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侨办先进事迹

WB01417_.gif (1257 bytes)


  渝中区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通陆,形似半岛,是重庆市的行政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水陆客运交通枢纽。全区水陆域面积22.56平方米,常住人口57万。199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96.5亿,财政收入近5亿。区内有归侨侨眷近4000人,其境外亲属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区侨办与区外经办、外事办合署办公,有正式干部7名。
  渝中区作为中国内陆城市的中心城区,侨务资源极为有限,如何将这有限的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充分发挥侨界人士在我区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侨务工作者肩负的使命。近几年来,我们从区情实际出发,深入学习邓小平侨务思想,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依法维权,为侨服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办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刻把握邓小平侨务思想的精髓,指导我区侨务工作
  多年来,我办在对邓小平侨务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中,在用邓小平侨务思想指导我办侨务工作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海外几千万华人、华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是我国大发展的独特机遇,华人华侨及其资金作为一种和其他资源一样,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行配置,华人华侨投资不同于其爱乡情结的捐赠,而和其他任何投资一样具有趋利性,总是趋于流向回报好的地区。作为侨源少,社会侨务意识薄弱,长期为侨务工作难以作为观念困扰的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侨务工作者,应把握邓小平侨务思想的精髓,充分认识本地区的独特优势,树立大侨务的观念,对内大力宣传,贯彻“保护法”和“实施办法”,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侨务意识,依法维权,为侨服务,对外要打破地域限制,加强对外宣传和联系,充分利用全国的整体侨务资源,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办以邓小平侨务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于归侨侨眷,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对外开放为我们的工作核心,以“大侨务”为着眼点,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全方位地推进我区侨务工作,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二、抓住机遇,强化宣传,着力提高全社会的侨务意识
  内陆地区侨务意识淡薄是制约侨务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去年8月重庆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并于9月1日起实施。这是宣传侨务工作的极好机遇,我们以此为契机,精心组织策划,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声势较大的系列宣传活动。一是以全社会为对象,通过电视新闻,知识问答,板报,空飘标语,利用国庆节上街进行大型宣传咨询活动,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营造氛围,扩大宣传效果,二是组织侨界人士学习座谈《实施办法》,增强其依法维权的意识,三是以政府部门为重点,分层次对一般机关工作人员,专兼职基层侨务工作干部、涉侨相关部门和主要领导进行了学习培训,尤其是我们把涉侨相关部门和街道的主要领导作为宣传中的重点,与区人大办公室联合举办了学习培训班,请市人大法工委,市侨办的领导宣讲《实施办法机由区委、区人大领导对学习贯彻提要求,取得了好的效果。
  在这次《实施办法》系列宣传活动中,我们积极、主动争取上级侨务部门以及区领导的支持,使整个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参与,取得了层次多,覆盖广,渗透深,声势大,气氛浓的效果。这对于增强全社会侨务意识,归侨、侨眷依法护权意识以及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我区侨务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依法维权,为侨服务,争取和凝聚侨心
  在侨务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侨务工作说到底是做感情转化,争取人心的工作。正如国侨办领导指出的“侨办、侨办,就是为侨而办,为侨服务”,“侨务工作的核心就是做争取侨心,凝聚侨心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我们就赢得了人心,赢得了人心就赢得了侨界人士参与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始终把为侨服务作为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入手,为归侨侨眷办实事,办好事。在落实归侨侨眷政治待遇。落实侨房政策,解决旧城改造中侨房拆迁安置,归侨侨眷子女入学和归侨侨眷生活困难等问题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历年来共为归侨侨眷排忧解难250多人次。
  美国共和党亚裔联盟主席王桂德的孙子王骏,92年随父移居美国,希望回国读书。我们及时与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联系,得到学校支持,使小华侨王骏回国读书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梁建风先生是美国波音公司高级工程师,1989年被美政府委任为华盛顿耆老委员会主席,解放前与胞弟梁作风(系市政协委员)合伙购买了八一路一幢私房。1993年因旧城改造拆迁。区侨务部门多次与有关单位联系,按照有关侨务政策给予了一次性安置和补偿,使梁先生的子女非常感动”。
  侨属王玉佩的丈夫在美国,家中尚有一对痴呆儿女,一家三口靠王的退休金和承租的防空洞转租收入度日,今年由于防空洞承租新规定,其所租防空洞属收回之列,这将严重影响王家的生活。我办主动与区人防办联系,依照“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原则,作为特殊照顾,保留了王的承租权,解决王家的生活来源问题。目前,我办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其痴呆儿女发放最低生活保障。
  最近,旅美华侨眷属杨秀华,由于在其住房拆迁中长期不能和开发商达成协议,住房即将受到强拆处理。杨万分着急,走投无路,向我办求助。我办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工作,积极向开发商宣传《保护法》和重庆市《实施办法》精神,找到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并从中协调、沟通,终于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协议。对此,杨万分感谢。
  巴西华侨眷属尹迅在文革前和文革中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妻子与其离婚,今年儿子、媳妇又下岗,致使尹生活无着。我办积极与其辖区街道办事处联系,沟通情况,为他争取到最低生活保障。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区基本落实了历史遗留的侨眷政治待遇和侨房政策问题,妥善解决了城市改造中的供房拆迁问题,得到了广大归侨侨眷的好评。
  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法律法规积极保护侨属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多方呼吁,沟通协调,逐级反映,据理力争等,最终促成了侨属企业华侨实业总公司与市国际公司房地产投资项目纠纷;金叶工艺公司与开发商的场地拆迁纠纷以及浙中实业总公司因市公安局刑警大队违反公安办案规则,非法插手经济纠纷,造成该公司直接经济损失120余万元的案件的合理解决,改善了侨属企业的经营条件,为它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我区侨属经济95-98年三年完成销售收入4.3亿元,获利润1900万元,交税金383万元,成为我区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今年以来,由于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区侨属企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办确定了两家最大的侨属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为其提供重点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多年来,我办侨务干部和领导多次变更,但热心为侨服务,契而不舍地维护侨眷、侨企权益的精神却一直保持了下来,这是因为我办同志在多年的为侨服务工作实践中深深地认识到,依法保护归侨侨眷切更合法权益是调动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华人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正是凭着这一股精神,使得我办侨务工作受到了我区广大归侨侨眷的好评。
  四、发挥“独特优势”,积极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工作
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关于华侨、华人是我国大发展的独特的机遇,那么,我区侨办、外经办、外事办合署办公,使侨务、外事、外经工作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是我们做好侨务工作,在机构位置上的独特优势。我们紧紧把握这一独特优势,充分发挥侨务外事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多层次,多渠道作好牵线搭桥工作,为推进我区全方位开放服务。
  首先是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让世界了解渝中区。一方面我们积极向归侨侨眷介绍渝中区情,组织他们参观区内的重点工作项目,编印提供《投资指南》等宣传资料,发动归侨侨眷向海外的亲朋宣传渝中区;另一方面,是区内自己多次组团出访美、欧、亚、澳宣传渝中区,与海外的华人、华侨取得联系,联系感情,收集信息,了解外商投资发展意向,寻找经济合作的机会。如去年我区组团赴美考察,得知圣地亚哥市想建川菜馆的信息后,经美国南加州著名侨领刘丽蓉博士牵线搭桥,目前我区的企业已与美国金邑太平洋公司签订了办川菜厨师培训班及开川菜馆的议向性协议。
  二是认真作好接待工作,近年来,我们共接待外国朋友,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50多批,800多人次,通过来区探亲访友,观光旅游,投资考察的海外侨胞外国友人的牵线,我们与香港贸发局,中美总商会,泰中总商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等多家官方或民间经贸组织建立了友好往来。
  三是积极改善投资环境,通过优越的区位,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不断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设立了外商投资“一门式”服务中心,确定了华侨实业总公司等10家企业为重点服务企业,树立了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截止1998年底,我办累计审批“三资”企业266户,投资总额34522万美元,协议外资2143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198万美元,居全市各区县之首,其中近90%系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投资。特别是香港和记黄浦集团,九龙仓集团,新世界百货,台湾太平洋集团及家乐福等一大批著名企业相继进入我区投资经营,标志着我区在利用独特优势,促进对外开放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开展侨务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侨资源相对贫乏,侨务意识较为淡薄的内陆地区,要搞好侨务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和各部门的重视支持以及全社会的理解,从主观上讲,必须是有为才有位。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争取支持,宣传自我。必须团结协调各方力量打好总体战。必须舍得投入精力经费等成本,总之是有不辱使命的敬业精神,坚韧不拔地作好本职工作。