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1、实施了机构改革的试行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机构改革、合署办公”的指示精神,率先抓好了侨办、侨联、台办合署办公的试行工作。坚持“对内一套班子、对外三块牌子”的原则,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调度、根据特长、合理分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加强了支部党建工作。自92年成立侨办支部以来,相继建立了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和机关党委的具体要求,健全“三会一课制度,着重围绕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抓好党员的理论学习,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不断进行党的宗旨和理想再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大力弘扬“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吴县精神,用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5年来,吴县市侨办支部连续被市机关党工委评为“先进党支部”,30名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风廉政建设和创建工作都达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规定,全系统无各类事故发生,各项工作都得到了省、市有关单位领导的肯定,目前,吴县市侨办正形成一股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良好风尚,为进一步开创吴县市侨务工作新局面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